霞关进入戒备状态 用防“桑美”的架势防“灿鸿”

来源:温州网–温州日报作者: 杨世朋 蔡运近 2015-07-10 10:01:55
核心提示:
查看评论
昨天,在苍南县马站霞关社区码头,渔民转移因休渔期留在码头的渔网。
昨天上午,在苍南马站霞关社区避灾安置点,工作人员防台物资进行检查和清点。 苏巧将 蔡运近 摄

  温州网讯 昨天一整天,苍南县马站镇霞关社区的天空出奇地蓝,空中仅飘散着几朵白云,阳光刺眼。

  虽然风平浪静,可有着几十年抗台经历的霞关社区副书记吴祖科,却觉察到了一些异样。“台风一步步靠近,但是从星期三开始,霞关就没下过雨,反而连着两天放晴。”吴祖科说,这不是什么好兆头。2006年“桑美”台风登陆当天下午,霞关同样是类似的晴天,可“桑美”的破坏力,让人不忍回忆。

  在社区落实防汛防台会议上,在当地村民的议论声中,从台风路径的预测图上,越来越多人把“灿鸿”与“桑美”联系在了一起。这几天越是这样的“台风蓝”,让他们越发谨慎。

  社区抗台“副司令”吴祖科:

  排查隐患、动员防台“一项都不能少”

  开完上午的社区防汛防台动员会,作为社区抗台“副司令”的吴祖科看着屋外的大晴天,却皱起了眉头。“会上很多村干部在议论,这次台风和桑美有点像,绝不能放松警惕。”他说,接下来就要按预案逐项落实山塘巡查、地质灾害点排查、避灾物资储备等工作,一项都不能少。

  虽已近午饭时间,但吴祖科会后还是先开始了巡查,第一站是霞关社区避灾安置点。打开避灾点一楼左手边的储物室,100来张草席一叠叠整齐地堆放着,一旁的架子上放着毯子、安全帽、蚊香、毛巾、脸盆、救生衣等物品。右手边空置的社区办事大厅,约莫200平方米,是供避灾村民安置的场所。

  “像方便面、八宝粥、面包、矿泉水,今天中午就要去超市预定,每餐300份,先准备三餐。”吴祖科说,这个避灾点大概要安置300来位村民,类似的避灾点,在社区里还有4个,分布在各个行政村。

  从避灾点出来,吴祖科的第二站,是霞关村口的一个山头,那里有几十户独居老人住在砖瓦房里。86岁的易会科老人,就是需要避灾安置的人员之一。说起台风要来,老人就提到了“桑美”。“那时候前后的房子都被刮倒了,我就只能躲在老房子里,幸好没塌下来。”老人说,现在只要社区里有通知,自己就跟着社区干部转移。

  像易会科一样需要转移的老人,社区昨天已安排50多名村干部挨家挨户地通知。让吴祖科庆幸的是,以前通知转移时,十个有九个叫不过来,很多都要“三顾茅庐”,可自从“桑美”台风之后,很多村民都“听话”了很多。

  尽管几个地方跑下来,天气没有丝毫变脸,但吴祖科仍不敢掉以轻心。他说,应急预案里该干的事情绝不能拖,脑子里绷着的那根弦绝不能松,当年吃过的亏,不能再吃一次。

  家庭抗台“司令”范嫩苗:

  拿出防“桑美”的架势来防“灿鸿”

  对于在霞关交通码头旁开副食品店的范嫩苗来说,不用等社区通知,早在两天前就已启动了自家的“防台预案”。他家6层楼高的房子,从2楼到5楼的窗户外侧,已铺上了一层木板。

  “前天知道台风要来,我家又在码头风口,必须早做防范。”范嫩苗说,用木板挡风的做法,在霞关已经有几十年历史,不止是防风,还有防止大风吹起的瓦片砸破玻璃窗。记者了解到,在“桑美”台风来时,好几户人家都吃过这样的亏,所以现在当地几乎每家每户都贮备着这样的木板。

  范嫩苗说,给这四层楼“武装”需要100多块木板,有的已经用了10多年,有的是“桑美”之后新做的,平时就存放在二楼和五楼的“仓库”里。只要一有台风消息,这些木板马上进行“调度”,二楼的搬到三楼,五楼的搬到四楼,再进行“全副武装”。每一块约1.5米高、0.4米宽的木板,一块挨着一块嵌在每扇玻璃窗外的卡槽里。

  “别看现在天晴,‘桑美’来之前也这样。”范嫩苗说,现在每个房间只留了一块木板采光,就算台风马上要登陆,几分钟时间就能做好“全副武装”。

  记者在霞关社区一带看到,像范嫩苗这样未雨绸缪的村民还有不少。尽管他们并不希望台风正面袭击,但只要一有动静,每家每户都会第一时间拿出防台防灾的“杀手锏”。

  就像吴祖科所说:“不管接下来是晴天雨天,确保安全大于天。”

本文转自:温州网

N编辑: 诸葛之伊|责任编辑: 黄作敏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跟帖评论服务自律规则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温州网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