唧唧复唧唧 一个麻绣老织匠的守望
早在20年前,邵殿水就是郑中村里最后一个织麻布的人了。
郑中村是淳安县王阜乡乡政府所在地。王阜自古以来,就有两样东西最有名气:山上长的山核桃和随处可见的麻绣。因为王阜一带古称八都,所以这里的麻绣也被称为“八都麻绣”。
“柏子树,柏子丫;柏子树下好人家。生个男儿会作山,生个囡儿会挑花。一挑挑到十七八,嫁着一个好人家。”用麻布刺绣而成的麻绣,不仅可以缝衣做袜,用于生活生产,而且还是一项古老的民间艺术,如同这首民谣,一唱就唱了千百年。
邵殿水是从22岁开始学习这门祖传技艺的。如今,家里那台仍在使用的织机,就是他学会织麻布后不久置办的,用到现在有50多年了。那只在他左右手来回传递的梭子,也早已磨得油光锃亮。
织布是繁琐的体力活、技术活,而且需常年穿村走户,所以男织匠居多。能把麻布织得纱孔细密、光滑平整的好织匠,一天最多可织两丈布。
邵殿水当年就是远近闻名的好织匠,一年里驮着织机差不多要织十四五个村子的布。因为能吃苦,又有活干,那时候他每天差不多可以拿2个半工分,相当于一个人赚两个半人的钱。
麻绣的制作工艺十分原始古老。从种麻、收割、翻晒、蒸煮、剥皮,到捻丝、搓线、纺纱、漂浣,再到织布、染色,最后到挑花,全部手工操作,时间长,环节多,工艺流程十分复杂。
正因为如此,已经很少有人再将麻绣作为生活日常用品,邵殿水家中的那台老织机,一年时间里也是难得传出唧唧呀呀的织布声。偶尔坐在织机前织上几丈麻布,也不纯粹是为了钱,更多的是一种回忆的享受。
2005年,八都麻绣被浙江省纳入文化遗产保护名录;2011年,八都麻绣又被杭州市列为非遗濒危保护项目。
虽然掌握这门古老技艺的人,大部分都已经年过七十,不过,织了差不多一辈子麻布的邵殿水倒是不太担心这项技艺会失传。他的理由是,政府现在很重视这项技艺的传承。
让他惦记的,倒是麻绣所代表的这片土地上前人的生活方式,以及刺绣在麻布上象征着追求幸福生活的美好愿望。
本文转自:温州新闻网 66wz.com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
-
直通千岛湖黄山九华山…… 温州又一条高铁大通道要来了
社会12-13
-
TIR国际公路运输浙江省首发!张振丰调研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工作
要闻12-13
-
温州做法全省推广 “老兵暖心屋”项目完美收官
社会12-13
-
骑行入库摔成粉碎性骨折 小区物业到底需不需担责?
社会12-13
-
因手机出故障被5元停车费难倒的吴先生,幸好有人解围
社会12-13
-
关注电动汽车充电安全 消防部门做了模拟实验
社会12-13
-
温州五洲艺术团亮相教育部2024“感知中国”年度特别活动
科教文体12-13
-
总投资约7.87亿元!温州这一交通工程初步设计获批
社会12-13
-
温州港年拖轮助泊量再超万艘次 集装箱吞吐量超去年总量
社会12-13
-
“娘家温度”,点亮职工“诗和远方”
社会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