赶超发展两年间 温州经济筑底企稳向好
温州网讯 今年上半年,温州28项主要经济指标中,已有15项指标增速超过全省平均水平。
这组数据,于温州而言,意义特殊。它意味着,温州经济从“谷底”V型反弹,呈现出“筑底、企稳、向好”的态势。
这一发展态势的背后,是两年来市委市政府带领全市上下突破实体经济发展困境、奋力赶超发展的攻坚行动。
受民间金融和企业金融“两轮风险”的持续严重影响,温州经济近年来出现断崖式下滑。2012年一季度,GDP增速下滑到5%,规上工业总产值负增长2.8%,均处于改革开放以来的谷底。26项主要经济指标中,温州有17项增长指标列全省末位、4项倒数第二,有22项总量指标在全省比重下降。2012年以来,工业用电量连续18个月负增长,出口连续20个月负增长。
面对困难与挫折,温州实施“五化战略”,深化“十大举措”,向着赶超发展的目标奋进。
以振兴实体经济为主攻方向,市委市政府把实体经济回归摆在赶超发展的突出位置,两次召开振兴实体经济大会,提出了“民营经济是本,实体经济是基,中小企业是源”的理念,打出了振兴实体经济的“组合拳”,形成了服务企业的“大合唱”。
连续两年携手省级金融机构推出“双十条”,政银企法“四方联手”,省市县镇“四级联动”,全力稳控化解企业金融风险;实施温商回归“一号工程”,激活“归雁经济”;狠抓有效投资、实施“温州赶超发展三年超万亿投资计划”;打造省级产业大平台,浙南产业集聚区“横空出世”,着力实施“510”产业培育提升工程;规划建成104个小微企业园,引导小微企业走集聚集约发展之路;大力发展“一号新产业”,推动网络经济爆发式增长;推动传统轻工产业转型,时尚产业成为转型新方向;万名驻企服务员活跃车间,打通服务企业的“最后一公里”……一项项举措、一条条政策、一笔笔投资、一个个工程,所有的力量向着振兴实体经济汇聚。
每个节点、每个环节的重要举措,都不无进一步激发企业发展的信心和决心。面对市委市政府“赶超发展三年超万亿投资计划”,奥康集团董事长王振滔说,这对温企来说是一个难得的发展好时机,坚信温州的明天更美好。
转变悄然发生。越来越多温州资本向实体经济回流,在外温商掀起回归投资的热潮,企业家们的信息指数明显回升。今年上半年,我市限额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速13.5%,高出全省平均增速1.2个百分点,居全省第4位;民间投资增速居全省第5位。温州迅速扭转了绝大多数经济增长指标全省垫底的局面。
横向看,我市主要经济指标在全省的位次明显提升。2014年我市经济增长7.2%,与全省差距分别比2012年、2013年缩小0.9和0.1个百分点,而今年上半年,我市GDP预计增长7.9%,增速居全省第5位,比2014年上升5位。
纵向看,我市经济进入平稳上升的发展通道。2012年温州经济增长从上年的9.5%,下降到6.7%,跌到1991年以来的最“低谷”。从2013年下半年开始,逐步走出“低谷”,年度经济增长7.7%。今年上半年,温州经济预计增长7.9%,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出现明显的回升态势。
两年间,温州各项经济指标在全省晋等升位——
2013年,这些指标中居全省末位的有8项,比上年减少9项,在全省位次前移的有12项;2014年居全省末位的有4项,比上年减少4项,在全省位次前移的有17项;一直到今年上半年,持续“翻红”向好。
这一系列阶梯式跳动的数据,犹如一串不断攀高的足迹,在历史的上坡路上,留下温州破难攻坚、赶超发展的坚实印记。也再一次彰显了温州人永不服输、敢闯敢拼精神品格。
“温州经济恢复增长得益于近两年来我市有效投资力度加大、工业经济转型升级加快、消费市场持续回暖等原因。”市统计局党组成员、市委政研室研究员高顺岳如是分析。
除了速度,温州经济的发展质量也明显得到提高。今年上半年,我市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速8%,超过全省平均增速0.8个百分点;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增速8.1%,超过全省平均增速1.1个百分点;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增速8%,超过全省平均增速1.1个百分点。高顺岳认为:“这些都说明近两年温州经济的增长活力、内生动力正在显著提升。”
从风险先发到率先突围,温州当前已走出低谷,进入恢复增长期,正向赶超发展目标发起冲刺!
