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网络谣言止于法治

来源:河南法制报作者:2016-05-20 11:26:10

  5月15日至25日不能晒被子、晒衣服!牛奶越喝越缺钙!全国公交车成“中国失联儿童守护车”……从“自来水含避孕药”到“雷洋被电击视频”,从经济、文化、科学、养生到食品安全,网络谣言几乎360度无死角地存在于我们周围,无孔不入。近日,随着腾讯官方发布的《刷爆朋友圈的十大谣言,你信了几个?》,不少网友惊呼又交了“智商税”。腾讯微信公众平台称,2016年截至目前,共删除谣言文章8.5万篇,处罚7000多个严重违规账号。部分网络谣言闹得人心惶惶,给社会稳定带来极大危害。治理网络谣言,除了网民不信谣不传谣外,还需官方及时发布真实信息,并严格依法打击造谣者,让谣言止于真相、止于治理。

  这些谣言都曾刷爆朋友圈你中招了吗?

  “5月15日至25日室外不要晒被子、衣服,不要吃外面的食物,尽量减少郊外、户外活动。飞机撒药治白蛾,大家把爱心传递下去哦。”这些天,这样一条消息在微信群和朋友圈里铺天盖地疯传,不少朋友看到之后第一反应就是把它转发给家人朋友,提醒他们别出门,避免受到农药喷洒的影响,但这则消息是真的吗?

  记者好奇地上网一搜,天津、宁波、山东、河南、安徽等几乎全国各地都在“撒药治白蛾”,点开内容无消息来源,无权威声音,而且全国各地的内容都一样,只是地名改了一下,真实与否一眼可辩。果然,不久全国各地的林业部门开始纷纷辟谣,均证实此消息虚假。

  “请告诉您的孩子:在外面,找不到爸爸妈妈的时候,不要慌乱,去坐任意一辆公交车,告诉司机你找不到家人了,公交司机会联系家人的。5月1日起,全国公交正式成为中国失联儿童守护车,只要孩子上了公交车,即便暂时与家长失去联系,孩子也不会被拐卖或出现意外。全国的公交车都会是安全守护车,公交驾驶员就是失散儿童守护人。”

  这则消息同样是近日活跃在朋友圈的热门文章,甚至引来了不少网友点赞,可真相却是多地公交集团均表示从没收到主管部门或者行业协会的这类通知,此消息不实。另外,记者留意发现,关于“失联儿童守护站”的消息有多个版本,此前热传的“书店”、“药店”或“××快递”、“保险公司”、“××地产”等企业也加入类似“爱心接力”信息都不属实。警方表示,让走失儿童离开原地去寻找特定场所,反而有可能加大走失风险,这种做法并不值得推广。

  5月16日,腾讯官方整理并发布近几个月朋友圈的十大谣言,借此让广大的用户了解目前朋友圈盛传的谣言,并厘清事实真相。翻看内容后,记者发现,从失实报道、食品安全、科学常识、养生等各个方面,谣言几乎无孔不入,稍不注意就可能中招。

  轻则“毁智商”重则引恐慌政治网络谣言危害最大

  近日,郑州的气温在蹭蹭往上蹿,一则“高锰钢水壶有毒”报道的关注热度也在直线上升。该报道称,使用非304不锈钢水壶烧水会有锰析出,并且有权威部门的检测报告。在郑州某证券公司上班的许小姐看到消息后,本来是不信的,但是看到越来越多的人转发此消息,并且周围同事已经把家里水壶给换了,许小姐就将信将疑地去超市询问,销售员称并不知情。“我回来之后到网上搜索,发现好多人都在问这个问题,但并没有辟谣消息。”许小姐称,因为担心她把家里的水壶换掉了,每天用煤气灶烧热水喝。

  没过几天,许小姐就在网上看到了一则消息。消息称黄河公证处公证员跟随一家媒体记者横跨郑州,前往多家实体商超现场购买不锈钢电水壶,然后将所有水壶送到专业科研机构郑州机械研究所进行检验,检验报告称非304不锈钢水壶没有“毒”。“看完消息我赶紧转发到了朋友圈和几个微信群,大家都在谴责这些造谣者,太没道德了。”许小姐至今仍愤愤不平。

  “退朋友圈,保智商。”这是河南锦盾律师事务所实习律师王超告诉记者的第一句话。他说,看看这些年微信上疯传的假消息“酒驾一律拘役六个月”、 “暴恐分子扮成干活的人敲门施暴”等,无一不传播着混淆视听、制造恐慌的负能量。“前段时间‘各地抢孩子’谣言满天飞,我爷爷火急火燎地提醒我姑姑照顾好孩子,还要亲自从老家赶来看孩子。”王超无奈地说,最后拿出辟谣消息给老人看,老人还在将信将疑,声称肯定“有地方发生过抢孩子,不然不会空穴来风”。

  在郑州大学法学院教师王威看来,各类微信谣言中,政治谣言尤须警惕。“一些人唯恐天下不乱,或捕风捉影夸大事实,或断章取义歪曲事实,或杜撰虚构伪造事实,推出一个个耸人听闻、似是而非的谣言。”王威说,“他们的目的是要搞乱世道和人心,不仅惑众,更欲祸国,其危害不可小觑。”

