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惨无人道的6个中国式育儿口头禅 你有吗?
核心提示:可怜天下父母心,爱孩子不仅仅要有心,还要科学的方法,有心用力不当,会给孩子埋下深深伤痕。
Top6你知道为了养你,我有多辛苦吗?
把这句话列入最惨无人道的育儿口头禅Top6,是因为,这样说的家长是用内疚感控制孩子。让孩子因为内疚和自责,放弃自己的想法,结果是孩子忽视自己的感受,为了别人活,成为失去自我和个性的的傀儡。
人一旦过于在乎别人的看法,就会忽视自己的感受,无视自己的价值,在家里听父母的话,在学校听老师的话,长大工作听老板的话,恋爱结婚后服从伴侣。
当他们面临人生选择的时候,会缺乏勇气,会考虑一堆跟自己关系不大的人的想法,比如选择是否跟整天吵架的恋人分手的时候,会考虑对方是否能够承受,自己父母会不会担心,七大姑八大姨会不会把我当成失败者,他父母对我不错会不会难过......唯独忽视的是自己是否快乐!
亲爱的父母们,请你不要用这样的内疚感来控制自己的孩子,当下你控制住了孩子,意味着有一天别人会把木偶的线接过去,控制你的孩子。
Top5:妈妈不走/妈妈很快就回来
这句话是1~3岁的孩子在出现分离焦虑,当母亲离开会哇哇大哭的时候,妈妈们为了能够一时稳住孩子,经常说的一句话。通常这句话之后,妈妈们就悄悄离开了,或者离开了很久都没有回来。
这样的做法严重破坏孩子的安全感,影响孩子安全依恋关系的建立。因为6个月到2岁的孩子他妈的思维方式都不具备客体永恒性。也就是说,对于孩子来说,在眼前的东西是存在的,不在眼前的孩子认为就不存在,消失了。因此每次分离,对于孩子来说就是一场生别离,所以孩子才会大哭。
3岁以前是孩子与妈妈建立依恋关系,构建良好的安全感的最重要的时期。正确的方法是建立分离仪式,出门的时候要亲亲,抱抱宝宝,说再见,回来了要抱抱宝宝,夸奖宝宝。最要不得的就是不辞而别,或者是回来的承诺不兑现。
不得不离开的时候,要在许诺孩子的时间内回来。这样的方式时间久了之后,孩子就会逐步建立客体永恒性的思维方式,知道妈妈走了还是会回来,不会因为离开就消失了。
帮助孩子建立安全感有几个重要的方面:
1.抚养人和抚养环境稳定
2.多拥抱,多抚触孩子
3.跟孩子建立安全依恋关系
4.给孩子可控感,接纳孩子的需求和情绪,父母对孩子的情绪和需求越是敏感,孩子越觉得外界靠谱,安全感的构建越健全。
Top4你亲妈妈还是亲爸爸/离婚了你跟妈妈还是跟爸爸
问这句话的父母一般处于以下几种情况:
逗孩子,看看孩子怎么应变;
想感受孩子跟自己更亲近的满足感;
真的婚姻不幸福,想了解孩子的想法。
这句话对于孩子的杀伤力是极大的,这等于在情感上撕裂孩子。因为父母双方是孩子的至亲,是孩子生存的根本依赖,让孩子硬生生地做出选择是非常残忍的。
如果因为夫妻双方关系不好,妈妈萌生离婚念头的时候,问孩子这个问题,更会让孩子沉浸在家庭破裂的恐惧中,这对孩子的安全感是很大的破坏,也会影响孩子未来的婚恋关系。
Top3你是捡来的孩子
小时候不理解生命是怎么诞生的,经常会问自己是从哪里来的,尤其是老一辈的中国人,对于生殖问题的羞涩,常常用这个问题搪塞孩子,或者用稀奇古怪的问题来逗孩子。
有不少人在小时候都信以为真,以为自己的不是爸爸妈妈亲生的。这句话恰好对孩子的安全感和安全依恋会产生巨大的破坏力。所以爸爸妈妈一定不要用这句话逗孩子,更不能让老人这样逗孩子。
关于生命是如何来的,可以通过很多方式来跟孩子沟通,目前市面上有不少儿童绘本会涉及这个主题,也有一些非常棒的关于受精过程、胎儿发育过程的视频可以跟孩子一起看。
