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小区分类垃圾桶是“大杂烩”清洁工混运垃圾
核心提示:《代表在线》栏目记者走访发现不少小区是有了分类垃圾桶,但是不少桶里是“大杂烩”。在垃圾分类运输方面,有清洁工反映存在“混运”的情况。
温州网讯 《温州市城区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实施方案(2015年—2016年)》(以下简称《方案》)提出到2015年底,城区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覆盖面达到50%以上,垃圾分类运输率100%等目标。
昨天,《代表在线》栏目记者走访发现不少小区是有了分类垃圾桶,但是不少桶里是“大杂烩”。在垃圾分类运输方面,有清洁工反映存在“混运”的情况。
有小区分类垃圾桶里是“大杂烩”
住户:“可回收垃圾里有纸张这一项,卫生纸、湿巾又属于其他垃圾,怎么记呀”
《方案》显示,到2015年底,城区生活垃圾分类住宅小区覆盖面要达到45%以上。鹿城区五马街道城市管理办公室副主任蒋峰说,该街道的小区是分批次进行垃圾分类工作的,目前第一批有36个小区已开始试点。
昨天上午,记者在鹿城区五马街道简巷公寓小区看到了两处分类垃圾桶放置点。每幢单元楼都有贴出垃圾分类宣传单。与此形成对比的是,分类垃圾桶里的却是“大杂烩”,比如在可回收垃圾桶里有果皮等。住户陈阿婆说:“往分类垃圾桶扔垃圾的人很少,大家习惯扔在楼道里不用分类的垃圾桶。”
昨天,景山街道办事处主任朱学进说,目前除了几个小区在进行垃圾分类试点工作外,其他小区还处于前期宣传阶段,这项工作将在今年上半年全面铺开。
瓯海区景山街道繁荣社区东小区放有分类垃圾桶。“居委会挨家挨户给我们发了分类垃圾桶,大部分垃圾我们在家都能分一分。”一名住户说,小区里的人基本都有垃圾分类意识,但很多人都是大致分一下。昨天,记者在该小区回收有害垃圾的垃圾桶里看到,里面有一些厨余垃圾。
记者昨还走访勤奋小区,将军新村等小区,发现这些地方的分类垃圾桶几乎形同虚设。与此同时,多名受访市民表示,对垃圾分类的概念比较模糊。
像住在简巷公寓的张阿婆就说:“垃圾分类的宣传单,在可回收垃圾里有纸张这一项,像卫生纸、湿巾又属于其他垃圾,纸都分得这么细,让人怎么记呀。”
“应该说,大部分居民基本有了分类意识,当然还有些居民需要更多的时间来培养这种意识。”市垃圾分类管理中心工作人员说,像日本,垃圾分类工作也是在推进20多年后才有如今的成效。目前主要还是以宣传动员为主,垃圾分类工作需要一个过程,不会一蹴而就。
有清洁工说有害垃圾和其他垃圾混运
有关部门人员:今后有害垃圾达到一定量后,可能有两种处理途径
根据《方案》,有害垃圾由市公用集团负责组织规范收运至市综合材料生态处置中心进行处理。对已开展生活垃圾分类的住宅小区和行政机关、企事业单位、中小学校,实施全程分类管理,实行密闭运输,严禁出现生活垃圾“分类投放后再混合收运”现象。
王师傅负责五马街道嘉福公寓的保洁工作。他昨天说,小区里的分类垃圾桶是去年12月放起来的。“住户基本不分类,都是我们夫妻俩从收来的垃圾里拣塑料瓶、纸板。”
王师傅拣出塑料瓶等可回收物后会拿去卖掉,他称一天能得三四十元。王师傅说,其余的垃圾基本上都是混在一起,运到垃圾中转站去。
“旧电池这些有害垃圾和其他垃圾倒在一起吗?”记者问。
“这些垃圾比较少,像电子产品大件的住户自己会卖,小件的我们就混在一起拉走了。”王师傅说。
温州市垃圾分类管理中心工作人员说,今后,小区或机关单位的有害垃圾达到一定量后,可能有两种处理途径。一种是保洁人员统一收集,送到垃圾转运站,再请有关单位把有害垃圾收运到处置中心。一种专人上门取走有害垃圾,不经过垃圾转运站这个环节。
负责繁荣社区东小区保洁的一名工人说,在收运垃圾时是“倒在一起送到中转站。”当被问到分类投放后再混运,那住户不是白分类了吗?该清洁工说:“我只有一辆车运垃圾,有什么办法?”
对此,温州市垃圾分类管理中心工作人员表示,根据我市生活垃圾分类实施方案,目前大部分小区并没把厨余垃圾单独列出,也就不存在厨余垃圾和其他垃圾混运的说法。不过,像中小学、幼儿园及繁荣社区东小区这样有处理条件的小区会有专门车辆来收运厨余垃圾,解决“分类投放后再混运”的问题。
至于像塑料瓶等可回收物,该工作人员表示基本已被捡废品的人和清洁工拣走了。
新闻+
杭州出台“最严”规定:
未按要求做好垃圾分类
可能被罚款
上月1日,杭州正式实施《杭州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以下称《条例》)。条例中有不少被称为“史上最严”的规定,其中包括个人未按要求做好垃圾分类的,可能被处50元到200元罚款等。
另外,条例实施后,杭州5个城区已对外公布实施生活垃圾分类管理的“严管”区域,涉及1836个小区,94.47万户家庭。
当月底,有杭州媒体报道,有小区垃圾桶依旧鱼龙混杂,有居民抱怨“分了也是混运”,例如在该市下城区利兹城市公寓小区、永康苑,居民就抱怨:“我们这边分好了,听说垃圾送出去后仍然是混在一起的,那我们垃圾分类还有什么意义。”
虽然杭州城管部门对乱丢垃圾的行为“盯”得满紧,但还是以宣传教育,培养垃圾分类的意识为主。目前,杭州主城区还没有开出垃圾分类的罚单。
杭州网
专家:不做好“善后”会打击市民“分类”积极性
随着杭州等城市实施“史上最严”垃圾分类地方法规,使得人们再次将目光聚焦到垃圾分类处理的话题。最严法规,能否绕开“法不落地”尴尬?
长期进行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研究的中国城市建设研究院总工程师徐海云教授说:要做好城市垃圾分类,仅靠出台地方法律法规不能把这个问题管住,还应考虑投入和产出比。要设定好逐步实现的目标,否则垃圾分类就容易变成形式主义。
浙工大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吴伟强说,对于普通市民,垃圾分类应该做到激励与惩戒并重。对政府来说,垃圾分类立法应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决策前应事先深入研究,充分论证。
还有专家分析,垃圾分类推进难的关键原因,仍然在于一些地方重视不够、准备不足,特别是有关垃圾分类后的“善后”配套工作不明确,老百姓不知道这些垃圾分类后去了何处、派啥用场,更看不见兴建了什么设施来处理这些分了类的垃圾,看见的只是环卫工人把大家特意分好类的垃圾一股脑丢进垃圾收集车,这会严重挫伤民众垃圾分类的积极性,甚至会有人觉得被忽悠,自然不愿配合相关部门进行垃圾分类。要推广垃圾分类,破解垃圾围城的局面,首先要提高垃圾处理能力。单靠政府解决的确棘手,可以借鉴供给侧的思维,引入社会资本参与垃圾分类和处理,借助市场的力量,优化垃圾分类处理体系,提升垃圾处理能力。中国环保在线
本文转自:温州网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跟帖评论服务自律规则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温州网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