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温籍女作家张翎做客温州网:被戏称“疼痛派”作家

温籍女作家张翎做客温州网:被戏称“疼痛派”作家

温州网 2015-09-17 08:41:00 姜蕾蕾
华裔温籍女作家张翎做客温州网《温州文化名人访谈录》视频栏目对话网友,与大家分享创作《余震》(冯小刚执导的灾难巨片《唐山大地震》由此改编)的心路历程。
张翎做客温州网演播室(姜蕾蕾/摄)

  温州网9月16日讯(见习记者 姜蕾蕾)9月16日,华裔温籍女作家张翎做客温州网《温州文化名人访谈录》视频栏目对话网友,与大家分享创作《余震》(冯小刚执导的灾难巨片《唐山大地震》由此改编)的心路历程,以及自己旅居海外、投身写作的感悟,分享新作品消息。

    《余震》的创作灵感,来自一次“意外”

    张翎说《余震》的创作灵感,其实是来自一次飞机晚点。

    2006年7月末的一天,一场突来的暴雨让北京地下排水系统几近瘫痪。正要从北京赴加拿大的张翎,车子在一片河泽中突围赶到机场后,才得知飞往多伦多的航班推迟了9小时。百无聊赖的她开始在机场书店闲逛。那段时期,这个平时充满成功学书籍的书店里突然摆满了关于“唐山大地震”的各种回忆录。张翎猛然想起,这天是7月28日,刚好是唐山大地震30周年祭日。仿佛冥冥之中的相遇,已经从事写作近10年的她,决定写一部有关唐山大地震的小说。

    张翎说她对自己的作品总是“喜新厌旧”,目前最喜欢的是《阵痛》,新作品即将出版,探讨人性、真相,讲述一个主人公从贫穷到突然富有的恍惚,一个人终身追求的事情居然是幻象,真实的对立面是否就是谎言的思考。

张翎寄语温州网演播室(姜蕾蕾/摄)

    被称为疼痛派作家  热爱现场考察

    张翎笑说有人称她为“疼痛”派作家,因为作品内容都以疼痛类为主,像《余震》、《阵痛》等小说都是探讨人生的磨难。

    17年的听力康复师生涯,解决了她经济上的后顾之忧,更让她接触到很多战争“素材”,工作原因会接诊很多经历过一战、二战的病人,从他们口中了解战争的故事,这段体验带给她源源不断地灵感。全职工作的时候虽然业余写作的时间很少,但是她说真心喜欢一件事就会坚持,每天坚持三个小时的高效率写作时间,从工作中脱离在异国“说自己的话”。近年来,她专事写作,成为“职业作家”,阅读、旅行、写作的时间多过从前,更热爱现场考察,从土地、人文采访上获取写作的灵感,“我被他们引领着,走到这样一条路上。”

    由于旅居国外多年,但仍然用母语写作,张翎笑称自己变得既不属于此岸也不属于彼岸,反而处在一种独立的状态,更能从两个不同的角度和文化中跳脱出来思考问题。

    寄语后辈作家要懂得取舍

    访谈的最后,主持人问到身为作家的优势,张翎说道:“我没一点优势,唯一的一点是执着,一直坚持”。张翎也寄语对于想走上作家这条道路的,或者正在作家道路上努力的后辈们,想成为作家要懂得取舍,要有自己的价值观,作家这个职业可能不能让你变得富有或者大红大紫,要做好取舍,保持自己的执着,她认为现在的自己可以以写作为生就足够了。此外在起步时要清楚知道自己的优劣势,小说家需要文学想象力,如果文笔较好但想象力欠缺,又立志成为作家的话可以往纪实文学家发展。

    “同时要务实,就算喜爱写作,年轻时也不一定就以其为主,可以选一份相对轻松的职业,它也许不一定是挚爱的但是能够供养你的作家梦,慢慢积累阅读量,我就是从41岁才开始正式写作”,张翎如此说,她前期的人生体验带给她很多的灵感。最重要的是认知和定义作家这个身份,因为作家不会让你在短时间内被人认识也不一定能大红大紫,不要想着一夜成名,这段时间可能会很漫长,但是在自己喜欢的事情上消耗时间是值得的。

 

本文转自:温州新闻网 66wz.com

新闻中心 编辑:姜蕾蕾责任编辑:叶双莲监制:阮周琳
疫情防控一刻不得松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