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成西坑:依托景区中转站优势补“短板”奔小康

来源:温州网作者:2016-06-24 06:53:00
核心提示:近年来,随着龙麒源等旅游资源的不断开发,村民抓住契机自主创业,充分发挥畲乡民族风情优势,延伸当地旅游产业链发家致富奔小康。

  编者按:温州是全省民族工作的重点市之一。最近召开的全市民族工作会议指出,“十三五”时期要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然包括实现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全面小康。没有少数民族地区的小康,就不可能有全市的全面小康。

  为助力党委政府精准施 策、呼吁社会各界共同推动民族地区加快发展,温州市委统战 部联合温州网从6月初开始陆续推出系列报道《看温州民族村如何奔小康》。系列报道将通过挖掘平阳、苍南、文成、泰顺等地少数民族村庄的自然资源、生态资源 以及特色民族文化和民族风情等优势,利用网络媒体快捷互动传播渠道,为我市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鼓与呼。

西坑“三月三” 王健摄

  温州网6月24日讯(记者 黄梦思)西坑畲族镇西坑村位于文成县西北部,距离县城30多公里,过去是个典型的“空壳村”。近年来,随着龙麒源等旅游资源的不断开发,村民抓住契机自主创业,充分发挥畲乡民族风情优势,延伸当地旅游产业链发家致富奔小康。

  借助景区中转站优势打造畲家精品民宿

  西坑村共有902户,2682人,由西坑、溪后、龙口降、孙山、葛绳湾等5个自然村以及半个岗背村组成。其中,有3个半是少数民族村落,分别是溪后、孙山、龙口降、岗背村(半个村)。

  每逢提起文成,大家都会想起安福寺、刘基故里、铜铃山峡、月老山、猴王谷、仙人谷、天鹅堡滑雪场、绿水尖滑雪场等旅游景区。溪后自然村是这些景区的必经之地,而且位于旅游景区中心地带,是一个地理优势极佳的旅游景区中转站。

畲族特色村寨效果图

  因此,西坑畲族镇有意向将其打造成畲族特色村寨,发展畲家民宿,为村民带来经济效益。“溪后村将融入畲家风味,进行整村改造。”村支书黄孟良说,计划将村口的古桥改造成廊桥,新建一座新桥供车辆通行,同时修建道路直通山顶,并对民房外立面进行整体改造。

  目前,村口的13间民房正在进行外立面改造试点,在民房外面加入雕花木柱,墙面上绘上畲族民宿文化,让畲乡风味更加浓厚。

  黄孟良告诉记者,文成县摄影家协会对溪后村特别感兴趣,准备投资5000多万元,租用8栋古民居建设畲家民宿“瓦寮精舍”。同时,流转村里的土地,打造花海梯田,供游客观赏。此外,安福寺计划在村里承租土地建设畲医养生馆,免费为游客提供畲医按摩等服务。

  巧补周边景区接待“短板”形成农家乐一条街

  近年来,因“三月三”畲族风情节、安福寺大型活动的强大影响,西坑名气大涨,文成周边乃至上海等地不少游客纷纷慕名而来。

  因西坑周边的景区接待能力有限,短途行游客往往为就餐问题发愁,当地村民从中看到了发展契机,纷纷开办农家乐,如今已形成农家乐一条街。目前,西坑共有十几家农家乐餐馆,不仅解决了游客就餐问题,也提高了村民收入。不少村民还有意识地将畲族风味融入农家乐中,不仅推出畲家菜,还在自家招牌和装修风格中融入畲族风情。

  过去,从文成县走56省道到西坑至少要1小时,如今322国道改建后只需20分钟,大大缩短了县城到西坑的时空距离。每逢节假日、周末,吸引了更多的游客前来游玩。

  “每逢正月、十一,来的游客特别多,一天有70多桌,平日周末也有40桌左右。”当地一家畲家农家乐老板告诉记者,游客主要以温州市区、平阳为主,也有福建等省外的游客。

  开设校园畲族文化班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

  西坑畲族镇民族学校是一所九年一贯制学校,建校已有95年,有20个教学班,共779人,其中畲族学生有185人。

  2002年,畲语开始成为学生的一门必学科目,这为畲族文化走进校园奠定了基础。学校每月开展1-2次畲语培训,西坑本地教师负责教学。随着校园民族文化日益浓厚,学校相继开办畲族舞蹈班、民族乐器班、民族体育项目等。

  其中,竹竿舞深受学生喜爱。2013年12月,西坑畲族镇民族学校在温州市竹竿舞比赛中获得一等奖,被推荐参加浙江省首届竹竿舞比赛中荣获金奖。

  “竹竿舞有20个兴趣班,学习过程中师生共同创新,20个班级有20种与众不同的竹竿舞。”校长郑新斌说,全校学生都会跳竹竿舞,为了更加深入传承民族文化,如今,学校每逢周二、周四,课间活动用跳竹竿舞代替传统广播操,深受学生喜爱。

扫描下载

本文转自:温州网

N编辑: 黄梦思|责任编辑: 黄作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