在宝宝比较小的时候,最简单的方式是,告诉孩子爸爸和妈妈身体里分别有种子,当两颗种子相遇的时候,就变成了一颗可以长成宝宝的种子,这颗种子在妈妈的肚子里安家,在妈妈肚子里逐渐长大,九个月后就可以出生了,就是你。
Top2谁让你哭,憋回去
相信这句话的惨无人道性,很多70和80的父母都有切身体会。中国是一个崇尚君权父权的社会,家长式作风盛行,缺乏对人性的关怀,缺乏对个体的尊重,尤其是孩子。
同样要命的是,中国人历来对于负面情绪是没有认同感的。尤其是中国的父母,极度害怕孩子哭,孩子一哭意味着自己的失败,意味着孩子的软弱,意味着成人的心烦意乱。所以弱势的父母孩子一哭就妥协,强势的父母孩子一哭就发飙。“谁让你哭,憋回去”,于是成了中国强势父母面对孩子哭泣的最常见的口头禅。
作为一个成年人,当伤心和悲伤的时候,哭泣是一种情绪的表达,一种宣泄,都无法控制,很难想象让一个孩子哭的时候憋回去是一种多么残忍的是事。
父母无法接受孩子的负面情绪,意味着孩子自己逐渐也认为表达负面情绪是一种不可接受的事,于是就是隐藏自己的情绪,而人的情绪和压力是必须是有出口的,那么出口就会成为其他被伪装的方式,叛逆、奇装异服、咬指甲等。
无论是成年人还是孩子,都应当接纳自己和对方的情绪,要有良好的途径表达自己的情绪,情绪只有得到疏通,人才会恢复理智,才能获得身心健康。忽视,否定,拒绝孩子正常的情绪,堪称中国式育儿的一大陋习,位列Top2实至名归!
Top1再不听话不要(亲/爱)你了
随着近年来儿童心理学、发展心理学、蒙特梭利等教育理念的传播和普及,包括敏感期,安全感,依恋关系,原生家庭等理念逐步被更多的父母接受。爱和自由,逐步成为亲子关系普遍接受的理念。
但是在孩子执拗、情绪发作的时候,很多父母也会面临情绪失控的挑战,为了短平快地解决问题,为了自己不心烦意乱,为了不在众人面前颜面扫地,很多父母恨不得孩子身上有个听话的开关,开关按下,孩子恢复正常。
孩子自然不是个机器,情绪发泄,理智恢复需要过程,父母会想办法找到特别有杀伤力的语言来触动孩子的心理开关,能够触动孩子心理开关的的,自然是孩子最怕失去的东西,那就是父母的爱。
于是“聪明”的父母尤其是老人,常常在这个时候脱口而出这句我认为是最惨无人道育儿口头禅的话:再不听话不要(亲/爱)你了也许这句话会生效,也许这句话说的多了连效果也没有了。但是可以确定的是,孩子会认为,乖,听话,是获得父母爱的条件,如果自己不听话,不乖,随时随地都会被剥脱身心赖以生存的条件——父母的爱。
在这种情况下,孩子会通过变乖,去迎合父母,忽视自己的情绪和状态,逐渐失去自我的认知力,自我接受感,将自己生活和生命的控制权交给别人。同样,因为随时随地,都会被剥夺的爱的恐惧,孩子的安全感也会受到严重的破坏。
可怜天下父母心,爱孩子不仅仅要有心,还要科学的方法,有心用力不当,常常把这些特别有杀伤力的育儿口头禅挂在嘴上,对孩子的爱就会成为可怕的心灵枷锁,给孩子幼小的心灵埋下深深伤痕。这些话,大人说得轻巧,对孩子幼小稚嫩的心来说堪称惨无人道!
本文转自:温州网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跟帖评论服务自律规则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温州网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