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在给人们带来各种各样便捷的同时,也被某些犯罪分子利用,成为他们违法犯罪的温床。从最早的QQ盗号冒充亲友诈骗钱财到电信诈骗“警察来了”“法院传票”再到“节目组二等奖”,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令诈骗信息借助互联网,传播速度更快、波及范围更广、隐蔽性更强,手段也更易翻新。
现在,中国网信网就对近期常见的网络诈骗手法进行一下梳理,希望能为您的个人信息及个人财产“加道锁”。
网络投资类诈骗:
网络投资诈骗,就是以“网络投资”为名,诱骗受害人投入资金实施诈骗。2014年以来,重庆、浙江、安徽、山东等地连续发生多起以现货、期货交易为名实施诈骗的案件,手法新颖,涉案金额巨大,社会影响恶劣。
四川圆通宝公司涉及受害人800余人、涉案总金额1000余万元、抓获犯罪嫌疑人13名……
宁夏伊航商品交易市场涉及受害人1000余人、涉案总金额1000余万元、抓获犯罪嫌疑人40名……
近期,浙江东阳、义乌等地也都曾发生以“炒股”名义出现的新型通讯网络诈骗案。
警方介绍,骗子通过在网上建立仿真度极高的股票诈骗网站,并通过搜索引擎的竞价排名,将诈骗网站放在搜索结果的最前面以吸引网民,以“内部信息、高额回报”为诱饵引诱股民成为注册会员,一旦网民打钱到诈骗账户上,诈骗网站、电话立刻遁形。
提醒:高投资高收益,这个简单的道理被不法分子加以利用后,成为诈骗的手段。诈骗网站的狐狸尾巴其实很容易看到,所谓“会员制”“高投入高回报”等各种说法,骗子的最终目的不外乎骗钱,让您汇钱的八成就是骗子了。
个人信息类诈骗:
伪基站已经成为电信诈骗的一种主要方式,有网络安全运维人员在收到发自“10086”的伪基站短信后,攻破了伪基站背后钓鱼网站服务器,发现了一个受骗者超过400人的完整诈骗链条。伪基站诈骗者利用短信群发设备,向附近的手机发送诈骗短信,而发送号码可任意显示,包括显示成中国移动的客服号码“10086”及几大银行客服电话等。短信内容经常以“用户积分满足兑换现金礼包条件,请点击此链接进行积分兑换”等字样,在钓鱼网站的后台,赫然能够看到包括用户姓名、银行卡或者信用卡号、开户行、密码、身份证、手机号码、信用卡有效期、CVV码等在内的个人信息。
提醒:信息类诈骗即利用用户对客服电话的信任,常以中奖、兑换积分、违章查询等名义引诱用户点击有害链接,进而套取用户个人信息,利用受骗者的银行卡、信用卡进行转账或者盗刷。看到短信、QQ中的不明链接不要点击。
病毒植入类诈骗:
“扫一扫”成为现在百姓生活的一种主要方式,通过扫码,可以让领取优惠券、下载软件、看电子书以及支付转账等更为便捷。然而二维码里隐藏着的病毒和扣费软件,让许多人遭遇了扣费陷阱,遭受了损失。
今年7月央视的一则报道给扫码达人们提了个醒:平时酷爱网购的王小姐,在扫了同学发给她的一个据称网购可以有优惠的二维码后,支付宝里几百块余额不翼而飞。据安全工程师介绍,受害人手机其实已经中了一种名为“寄生兽”的新型病毒。事实上,受害人朋友分享的二维码,就是黑客精心构建的。利用“寄生兽”漏洞,将自己伪装成二维码图片,一旦下载打开,就会潜入手机、监控用户密码,黑客可以在用户的手机中直接盗取账号密码等隐私资料。
提醒:二维码的生成不需要任何技术含量,谁都可以做,而这就让不法分子有机可乘。病毒、扣费软件隐藏在打折、促销广告或热门游戏的二维码中。在联网状态下,用户扫描后手机就会中毒,信息泄露且流量容易大量“走失”。用户在扫码时,切记要从官方正规途径进行扫码下载,对于来源不明的二维码,尤其要求下载客户端的扫码,用户要学会说“NO”。
今年4月,北京市公安局联合腾讯安全、安全联盟等企业共同发布的《反信息诈骗白皮书》中梳理了近年来涉网诈骗的现状及特点,收集归纳了网络购物诈骗、恶意二维码诈骗等八大信息诈骗类型和429个典型案例。这八大信息诈骗类型分别是电话诈骗、短信诈骗、钓鱼网站诈骗、IM聊天软件诈骗、网络购物诈骗、伪造篡改软件诈骗、虚假wifi诈骗、恶意二维码诈骗。在此小编提醒:要求转账汇款——不汇;来源不明链接、二维码、无线WIFI——不点;要求获取用户个人信息——谨慎。
本文转自:温州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