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圈里的谣言请别转了!

来源:鹰潭日报作者:2016-04-15 10:46:36

  人们常说:谣言止于智者。然而,如今一些谣言却屡屡在微信朋友圈中被反复传播。小到捡到一个钱包,大到热点事件、食品安全,人们的热心、信任、求知欲被一次次随意消费。

  面对这些年的朋友圈谣言,你是否中过招?我们又该如何不信谣、不传谣呢?

  现象:“捡钱包”等朋友圈谣言层出不穷

  “同学的朋友捡到一个钱包,里面有一张身份证,卡10多张,现金100元左右,动车票(梁永涛、张慧)2张……大家帮忙扩散,赠人玫瑰,手留余香,传递正能量。失主请联系:135****1361谁的群多帮忙转一下。谢谢。”4月11日晚,市民王先生在朋友圈中又看见了这样一条信息。“明显是假的啊,报纸上都报道过一模一样的事,怎么还有人相信啊!”王先生告诉记者,朋友知道被骗后,马上删除了该信息。记者搜索发现,这条信息早在几个月前就已经出现了,同样都是“梁永涛、张慧”丢了钱包,而捡到钱包的“联系人”却有不同版本。

  其实,“捡钱包”谣言很早就出现了,从去年的“刘耀峰”“王铁生”到现在的“梁永涛、张慧”,类似的谣言每隔一段时间就会出现一次,但每次都有不少人信以为真。“前几个月,鹰潭的朋友圈有一条消息说在沃尔玛捡到一个钱包,很多人转发,我打了上面的电话,是空号。”王先生说:“我告诉对方这是谣言,让她核实后再发,她还不信,为此还吵了一架。”

  记者采访市民发现,除了“捡钱包”谣言,朋友圈比较常见的谣言还有假寻人启事、转发了会如何好,不转发就会不好的信息、故意编造的信息等。不少市民表示,他们对一些信息的真实性也很怀疑,但总是抱着“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的心态进行了转发。

  声音:别让“正能量”变成“负能量”

  通过网络接力寻人、寻物,原本是传播正能量的行为,但网友们的热心一次次被谣言戏弄,不仅不能传递正能量,还传递了负能量。

  “朋友圈的谣言之所以能蒙蔽很多的受众,并得以迅速传播,一是利用了人们的善心,二是利用了朋友圈内‘朋友’之间的信任。”王先生认为,如果总是被谣言蒙蔽,势必会寒了大家的爱心,影响人与人之间的信任。

  “谣言严重影响了网络环境。”市民陈女士说:“如果网络上总是充斥大量谣言,就会让人难分真伪,甚至可能造成社会恐慌,不仅起不到传递有效信息的作用,反而会传播大量负能量。”

  月湖公安分局民警告诉记者,网络上这些谣言,可能是恶作剧,但也可能是诈骗陷阱,“有些谣言后面留的电话可能是吸费电话,还有可能是诈骗电话,所以一定要警惕。”如果传播谣言造成一定的后果,还将受到处罚,“可以治安拘留,甚至还可能构成诽谤罪或寻衅滋事罪。去年5月,市里就有人因为散布谣言被治安拘留。”

  方法:如何有效避免谣言

  民警提醒,在转发网络信息之前,最好先核实情况。“比如到网上搜索一下相关信息、看看网友评论。”应加强自身的责任意识,转发前理性判断,不要好心传了谣言。

  另外,应该看信息的来源是否权威,遇到一些热门事件,应该等权威部门的信息发布

本文转自:温州网

编辑: 林晶晶|责任编辑: 黄作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