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网络上不断充斥着各种虚假信息,以命令的口气虚张声势地在网络上进行裂变式传播。实际上,这是一些营销的微信账号为了引起广泛关注、增加点击量与订阅量,来赚取流量的行为。它们热衷于找寻网友的“痛点”,利用以偏概全甚至以点概面的方式炮制各种谣言。今天,笔者也做一次“谣言粉碎机”,带你击破关于“数码”这些年广为人知的谣言。
电子设备严重危害视力
眼科中心三位医生用孩子做了7天实验,结果显示:玩20分钟iPhone就会接近轻度假性近视状态;玩20分钟iPad,泪膜破裂时间与干眼症患者相当;玩10分钟手机,相当于看30分钟电视。消息一出,便在朋友圈引起了疯狂转发,而事实是怎么样呢?眼科医生明确表示,从未听说哪位医生真的进行过这样的实验。流言中的说法缺乏量化,即便真的用3个孩子进行实验,也无法提供多么可靠的证据。
其实,电子设备对视力的影响并没有上述所说这么可怕。研究认为,看电子设备并不是造成视力问题的主要原因,真正与之相关的因素依然是户外活动与光照。当然,看电子设备确实需要注意休息,这点是毋庸置疑的。电子设备已经成为我们生活的一部分,适当的劳逸结合,不要让眼睛在亮与暗之间不断切换,当眼睛感到疲劳时进行适当的休息即可。
无线网络辐射杀精影响孕妇
这则传闻源于阿根廷研究人员的一个实验,实验结果显示,无线网络会影响正常的精子活性。由此还引发了许多孕妇的担忧,甚至要求邻居关闭无线网络。但实际情况是,该实验所谓结论是在精子细胞脱离体内的环境下得出,实验设计并不科学。我们日常使用的无线路由器,其功率还不到手机的一半。相关检测机构做过试验,无线路由器最大发射状态下,信号强度为14.32dbm,而手机通常在33dbm左右,是其两倍之多。
即使抛开无线网络,现代生活中人们依然无法避免电磁辐射,但大家也不必听到辐射就色变,只有超过限值引发热效应的辐射才有碍健康。所以,无线网络并不会对普通人体健康产生危害。对于孕妇而言,目前国际上并没有相关学术研究证明,无线信号会影响孕妇以及胎儿的健康。
锂电池设备电量用尽才可充电
我们总能听到一种说法,锂电池的数码设备,一定要在电量即将用尽时方可进行充电,这样做对电池有好处。以至于我们总是在数码设备对电量提醒时才进行充电。其实,这是一个关于锂电池的经典误解。锂电池的寿命取决于充电周期而非充电时间,每一块锂电池板都有自己的充电周期数量,一个充电周期即电池从用尽到充满,因此,在电池耗尽才充电是对电池最大的伤害。电池越接近用尽所消耗的充电周期值也越多,所以,尽量在刚刚低于50%电量时进行充电。
通信基站辐射大连连被告
这两年,运营商的不少通讯基站因“电磁辐射”问题被居民连连呼吁强迫拆除。那么,通信基站到底有没有害?其实,手机通信依靠的是无线电波,它和可见光波、检查身体的X射线,都属于电磁波,差别是波长不同。专家表示,通信基站属电磁辐射最小的一类电磁辐射发射体,不会对环境产生明显的电磁辐射影响。所以说,通信基站不可能对居民造成严重的伤害。而拆除基站会导致周边信号大面积变差,甚至无信号显示。
手机中枪最高这些都是谣言
手机可以远程开车锁
我曾有一次很悲剧地把车钥匙落在家里了。忽然想起有人提到过可以用手机远程开锁,遂赶快拨通了家里人的手机,并让他对着手机按开锁键。奇怪,为什么没反应,难道是我的使用方式不正确?
事实上,这种方法压根就不靠谱,汽车遥控器发射的电波频率大多集中在315MHz和433MHz附近,而大多数手机所使用的电波频率都高于这个数值,所以两者完全不在“一个频道”。
没有SIM卡也能“紧急呼叫”
紧急呼叫功能大家都不陌生,不过很多人认为,既然是紧急呼叫,即使没有SIM卡应该也能用。
“紧急呼叫”是由手机直接向网络发送紧急呼叫指令,不依赖于运营商的限制,通常只要有信号(即使不是自己SIM的运营商)就可以拨打紧急呼叫。不过如果没有SIM卡的话,真的要叫大家失望了,在没有信号的情况下,任何呼叫都无法实现。
低电量时辐射增大千倍
这明显是概念错误,手机的辐射强度和电量剩余根本毫无关系,只和信号强度有关。手机信号弱的地方,拨打电话时,所产生的辐射强度可能比信号好的地方大,有时甚至能增大1000倍。所以,信号不好时大家尽量少打电话。当然也不必太过担心,即使最高辐射功率,也是符合安全使用范围的。
关机也会被追踪到
现在人们的安全感越来越低了,是不是有人曾提醒你,即使你的手机处于关机状态,只要有电池,也会被远程激活,暴露你的行踪。而真正安全的办法是把电池抠出来,彻底断电。
也许是我们平时科幻片看多了,其实,普通手机不具备这种功能。首先,手机增加远程跟踪功能,会增加不少成本,这让手机制造商如何赚钱?其次,手机关机后,手机内的电源管理模块会切断无线模块及处理器的电源等,不再具有发送和接收信号的能力。最后,即使有这样的功能,也不一定可以精确定位。当然,也不排除市面上通过技术改造的窃听手机。
避免被引导核实清楚再转发
为了吸引眼球,现在网络信息已经从“标题党”转向“虚假谣言”了,虽然一再辟谣,但依然不能完全抵消大量转发带来的忧虑情绪。所以,面对自己关心的谣言信息,最好的处理方式是,先在网上搜索,查看媒体有没有对其进行报道说明,避免被单方面陈述所误导。
网络谣言带来的负面后果不堪设想,公安部门表示,将对此开展严厉整治活动。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规定:散布谣言,谎报险情、疫情、警情或者以其他方法故意扰乱公共秩序的,扬言实施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扰乱公共秩序的,处5日以上10日以下拘留,并处500元以下罚款;情节较轻的,处5日以下拘留或者500元以下罚款。所以,对网上疯狂煽情、感叹号密集的,有“是某某人就转发”之类语言的信息,提高警惕性,保证真实可靠再进行转发。
本文转自:温州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