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部门牵头社会各界响应 软实力激活古城风韵
久雨初晴的上午,市区九山公园里的一面老墙上,爱鸟的市民们将鸟笼子整齐地摆放着让鸟儿晒太阳,成了一道独特的风景。翁卿仑摄
温州网讯 每到周六,位于市区四营堂巷,深藏高楼大厦中的南戏博物馆内就会人气爆棚。在白墙黛瓦的庭院内,看看戏,喝喝茶成了很多市民周末休闲的好去处。自从4月以来,已有永昆《琵琶记》、平阳木偶戏、越剧《洗马桥》三个《南戏印象》系列实景演出在这里驻场。南戏博物馆将静态展示与动态的南戏表演紧密结合,让古城风韵活了起来。
千年古城,文脉赓续。2010年,温州重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申报工作。政府部门牵头发力,社会各界积极响应,5年来,“申名”成为这座城市上下的共同目标。
创新载体展示底蕴
东瓯是温州市的古称。在申报历史文化名城的大背景下,跟“东瓯”两字有关的许多文化项目相继推出。在温州市区的华盖山西麓,东瓯王庙重修,并作为“东瓯国历史陈列馆”对外开放;葱郁的瓯浦岭山脚,东瓯王墓也同时修整完工。有专家表示,东瓯王庙、东瓯王墓的修建,提升了海内外温州人对这座城市的归属感、荣誉感和忠诚度,增强了外地人对这座城市的认同感。
向世人诠释“瓯”文化的内涵,有赖于更多载体的打造。跨过瓯江,新瓯窑的火种已在永嘉瓯北龙下村的瓯窑陶瓷艺术研究所重燃;新编瓯剧《东瓯王》创排,并赴杭州、台州、金华等地巡演,扩大温州作为东瓯古国都城所在地的影响力。
温州还大打名人牌,充分发挥名人效应为申报助力,于是朱自清旧居、夏鼐故居、马孟容马公愚艺术馆、郑振铎纪念馆……一座座镌刻着历史记忆的名人纪念馆相继布展开放;东瓯王、郭璞、永嘉大师、王十朋、刘基、孙诒让……20余位在中国历史上熠熠生辉的名人大家的雕像,将矗立在温州街头。
作为百工之乡的温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是一张夺目的文化名片。我市拥有全省规模最大的非遗展示馆,采用静态展示和动态表演,综合展示和专题展示,传统图文、实物展示与现代声光电展示相结合的手法,全方位为参观者提供丰富多彩的文化享受。推出了以项目、传承人、基地为抓手的“非遗守望行动”,开启了以“点单式”和“长效式”相结合的“非遗进校园”模式,开辟了产、销、展相结合的“非遗广场”,形成了“魅力温州活力非遗”的保护模式。
研究著述理清脉络
在一张地图上,你或许只能看到一个个单调的地名,可是将172张跨越宋、元、明、清、民国五朝的温州地图连在一起,你就可以读出这座城市沧海桑田的变化。历时三年编纂而成的《温州古旧地图集》已于去年首发。历史文化名城申报,少不了要理清自己的文化家底,梳理温州从古至今的历史发展脉络。
2010年12月,《温州通史》编撰工程启动,这是我市申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一项重要举措。温籍著名学者、复旦大学教授吴松弟应邀担任主编,全国各地50多位学者共同参与。
这部计划用6年时间编撰出版的350万字的《温州通史》,是温州有史以来第一部官修通史,相比地方志和年鉴,可读性更强,全面展示了一个城市的前世今生。全书计划编8卷,分导论卷、先秦卷、两汉吴晋南朝卷、隋唐五代卷、宋元卷、明卷、清卷、民国卷,每卷约30万至60万字。与之相配套,还将编写人口史、移民史、华侨史、戏曲史、方言史、商业史、民俗史等30个专题史。《温州古旧地图集》就是第一部正式出版的专题史。目前,《温州通史》已完成大纲编撰及10部专题史。
为了把温州故事更动听地讲给普通百姓,让大家便捷地了解温州的历史沿革和文明发展进程,温州市图书馆和温州广播电视传媒集团公共民生频道还联合录制了《温州通史大讲坛》节目,邀请《温州通史》分卷主编和专题史分册作者,走进演播室,就各自对《温州通史》研究的领域进行专题讲座。“电视比较直观,表现方式也多样、活泼,现代人生活节奏快,把整部通史买全、读完可能比较费力,通过电视了解历史不失为一种好选择。”吴松弟充分肯定了这种不同于出书的传播形式。
另外,汇集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成果的《温州古桥梁》、《温州古建筑》、《温州古戏台》、《温州古牌坊》等专题丛书填补了我市的空白,全面展示温州非物质文化遗产状况的《守望非遗》等书籍也已出版发行,这些都为温州申报历史文化名城提供了良好的基础研究。
文化志愿者在行动
每到周末,温州非遗馆内总是人流如织,热闹非凡。而为一拨又一拨游客不厌其烦、生动讲解的是一批不图回报的非遗志愿者,他们为孩子和老人送去贴心的服务,使非遗馆内秩序井然,各项工作有条不紊。他们的口号是“学习非遗,宣传非遗,享受非遗”。
温州博物馆也有一支志愿服务队,已成为博物馆社会服务强有力的延伸和补充。他们积极参与到馆内各项业务工作中,开展展厅讲解、观众引导与咨询、外语翻译、计算机网络管理、文物数据录入以及文物档案制作、青少年活动组织、传统手工艺教学等,为百万观众提供了志愿服务。如今,节假日展厅定点定时讲解和不定期开展的传统手工艺展示表演与教学服务,已经成为温州博物馆志愿服务的一大特色,受到社会公众的欢迎和好评。
近年来,我市文化志愿者队伍日渐壮大,与政府保护行为相呼应,大批民间人士行动起来,通过各种方式保护文化遗产、宣传历史文化,形成文化自觉,为历史文化名城申报添砖加瓦。据统计,我市目前已注册的文化志愿者队伍有320多支,文化志愿者有一万多名。他们来自不同的领域和行业,有教师、离退休人员、文艺骨干、个体经营者等。
本文转自:温州新闻网 66wz.com
为你推荐
-
市委工作务虚会召开
要闻12-12
-
温州市第十四次妇女代表大会开幕
要闻12-12
-
11月份,温州CPI同比下降0.3%
经济12-12
-
温州理工学院附属三所学校正式揭牌
科教文体12-12
-
北麂山灯塔实行值守志愿服务满十年 守出“心灵的宁静”
社会12-12
-
吃的玩的赏的陆续开张 洞头东沙不夜港旅游业态再“扩圈”
社会12-12
-
全景沉浸式探索戏曲观演新样式 温越版《封神》邀你“入局”
科教文体12-12
-
永嘉农产品“出海”拓市场
经济12-12
-
十几岁孩子腰椎间盘突出 “腰不好”越来越年轻化
社会12-12
-
郑思维迎来国际赛场“最后一舞”
科教文体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