悼念死难者昭示后来人 砻糠桥立起“惨案”纪念碑

来源:温州网–温州日报作者: 潘舒畅 刘伟 明茜 2015-09-01 06:53:38
核心提示:1942年7月某日,日本侵略者抓走18位手无寸铁的温州平民,将他们捆至砻糠桥(今龙方桥),施以惨无人道的“晒人干”暴行。
查看评论

  温州网讯 早晨的阳光撒在碧绿的南塘河上,泛起粼粼波光。河岸上,一座宽1.8米、高3.7米的灰白色石碑静静伫立,这便是“砻糠桥惨案纪念碑”。昨天上午,鹿城区委宣传部联合鹿城区党史研究室举行“砻糠桥惨案纪念碑”揭碑仪式,惨案幸存者家属潘步清也来到现场见证这一庄严时刻。

  抗日战争期间,温州三次沦陷,日军烧杀、奸淫、掳掠,万千无辜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而“砻糠桥惨案”,就是日军令人发指的暴行之一。那是1942年7月某日,日本侵略者抓走18位手无寸铁的温州平民,将他们捆至砻糠桥(今龙方桥),施以惨无人道的“晒人干”暴行。除一位叫潘瑞明的逃脱外,其余17人都惨死日本侵略者之手(本报8月25日3版有详细报道)。

  记者昨在现场看到,纪念碑的背面是短短130余字的碑文,由鹿城区党史研究室负责拟定内容,书法家李文照题写。“20多天里,我们拟了10来份碑文,有翔实的,也有概括的。经过反复考证,才确定了最终版本。”鹿城区党史研究室副主任、副研究员李岳松说。

  惨案幸存者潘瑞明之子潘步清向众人讲述了父亲当年被日本人抓去“晒人干”又死里逃生的经历。“他们将我父亲等人推下河浸泡,又拉上岸跪地曝晒、鞭打刀刺。后来,我父亲潜入水底挣脱了绳索,才捡回一条性命。”

  潘步清告诉记者,他小的时候,经常听父亲讲起这段往事。潘步清说,他父亲是1998年离世的,膝下育有三儿两女。“我是他第三个儿子。而我有两个儿子,一个女儿,我时常跟他们讲爷爷的惨痛遭遇。”潘步清今年61岁,是南塘河畔寮东村护村队成员。设立“砻糠桥惨案纪念碑”一事,他也是最近几天才知道的。“今后,会有更多人通过纪念碑了解这段历史,对我们全家来说,悼念父亲,又多了一个去处。”

  揭碑仪式现场,来自南浦二小的钱奕璇同学发表感言,她说,硝烟散尽,历史难忘。少年强则国强。要好好学习、练就本领,为祖国的富强贡献力量。

本文转自:温州网

N编辑: 林振将|责任编辑: 黄作敏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跟帖评论服务自律规则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温州网立场。

友荐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