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炎夏日挑西瓜 哪个方法更加靠谱?

来源:综合作者:2015-07-15 10:18:10
核心提示:如何才能选到好瓜,网上流传的挑西瓜的秘笈是否都靠谱呢?哪种挑西瓜的方法才更科学更实用?

  没有西瓜的夏天是不完整的夏天。炎炎夏日,忙碌了一天回到家,从冰箱里抱出西瓜切开,悠哉悠哉地啃上一块,瞬间暑意全消!如何才能选到好瓜,网上流传的挑西瓜的秘笈是否都靠谱呢?哪种挑西瓜的方法才更科学更实用?

  西瓜分“公”“母”?“母”西瓜更甜?实验亲证

  网上说,在西瓜瓜蒂上面有一个圆形块状组织,俗称“肚脐”。肚脐较大的是“母”西瓜,较小的是“公”西瓜;“母”西瓜“母爱泛滥”比较甜,“公”西瓜“缺乏母爱”就不甜。到底此言论是否正确?

  对此,专家说,西瓜的花属于雌雄同株的单性花。风或者昆虫将雄花上的花粉带到雌花的柱头上,就可完成授粉的过程。只有被授粉的雌花,才可能结出西瓜果实。完成授粉以后,雄花便结束了它的使命。剩下的长果实的事情,都是由雌花来完成。因此,每一个西瓜,都是在雌花上长出来的。西瓜分公母?显然不合理!

  近日,河南电视台都市报道记者为了验证网上传言是否属实,在郑州中牟县韩寺镇西瓜种植基地,从大棚瓜地里选取几个瓜蒂大小不一样(“肚脐”不一样)的西瓜,包括有无籽瓜。随后,把西瓜送到河南广电计量检测有限公司,对西瓜的含糖量进行测定。检测结果:瓜蒂大小与含糖量没有直接关系。因此瓜蒂上“肚脐”大的西瓜更甜?同样也是谬论!

  外观选瓜?怎么看更科学?

  专家说,西瓜含糖量高低主要和成熟度有关,选瓜第一步要从“外形”着手,一般熟瓜的颜色发亮,生瓜的颜色发青、发乌没有光泽。买瓜偶尔也会遇到畸形瓜(外观呈“葫芦”状,扁平瓜、扁头瓜、尖嘴瓜、大肚瓜等都属于畸形果),畸形西瓜狭窄的部分,吃起来味道不佳,畸形瓜多是败育或者受粉不良或者其他原因所致,因此一定不能购买这类瓜。

  植物学博士,科学松鼠会成员史军补充说:“一个西瓜的好坏从根本上还是由其基因决定的。经过园艺学家长期培育选择的品种,从它们的种子萌发开始就有更高的几率结出含糖量更高、水分更足的西瓜。如北京最常见的‘京欣一号’,那些淡绿瓜皮上的深绿色网状条纹、以及近乎球形的身材就是它们的标志。还有如‘黑美人’品种,绿得发黑,以及‘苗条身材’是选择它的标记。”

  另外他特别强调,不要选瓜蔓(果柄)已经干枯的西瓜,瓜蔓干枯说明西瓜已经被采摘下来很久了。除非是在寒冬腊月选西瓜,可以忽视此项,否则在西瓜成熟旺季再吃存了1个月的瓜,那可不是件让人舒服的事。虽说西瓜能够长时间保存,但是存放时间过长的西瓜仍然有变质的危险。”

  “嘭嘭”的是熟瓜、“当当”的是生瓜、“噗噗”的是熟过头的瓜,那么听音辨瓜靠谱吗?

  民间常用的挑西瓜的方法是从拍打西瓜发出的声响来判断瓜的好坏。如瓜皮很脆,声音混浊、沉重,发出“嘭嘭”响声的肯定是熟瓜;如果瓜皮很硬,发出“当当”清脆响声的是生瓜;而发出“噗噗”响声的则是熟过了的西瓜。对此,史军说,这种敲击实验还真的是无损伤检验西瓜成熟度的最科学的方法。

  他补充介绍,在果实发育初期,西瓜瓜瓤中纤维素会相对发达,可以起到支撑果实形态的作用。如果我们咬一口嫩西瓜,恐怕会有柔韧的口感。到了果实成熟时,在纤维素酶的作用下,西瓜果实中的纤维素被降解,有些细胞甚至脱离了纤维素编织的网脱离出来,成了分散的细胞,这也是熟透的西瓜有“沙”的口感的原因。这种形态上的改变,会影响敲击时持续振动的变化。实验确实也有力地支持了这种观点。随着西瓜的不断成熟,其振动时间变长,振动衰减变慢,对称度增加。更简单的判别方法是,随着西瓜的成熟振动的频率逐渐下降,也就是敲击发出的声音越来越闷。在河北农业大学进行的一项实验中发现,振动频率大于189Hz为“生”瓜,160~189Hz为“适熟”瓜,133~160Hz为“熟”瓜,小于133Hz为“过熟”瓜。并且可以用f2m2/3作为成熟指数来判断,其中f是西瓜的振动频率,m是西瓜的质量。这样看来,那些声音略显清脆(频率高)的西瓜大多是还没成熟的生瓜蛋子,而振动声音略显沉闷(频率低)就表示已经是成熟西瓜了。以上民间“敲瓜听音辨瓜”的方法靠谱且实用!

  重量选瓜,你做对了吗?

  重量也是挑选西瓜的一个依据。史军介绍说,如果个头相近的瓜蔓同样新鲜的西瓜,选轻一点的比较好。“重”意味着这个西瓜的含水量较高,而含水量高就意味着冲淡含糖量。在品种产地相同的情况下,选那些轻一些的更能保证得到甜西瓜。当然,也不是越轻越好,如果西瓜重量过轻,说明可能是瓜已经过熟,这样的西瓜无论从口感还是风味上都大大折扣了。可是西瓜中90%都是水分,究竟变化到什么程度能判定出西瓜的含水量有变化,恐怕更多的需要经验了,或者说是靠运气了。

扫描下载

本文转自:温州网

N编辑: 鲍苗苗|责任编辑: 黄作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