工业增加值增速:从末位到前三的“逆袭”
破题典型
今年上半年,我市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479.93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6.3%,超出全省平均增速1.3个百分点,居全省第3位。而2012年,我市工业增加值的增速在全省还排位倒数第一。
从末位到前三,温州工业经济实现一次绝地反击大逆袭。
工业增加值是工业企业生产过程中新增加的价值,能够反映一个地区的工业经济活力。短短两三年时间,我市工业增加值增速如何实现“8级跳”?要回答这个问题,不妨先去部分企业看看。
在瑞安,温州瑞明工业股份有限公司的工业机器人正在大显身手。车间内一共配备60多台浇注机,每台机器1到2个人操作即可,如果按以往全部人工操作的话,至少要180位工人。
瑞明公司负责人介绍,公司实现减员增效,得益于“机器换人”政策。公司每年均投入超过8000万元,用于“机器换人”,从“制造”向“智造”升级。借助“机器换人”的发展红利,瑞明已经成为目前国内汽车发动机铝产品自主品牌中产销量最大的企业。
在乐清,金龙机电是生产微特电机的高科技公司,已在创业板上市。公司最近公布了一份惊艳的业绩预告——今年上半年盈利2亿元至2.1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40多倍,成为创业板的“预增王”。这是该公司近两年大力引进人才、创新技术、整合产业、扩张产能、订单增加等频频动作的综合效应。
这些公司,是我市产业升级、创新发展的缩影。
瓯越大地,越来越多的温州企业正加快“机器换人”“腾笼换鸟”“空间换地”“电商换市”“三转一市”的步伐。
近两年,我市大力振兴实体经济,注重有效投资,加快小微园建设,积极实施“五一〇”产业培育提升工程。优势行业的企业创新活力进一步增强,对经济贡献十分突出。
统计数据显示,2014年,我市工业性投资750.88亿元,增长24.0%,占限上投资比重24.6%,比2012年提高2.4个百分点。其中技改投资541.84亿元,占工业投资比重72.2%,比2012年提高22.2个百分点。工业性投资和技改投资增速居全省前列。今年1-6月,全市限上工业性投资增幅高全省平均水平10.6个百分点,居全省第一。
在一系列政策措施的刺激下,企业生产效率和经济发展动力逐步增强。2014年我市规上工业全员劳动生产率达12.97万元/人,同比增长10.5%,增幅高于全省平均1.1个百分点。工业经济中装备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明显快于工业平均增速,高能耗产业比重下降。
由此带来的是工业增加值加速增长。去年我市实现工业增加值1748.81亿元,比上年增长8%,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976.60亿元,增长6.2%,增速分别比2012年、2013年提高4.6个和0.4个百分点。
百姓感受
杨丰(企业合伙人):这两年温州实施的一系列政策措施,为推动企业向高精专转型发展营造了浓厚的氛围。作为信息产业的一分子,我们感觉在温州发展更有空间和前景,心里踏实了不少。
黄永赞(企业员工):温州主要经济指标的提速晋位,说明近两年来温州振兴实体经济,大力实施产业转型升级已经产生了效果。这两年不管政策引导也好,市场倒逼也好,温州产业结构已经得到了有效调整,实体经济的根基得到了较好的稳固,这为接下来温州加速发展积蓄了巨大潜能。
林成英(市民):正所谓“大河有水小河满”,作为温州老百姓,当然希望温州的经济发展越来越好,因为只有这样,老百姓才有更多的就业机会,或者做点小本生意也更容易赚钱,腰包才会越来越鼓。
本文转自:温州新闻网 66wz.com
为你推荐
-
市委工作务虚会召开
要闻12-12
-
温州市第十四次妇女代表大会开幕
要闻12-12
-
11月份,温州CPI同比下降0.3%
经济12-12
-
温州理工学院附属三所学校正式揭牌
科教文体12-12
-
北麂山灯塔实行值守志愿服务满十年 守出“心灵的宁静”
社会12-12
-
吃的玩的赏的陆续开张 洞头东沙不夜港旅游业态再“扩圈”
社会12-12
-
全景沉浸式探索戏曲观演新样式 温越版《封神》邀你“入局”
科教文体12-12
-
永嘉农产品“出海”拓市场
经济12-12
-
十几岁孩子腰椎间盘突出 “腰不好”越来越年轻化
社会12-12
-
郑思维迎来国际赛场“最后一舞”
科教文体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