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热议如何招贤纳士 让温州成“聚才有道”之地
新闻背景>>>
去年5月份,温州正式对外发布《关于实施“人才新政十条”推进领军型人才团队建设的意见》。这是在周边地区人才竞争日益激烈的背景下,温州招贤纳士的又一大举措。“人才新政”包括了加大奖励资助力度、强化创业融资扶持、优化人才生活服务保障等十项内容,其中多项政策力度位列全省前茅。
如何留住本地人才,如何吸引外来贤才,让转型发展中的温州成为“聚才有道”之地,成为今年两会热议的话题。
提案议案摘要>>>
加大扶持力度
解决后顾之忧
市人大代表徐丹是温州医科大学国际教育学院副院长,今年两会,她提交了一份《关于强化人才扶持力度的建议》的议案,其中提到:
人才是强市的根本,为了温州能引入和留住高层次的人才,应该加大对本土人才的培养力度。本土人才和引进人才在各方面享受同等的待遇,为人才提供周到优质的后续服务,解决其后顾之忧。同时,各类人才的子女在非义务教育阶段能够通过服务绿色通道,安排到社会公认度较高的学校就读,或者在中高考中给予加分等形式的政策倾斜。
代表委员议政>>>
升级产业平台,补齐区位短板
徐强中(市人大代表):
人才能不能留在温州,关键在于产业平台和服务保障。我市近年来在住房、医疗、就学等方面给了来温人才极大优惠政策,但还存在覆盖面不够、优质资源不足等问题,相比一线城市还有不小差距。
此外,科研人才的学术成果需要有高端产业承接,才能真正转化为生产力。我市近年来致力于打造浙南科技城、各类产业集聚区、引进大中院校科研院所等工作,可谓已经开了个好头。让人才有用武之地,能干出一番成就,这才是引进人才的根本目的。
另一方面,也要认识到制约温州引才的最大瓶颈在于区位劣势。想要弥补这一短板,最好的方法是持续改善对外交通状况。用高铁、高速公路尽可能缩短与杭州、上海等大城市的距离,既可以让高端人才有更广阔的施展平台和生活空间,又能巧妙地使大城市的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为我所用,降低温州引才的难度。
软环境建设还需再加力度
李校堃(市政协委员):
近些年来,温州在城市硬、软环境建设上取得了十分瞩目的成就,城市面貌发生了巨大改变。“十三五”时期,温州要打造迈入全面小康社会的标杆城市,在软环境建设上还需要继续加大力度。
软环境是吸引人才、集聚资源的重要条件。在优良环境日益成为稀缺资源的背景下,区域竞争受到人文、历史、文化等软性资源的影响越加明显。近些年来,温州引进了华中科技大学先进制造技术研究院、北航研究院等一批大院名校,浙江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浙江工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中国皮革和制鞋工业研究院等高校、科研院所入驻大院名校联合研究院,对温州的产业升级、人才集聚等发挥了良好的示范效应。但要吸引更多的大院名校,除了政策导向和待遇吸引,有没有适合他们生活和创业的环境同样重要。
建议市委市政府进一步优化引人程序,营造全员引人的良好氛围。要完善人才落户、住房保障、子女入学、医疗保障等方面的政策,方便外来人才在温州安居乐业。此外,还要加强文化环境建设,提升温州的城市包容性。
本文转自:温州新闻网 66wz.com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
-
直通千岛湖黄山九华山…… 温州又一条高铁大通道要来了
社会12-13
-
TIR国际公路运输浙江省首发!张振丰调研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工作
要闻12-13
-
温州做法全省推广 “老兵暖心屋”项目完美收官
社会12-13
-
骑行入库摔成粉碎性骨折 小区物业到底需不需担责?
社会12-13
-
因手机出故障被5元停车费难倒的吴先生,幸好有人解围
社会12-13
-
关注电动汽车充电安全 消防部门做了模拟实验
社会12-13
-
温州五洲艺术团亮相教育部2024“感知中国”年度特别活动
科教文体12-13
-
总投资约7.87亿元!温州这一交通工程初步设计获批
社会12-13
-
温州港年拖轮助泊量再超万艘次 集装箱吞吐量超去年总量
社会12-13
-
“娘家温度”,点亮职工“诗和远方”
社会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