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港新型城镇化的试点样本:书写农民城新传
核心提示:在龙港老城的镇政府办公楼里,一项国家级的新型城镇化试点工作正在持续发酵。如何从根本上破解“小马拉大车”的尴尬、如何承接县级管理权限、大部制改革怎样有序推开……
温州网讯 眼前的苍南龙港新城,塔吊林立,起重机挥舞着巨擘,施工人员加紧作业。尽管还是一片工地,但来自上海的吴宝华,已在自己心里,将这片土地视为东海之滨的投资热土。
他所带来的逸和新天地项目,斥资103亿元,将在龙港新城中央商务区一块581亩土地上,建起一座集星级酒店、大型购物中心、餐饮娱乐、旅游休闲、高档住宅等于一体的城市综合体。与之相应,在龙港新城的五大功能区块中,一批开工项目正逐渐汇聚起一座现代都市的雏形。
而在龙港老城的镇政府办公楼里,一项国家级的新型城镇化试点工作正在持续发酵。如何从根本上破解“小马拉大车”的尴尬、如何承接县级管理权限、大部制改革怎样有序推开……在龙港镇党委副书记黄贤满的办公桌上,这些试点工作正由纸面转向实施,从“软实力”上剑指龙港造城的体制机制问题。
吴宝华与黄贤满,一个重在提升城市外在之“形”,一个重在理顺城市管理的内在之“神”,两人演绎的“双城记”,正在龙港的版图上书写一章神形兼备的农民城新传。
城市版图拓展新天地
30年前,在鳌江南岸,一个叫方岩下的地方,人们用勤劳的双手在渔村荒滩上建起了“中国第一座农民城”。
如今,在东海之滨,一座龙港新城犹如一块新大陆,承载着提升城市能级的全新历史使命。
“我就是苍南人,更是见证了龙港改革开放以来从村到镇的大跨越。”逸和新天地项目的一名林姓负责人告诉记者,以前,单门独户、通天落地、前店后厂的建城模式,是最适宜龙港人生活与生产的发展形态。可如今,这种模式已显得不合时宜。在他看来,目前龙港城区充其量叫做“城镇”,而不能称为一个“城市”,与百姓的需求及城镇化的脚步格格不入。
逸和新天地的落地,恰恰要改善和提升龙港的城市品位与能级。其最初的定位,就是要打造龙港新城中央商务区的北部中心,鳌江流域滨海城市的健康生活示范区。新天地建成后,周边的文教、卫生、金融、商业、休闲、娱乐等设施,均将向“大城市”的配套靠近,力求为龙港人的居住条件带来“质的飞跃”。
他的这一想法,与当前龙港新城的发展规划相一致。“有了前车之鉴,新型城镇化绝不是简单地盖大楼、修马路。”龙港镇一名分管领导表示,龙港新城将更加注重以人为本,注重老镇与新城的融合发展,实现规划、公共基础设施、产业等诸多方面的协调。
如今,龙港新城规划的中央商务区、产业集聚区、港口开发区、现代农业综合开发区和新城拓展区等五个区块已破土而出。作为千亿级的投资平台,龙港新城106.8平方公里的区域面积,规划人口20万,直指鳌江流域中心城市核心区、浙台(苍南)经贸合作区主平台、浙南沿海先进装备产业集聚区。
修炼内功寻求新突破
今年5月9日,国家发改委副主任胡祖才在龙港考察调研时,特别强调龙港城镇化进程中的三个“滞后”必须突破,即体制上的滞后、功能上的滞后、要素保障方面的滞后。他为龙港寄语:要尽快制定、修改完善实施方案,加快探索实施,努力为全国小城镇发展提供可复制的经验和模式。
在黄贤满看来,这三个“滞后”,恰恰对应了龙港承接国家新型城镇化试点的十大任务。他认为,试点工作给予龙港的目标是“探索创新行政管理、降低行政成本的新型设市模式”,这一方面需要顶层设计的支持,另一方面更要求龙港修炼好“内功”。从去年12月获批以来,黄贤满以“目标明确、进展顺利、态势良好”对试点工作作了概括。
针对功能上的滞后,龙港借助新城的载体,打破城市能级提升的空间桎梏。同时,该镇通过向社会力量购买公共服务,让社会力量成为“拉车”的伙伴。
针对体制上的滞后,龙港已谋划“人、财、物”匹配,承接下放的县级管理权限,并通过整合县镇各类机构,打通机构部门的“横向”分工,完善镇、社区、村居的纵向治理,实现“大部制”运行,从而降低行政成本、提升行政效率。
针对要素保障方面的瓶颈,龙港将积极探索投融资体制改革,对国有资产实行优化重组,并推出招才引智、海域直通车等多种方式。其中,去年开工的龙港新城总投资5.45亿元的7条道路、10座桥梁工程,以及总投资2.1亿元的北岭山隧道均采用BT融资模式。
“就当前来说,龙港的重中之重就是把批复的几项试点工作圆满完成好。”黄贤满表示,目前,龙港各个试点配套方案已制定完善并逐级报县、市、省批复,计划依次启动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财政体制改革、城市治理体系、投融资体制、农村产权制度、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推进机制等改革任务。预计到2017年6月前,龙港将建立试点工作评估体系,梳理和总结试点经验,形成一套可实行、可复制、可推广的新型设市模式。
记者手记
城市应以人为本
龙港镇目前发展中的困境,从根本上说,是老的治理模式与新的社会环境之间的内在冲突。类似的冲突,在温州各地并不鲜见。近些年来,各地也推开了“强镇扩权”、“小城镇综合改革”、“小城市改革试点”等诸多探索。而龙港此次的国家新型城镇化试点,无疑更能触及当前的核心问题。
在不少专家学者看来,龙港的“镇改市”,成功的标志并不是“增加行政权级”,而是为提升城市能级带来软硬件的支撑,即为镇域可持续发展创造新的载体、制度、体制、机制和能力。
目前,我市正在实施都市化战略及“一主两副三极多点”空间布局,为新型城镇化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和条件。在大框架之下,各地应基于民众的需求和城市的管理规律,在内部建立相应的机制和渠道。两者结合,新型城镇化的路子或将变得水到渠成。
本文转自:温州网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跟帖评论服务自律规则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温州网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