半数青少年认为讲诚信吃亏?(图)
漫画张驰
《2014年中国都市青少年发展报告》日前发布,报告选取了北京、上海、广州等10个城市,以工作生活在这些都市的14-35周岁青年和青少年为抽样总体。《报告》指出,在校青少年中,受教育程度越高,诚信观水平越低,半数青少年认为讲诚信会吃亏。针对这一调查结果,记者近日走访了本市几所大学。
年龄越大,诚信认同感越低?
诚信观呈“逆发展”
调查显示,青少年中受教育程度越高,诚信观水平越低,具体表现为:对诚信原则的认同强度、诚信的契约意识、对“因利失信”的反感强度均随受教育程度的上升而下降。比如面对“诚信是我做人的原则”这一问题时,68.6%的初中在校生表示“很同意”,而高中生、中职生、高职生的比例不足6成,本科生与研究生不足5成。而对于“一旦签订合同,就要遵照执行”的态度,72.9%的初中生表示“很同意”,而高中生的这一比例下降了7.4%,本科生、研究生较之于初中生下降了20%以上。
记者了解到,2013年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在其发布的《社会心态蓝皮书》中指出:社会总体信任程度的平均得分为59.7分,进入到“不信任”水平。有专家据此提出,社会诚信已经到了“警戒线”。因此在这样的社会大背景下,学生难免会受影响。随着年龄的增长,接触社会程度的加深,受社会各种风气的影响,学生们诚信观下滑是有可能的。
大学生如何看诚信?
论文、作业、考试抄袭;
助学贷款、信用卡欠债不还
为何大学生的诚信认同感较低?上周,记者对本市部分大学生进行了走访,结果发现在对别人的诚信评价上,大部分人持肯定态度。但也有一部分大学生表示,面对一些现状,他们不得不对他人的诚信评价进行“降级”。
“这次论文答辩,班上有个男生论文是他花钱雇枪手写的,那天我直接问他,他竟然承认了。其实平时考试,他就总想走‘捷径’,曾经还大言不惭地教我们如何做小条不被老师发现。说实话,我看不起这种人。”都说同宿是好兄弟,可今年毕业的张蒙,一说起睡在上铺的同屋,依然义愤填膺。
除了考试、论文作弊,是大学生们的诚信“雷区”,围绕在钱上的诸多表现,也能反映出一个人的诚信观。由上海市社科联和上海市信用研究会新近发布的《上海高校学生信用指数调查》显示,在被问及“高校大学生毕业后申请的助学贷款是否应按时偿还”时,选择无条件按时偿还的占69.38%;而余下的群体则有9.72%选择没找到工作不需偿还;还有1.74%的学生竟然认为离开学校就可不偿还;选择不清楚的也占到了19.16%。走访中也有辅导员表示,在学期间申请助学贷款毕业工作后却发生拖欠的情况并非鲜见。
调查中记者发现,一些大学生为了赶上这股炒股大潮,不惜利用信用卡透支炒股,或者编造理由向同学或家里借钱。而到了该还钱的时候,却能拖就拖。面对这样的同学,很多大学生往往都会在其诚信水平上报以差评。“原因很简单,这种人实在不负责任。”今年上大三的孙媛告诉记者,往往一两次经济矛盾,就能让辛苦建立起来的友谊和形象弄得粉碎。“不是说感情不值钱,而是我觉得,借钱不还的人没有诚信,不值得更深入的交往。”
诚信除了是行为,更是观念
在现实中隐藏自己,在网络中真情流露
走访中,很多大学生表示,诚信是一种价值观——不单反映在面对考试是否“走捷径”,面对金钱是否“讲承诺”,也体现在日常沟通和交往上。比如是否愿意以真面目示人,是否愿意讲真话,在看到朋友走了弯路时是否愿意仗义执言,在他们眼里,都属于诚信的范畴。
“不是有句话吗,愿意批评你的才是真朋友。这样的朋友真的是可遇不可求。”今年读研二的王彦说,随着年龄的增长,他越发怀念本科阶段和同学们的相处模式,“读本科时同学们打打闹闹,想到什么就能说什么。现在进入研究生阶段,感觉大家之间都隔着一层纸。除了投资炒股大家都有话题,一到晚上,宿舍安静得让人害怕。”这层纸,也就是大学生们所说的内心隔阂。很多同学直言,感觉自己也变得越来越“虚伪”了:为了某些现实利益,不得不放弃自己说真话的权利。而每当面临这种选择,他们又会陷入纠结之中。
大学生的真实心声向谁诉说?调查现实,多数人把网络当做了倾吐心事的最佳场所——微博、QQ空间、网络游戏,往往能看到大学生们最真实的感情流露。与此同时,仍有将近一半的大学生表示,“为了避免惹麻烦,一般不会在网上填写个人真实资料”。
在网络世界流露真情,在现实世界隐藏自己,这种一张一弛,带给大学生们的并非是舒适和解压。走访中,面对“网络是否会对个性发展产生消极性”的问题,超过一半的同学承认迷恋网络会“导致情感冷漠和自我迷失”。其余则是“学会虚伪和不诚实,形成多重人格”。“我现在总觉得网络游戏里边的世界特别真实,现实生活反而变得很单调、无聊。”一位同学说。
为何讲诚信成了吃亏事?专家声音:诚信体系需要完善
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表示,产生这种问题,未必是教育本身出了问题,更可能是社会风气的影响所致,以及相应的纠偏机制没有发挥作用。“在欧美一些发达国家,由于有着完善的社会诚信体系,一个人一旦失信将会面临寸步难行的后果,因而大家不敢轻易触及底线,不敢以失信为代价去获取利益。”因而,一个人诚信观水平的高低,与其受教育程度并无绝对关系,而主要在于其所处环境的影响,以及诚信约束机制的强弱。在诚信观水平上,与其说教育程度高者不如教育程度低者,不如说是年龄越大诚信观水平越低。如果不结合整个社会现实来进行综合评价,简单地将诚信观水平与受教育程度挂钩,未免有失偏颇。
本文转自:温州新闻网 66wz.com
为你推荐
-
市委工作务虚会召开
要闻12-12
-
温州市第十四次妇女代表大会开幕
要闻12-12
-
11月份,温州CPI同比下降0.3%
经济12-12
-
温州理工学院附属三所学校正式揭牌
科教文体12-12
-
北麂山灯塔实行值守志愿服务满十年 守出“心灵的宁静”
社会12-12
-
吃的玩的赏的陆续开张 洞头东沙不夜港旅游业态再“扩圈”
社会12-12
-
全景沉浸式探索戏曲观演新样式 温越版《封神》邀你“入局”
科教文体12-12
-
永嘉农产品“出海”拓市场
经济12-12
-
十几岁孩子腰椎间盘突出 “腰不好”越来越年轻化
社会12-12
-
郑思维迎来国际赛场“最后一舞”
科教文体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