  假作真时真亦假。“转疯了”的鼓动,“集赞送礼”的利诱,“不转不是中国人”的怂恿,让朋友圈里的谣言如病毒式传播、裹挟式转发,影响更为深广,危害也就更大。“求助陷阱”让爱心很受伤,“伪科学”给生活造成误导,含沙射影的政治谣言更是离心离德。“当谣言不断刷着存在感,代价却是人与人之间的信任被消解,社会心态被扭曲,最终从个体到社会都要为之埋单。”王威说,“如果任由谣言泛滥,微信难免会成为‘危信’。”

  网民自律、官方辟谣、网站监管,应对谣言需多管齐下

  5月12日,新浪微博联合公安部推出的“全国辟谣平台”正式上线运行。在位于中关村的新浪微博社区管理中心,“全国辟谣平台”的3位后台管理人员每天24小时处理用户举报信息。据统计,截至当日14时,辟谣平台共收到举报信息49条,其中微博站内信息37条、站外12条。

  网络谣言低复制成本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其跨平台、交叉传播的特性,如何在全国、全网的范围更好地治理谣言,是许多网络辟谣平台考虑的首要问题。对此,新浪公司与公安部网络安全保卫局达成合作共识,与公安部联合辟谣也成为“全国辟谣平台”的最大亮点。目前,全国189个网警官方微博和两万多个各地公安局的平安官方微博,共同构成网络辟谣的主体。为高效、便捷地开展辟谣工作,新浪微博社区管理部副总监尹雪赓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下一步,新浪将为公安部门专门搭建外网后台系统。各地公安人员使用官方认证的微博账号,即可登录后台处理举报信息。届时,由网警处理过的辟谣信息会集中呈现在微博辟谣话题中。

  “谣言止于公开,止于透明。”在王威看来,政府部门要完善信息公开制度,推动科学化、规范化、常态化、透明化信息公开,让谣言不攻自破。“特别是在危机事件中,如果官方公布信息不及时,就会给某些不法分子提供恶意造谣的机会,谣言一旦传播,再辟谣就会显得被动。权威信息、辟谣信息及时发布,是阻止谣言的有效办法,诚若如此,网络谣言就不会跑赢真相了。”

  “网民是构成网络环境的基本组成,也是形成网络舆论的重要力量。网民的‘不信、不传’,才是遏制谣言的基础。”郑州大学新闻学院网络传播学教师李凌凌说。治理网络谣言还要通过宣传教育,提高网民的文明意识、法律意识,加强自律与他律互补。

  “针对腾讯等网络运营商,要求这类网站文明办网,要加强对网站的管理创新,完善网站行业自律制度。强化网络信息的管理,当好信息入口‘把关人’,对于网站发布信息进行严格审查。发现虚假信息,要及时采取措施将其撤下,在第一时间内控制网络谣言传播。”李凌凌说。

  依法治谣是关键打击网络造谣不能手软

  3月11日、4月7日,有人在微信圈及网上移花接木用其他地方的暴力视频,冠以河南省汝州市温泉镇强制拆迁、暴力拆迁,以“动手打百姓”和“河南汝州暴力拆迁后续”为标题在网上及微信圈内进行大肆转发,故意制造社会混乱。接到报案后,汝州市温泉派出所立即受理并展开调查,经讯问,赵某、郭某对自己的违法事实供认不讳。4月14日,经汝州市公安局批准,以“涉嫌虚构事实,散布谣言,扰乱公共秩序”罪对赵某、郭某作出拘留10日的行政处罚。

  赵某、郭某的案件不是个案,近几年,出现了多起因为造谣、诽谤等遭受刑罚的案例。互联网空间不是法外之地,造谣、编造传播谣言必将受到法律的惩处。早在2013年9月,《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利用信息网络实施诽谤等刑事案件的司法解释》(下称《解释》)就已公布。《解释》规定,利用信息网络诽谤他人,同一诽谤信息实际被点击、浏览次数达到5000次以上,或者被转发次数达到500次以上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246条第1款规定的“情节严重”,可构成诽谤罪。该司法解释通过厘清信息网络发表言论的法律边界,为惩治利用网络实施诽谤等犯罪提供明确的法律标尺。

  不仅如此,去年8月通过的《刑法修正案(九)》也增加了一款规定:编造虚假的险情、疫情、灾情、警情,在信息网络或者其他媒体上传播,或者明知是上述虚假信息,故意在信息网络或者其他媒体上传播,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造成严重后果的,处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

  网络管理法律的不断完善不是目的而是前提,不是终点而是起点。网络法律的生命在于实施,网络法律的权威也在于实施。再完善的法律,不去执行,也只是一纸空文。若要这些法律真正得以生效,网络环境真能得到依法治理,还需各地执法部门务必依法保持对于网络上散布谣言打击的高压态势,违法必究,执法必严,要发现一处彻查一处,发生一件处罚一件,绝不姑息,绝不手软。

本文转自:温州网

编辑: 林晶晶|责任编辑: 黄作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