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繁荣 诗意栖居——浙江城乡一体化撷影
连续30年成为“创富状元”的浙江农民,在“奔富”路上将迎来什么样的新机遇?横亘在城乡居民之间的二元体制“隔离墙”,怎样才能逐渐打破?“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栖居环境,又如何得以建成?
“全面小康”路上,敢为天下先的浙江人正在主动破题、率先行动。
创新富民路:改革的槌子
敲醒沉睡的农村资产
2015年9月8日,随着一声拍卖槌响,浙北德清县洛舍镇砂村村一宗面积20亩、长满一米多高野草的废弃采石场,成功拍出1150万元高价。
这是浙江省首宗以拍卖方式出让的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也是这个省城乡建设用地“同权同价”的首次大胆探索。
“改革力度前所未有!”砂村村党总支书记胡金璋笑着说,“与之前被征用、划拨地价相比,每亩地增值了10倍以上。”土地拍卖款量化到村集体经济的股份后,村民们每一股从5500元涨到了近8000元,股权稳定后村民就可以拿到分红。
在浙江,沉睡的农村资产正在被改革的槌子敲醒。到目前为止,全省土地承包经营权权证颁发率已达97.5%,符合条件的宅基地登记发证率达85.8%,市县两级建立农村产权交易平台覆盖面达到80%以上。
“城乡一体化改革不从农村产权着手,就会变虚、走样。”浙江省政府参事顾益康说,“核心是发展主体和发展资源要素的地位和权利平等,并由市场来优化配置。”他认为,让农民成为“有产者”“中产阶层”,对城乡均衡发展至关重要。
2014年,浙江农民人均收入19373元,连续30年冠居全国各省区。越来越多农民开始从土地、宅基地等村集体资产上获得财产性收益,大批农民在村里拥有了自己的各种“产权证”“股权证”。
嘉善县姚庄镇横港村农民蒋兰仙两年前搬进了镇上的农民集聚社区桃园新邨,她之前的宅基地置换成现在社区里的120平方米和67平方米的两套完整产权公寓以及两个车库,房产价值超过100万元。自家住大套,小套和车库出租,“粗略地算个账,家庭年收入也翻番了,从以前的七八万元变成现在的15万元。”蒋兰仙说。
协调与均衡:农民的“市民
待遇”渐成现实
2014年我国城乡居民收入比为2.92∶1,而浙江这个数字已降至2.08∶1,嘉兴更是低至1.71∶1,成为全国城乡收入差距最小的地级市。嘉兴市农办干部俞小琳认为,嘉兴“共同富裕”的一个首要原因是政府在二次分配投入的公共福利、公共服务方面城乡居民基本实现了均等化。
“宁可10年不给机关公务员涨工资,也要将有限的财力向农村居民倾斜”,嘉兴历届市领导班子是这么提的,也在这么做。近10年来,政府在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一系列公共服务上“为农民补差额”的力度始终未减。
“城乡社会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一系列制度,嘉兴都率先实现了城乡居民待遇的无缝对接,连最低生活保障都实行了城乡统一标准,月均588元。”嘉兴市人保局王敬民说。
十六大以来,浙江省就不断增加公共财政对“三农”的投入,逐步结束了公共服务、社会福利种类“城多乡少”的局面,城乡居民的“同等待遇”渐成现实。
以“城乡分割”为根本特征的户籍管理制度,在长达57年的时间里,构筑了“农业户口”与“非农业户口”在实际利益上的不均等。有研究人员做过统计,在一张户口本的背后,共有67项城乡居民“非同等待遇”。
在全国户籍制度改革试点县德清,这些不均等正在被纠正。2012年5月,该县城乡人口统一登记为“浙江居民户口”,与户籍挂钩的数十项居民实际待遇差异被逐一消除。前不久,德清县三合乡一位李姓农民在交通事故中不幸丧生,家属获赔48万元,赔偿金较户籍制度改革前的20万元增加了一倍多。
“以往‘同命不同价’主要是因为赔偿金标准设置是基于城乡人均收入水平来折算的,农民收入低于城市居民,获得赔偿金就低。”德清县公安局行政许可科科长高旭明说。
共享成果:诗意栖居的
江南“美丽乡村”
“城乡一体化就是要让农民共享改革成果,必须下决心推动公共财政向农村倾斜,让农民有看得见的实惠。”桐庐县委书记毛溪浩说。
去年年底,毛溪浩到富春江镇鸬鹚村下乡调研,路上遇到一位古稀老人,为了省5元钱的公交费在乡间道路上蹒跚而行。深受触动的毛溪浩回城后迅速布置公交改革方案。
自今年起,桐庐所有的公交线路均大幅下调城乡公交票价,原来的起步里程数是3.5公里,现在延长至12公里,12公里以内票价一律为1元。农村70岁以上老人享受免费公交。实施这项举措,桐庐县每年共需投入4500万元。
今年前三季度,桐庐县公交增加了上千万的客流量。
绍兴市上虞区公交网络畅通后,城乡居民“每日对流”已成为当地“一景”:早上,城里的老人坐公交到农村买菜,又便宜又新鲜;到了晚上,村里人就坐公交到城里逛街、到商场购物。
农民富起来了,但是农村环境“脏乱差”长期没有改观。如今已是“美丽乡村”示范点的桐庐县环溪村,以前有句顺口溜:“污水靠蒸发,垃圾靠风刮,室内现代化,室外脏乱差,溪沟就是垃圾污水的家。”
为统筹城乡人居环境建设,浙江以实施“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为龙头,以垃圾处理、污水治理、卫生改厕、村道硬化、村庄绿化“五大项目”为重点,完成全省2.8万个建制村的整治建设,每年投入近百亿元财政资金,2014年仅省以下财政安排农村保洁经费一项就达12亿元。
改造后的农村散发出新活力。环溪村又有了新的顺口溜:“废水有了家,垃圾有人拉,村头有树荫,河里有鱼虾……”村委会主任周忠莲说,政府配套的财政资金是村里解决“脏乱差”的第一推力。
美化山河无终点。当前,浙江又开始建设富于江南魅力的美丽乡村,并把县域建成美丽景区,把沿线建成风景长廊,把村庄建成特色景点,竹乡安吉、潇洒桐庐、富春山居、秀山丽水、人间仙居……行走在浙江大地,这些各具特色的名称,把人带入了美丽乡村新画卷。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也在得到印证,浙江充分利用山水生态和美丽乡村建设成果,大力发展农家乐休闲旅游业,2014年接待游客1.75亿人次。记者沈锡权陈晓波黄筱
本文转自:温州新闻网 66wz.com
为你推荐
-
市委工作务虚会召开
要闻12-12
-
温州市第十四次妇女代表大会开幕
要闻12-12
-
11月份,温州CPI同比下降0.3%
经济12-12
-
温州理工学院附属三所学校正式揭牌
科教文体12-12
-
北麂山灯塔实行值守志愿服务满十年 守出“心灵的宁静”
社会12-12
-
吃的玩的赏的陆续开张 洞头东沙不夜港旅游业态再“扩圈”
社会12-12
-
全景沉浸式探索戏曲观演新样式 温越版《封神》邀你“入局”
科教文体12-12
-
永嘉农产品“出海”拓市场
经济12-12
-
十几岁孩子腰椎间盘突出 “腰不好”越来越年轻化
社会12-12
-
郑思维迎来国际赛场“最后一舞”
科教文体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