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老建筑颇有“民国范儿”
温州网讯 随着我市申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进度的推进,温州这座城市的“老家底”逐渐受到越来越多关注。在完成对历史建筑的摸底调查后,我市第一批83处历史建筑已公布并挂牌,第二批110余处即将公布。
历史建筑,是具有一定历史、科学和艺术价值,反映城市历史风貌和地方特色的建(构)筑物。能够入选历史建筑的,必须在历史、艺术和科学三种价值中具有一定代表性。首批公开挂牌的温州83处历史建筑,是文化专家们花费一年时间,对700多处建筑物摸底调查后确定的。
从年代上看,温州的历史建筑多是晚清时期或民国时期的建筑物,也有一部分是解放初期至文化大革命时期的建筑物。更早的如明代或明代之前的建筑,则多因旧城改造而消失。
比如首批83处历史建筑,据测算,民国占了78%,清代占了19%,基本位于市区五马-墨池(43处)、城西街(14处)、朔门(14处)、庆年坊(12处)等历史街区。因此,将“民国范儿”作为历史文化街区整体风貌的基本定位,也得到了不少专家的推荐。
而在市区以外,瑞安、鳌江等依托港口便利的城镇,也诞生了较早的西式化近代建筑。比如,瑞安沿飞云江渡口开始的飞云西路,是以近现代民国建筑风格为主的街道。
同时,在内河航运繁荣的地区,如连接温州到瑞安的温瑞塘河沿岸,丽岙、仙岩、塘下、莘塍等乡镇,也形成了一大批具有浓厚西方风格的近代建筑群。
从建筑内涵来看,民居占了我市历史建筑的大部分。如首批公布的历史建筑中,57处是老民居,占了总数的近67%。
在市文物保护考古所副所长黄培量看来,最能体现老温州风情的恰恰就是这些老民居,“它们相当于活化石,将当时的城市面貌完整地保留下来。”
市申名办介绍,温州的民居历史建筑独具特色,主要分为传统民居和中西合璧两种形式。
传统民居建筑保留了较多宋式建筑的构造,如挑斡、琴面月梁、上昂式斜撑等宋式做法。同时,也吸收了一些明清时期福建民居的特点。到了近代变得更注重实用,如柱径、檩径、梁枋的断面变小,装饰性的构件消失,直梁代替月梁、圆木梁架,采用拼梁以减少边材损耗等,都极具匠心。
近代温州民居的主流则转为中西合璧的建筑特色,主要是在内部功能和结构保持不变的基础上,加以西式立面造型和装饰构件,“外西内中”,在建筑格局上,由深墙大院向临街巷的多层楼房发展。
比如永嘉县沙头镇阳岙村朱宅,为当地乡绅名士朱翼周于民国七年(1918)所建私宅,外立面为巴洛克风格,内部庭院则为传统的四合院式,梁架亦为木构。
“温州近现代建筑带有西式典型风格的占了大量比例,不过彻底西式近代化的例子却十分罕见,最广泛的是在传统结构不变的情况下,加以西式的装饰构件。”市创名办专家介绍,如此“外西内中”,在建造时间和造价上要明显少于全部采用西式近代建筑材料,这也和当时温州使用钢筋、水泥、玻璃等“新颖”建筑材料要从上海输入而致价格昂贵有关。
目前,我市正加快完成历史建筑挂牌,并出台《历史建筑保护管理办法》,将安排专用资金用于历史建筑的保护与修缮。
本文转自:温州新闻网 66wz.com
为你推荐
-
市委工作务虚会召开
要闻12-12
-
温州市第十四次妇女代表大会开幕
要闻12-12
-
11月份,温州CPI同比下降0.3%
经济12-12
-
温州理工学院附属三所学校正式揭牌
科教文体12-12
-
北麂山灯塔实行值守志愿服务满十年 守出“心灵的宁静”
社会12-12
-
吃的玩的赏的陆续开张 洞头东沙不夜港旅游业态再“扩圈”
社会12-12
-
全景沉浸式探索戏曲观演新样式 温越版《封神》邀你“入局”
科教文体12-12
-
永嘉农产品“出海”拓市场
经济12-12
-
十几岁孩子腰椎间盘突出 “腰不好”越来越年轻化
社会12-12
-
郑思维迎来国际赛场“最后一舞”
科教文体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