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顺玉塔村:沿着“一茶一路”做文化旅游文章
核心提示:近年来,泰顺玉塔村依托地理优势大规模种植茶叶,并结合周边旅游景点和本村峡谷资源,沿着“一茶一路”做文化旅游文章,行走在奔小康的大道上。
编者按:温州是全省民族工作的重点市之一。最近召开的全市民族工作会议指出,“十三五”时期要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然包括实现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全面小康。没有少数民族地区的小康,就不可能有全市的全面小康。
为助力党委政府精准施 策、呼吁社会各界共同推动民族地区加快发展,温州市委统战 部联合温州网从6月初开始陆续推出系列报道《看温州民族村如何奔小康》。系列报道将通过挖掘平阳、苍南、文成、泰顺等地少数民族村庄的自然资源、生态资源 以及特色民族文化和民族风情等优势,利用网络媒体快捷互动传播渠道,为我市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鼓与呼。
温州网7月8日讯(记者 黄梦思)炎炎夏日,踏上泰顺县彭溪镇玉塔村的康庄大道,令人惊叹的是沿途漫山遍野的茶树。这是偏居泰顺县城东南、与福鼎交界的一个畲族村寨,拥有悠久的茶文化历史和深厚的畲族文化底蕴。
近年来,玉塔村依托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大规模种植茶叶,并结合周边旅游景点和本村峡谷资源,发展一条畲族风情生态休闲游线路,沿着“一茶一路”做文化旅游文章,行走在奔小康的大道上。
30岁以上的村民人人都会炒茶
玉塔村由上厝、下厝、李厝三个自然村组成,有128户共595人,其中畲族占98%,仅13人为汉族。
自清朝康熙年间,玉塔村的祖先们从平阳青街、福建福鼎搬迁至此。因该地海拔高,夏日温度比市区低5-6摄氏度,雨量充沛,云雾缭绕,非常适合茶叶种植,先祖开始在山坡上开辟茶园种植茶叶,一种就是几百年。直至今日,凡是30岁以上的村民,人人都会炒茶,技术十分娴熟。其中,88岁的村民李思插更是黄汤手工制作的传承人。
1959年,国营茶场玉塔茶场落户玉塔村,茶园占地2000多亩,逐渐发展为一家集种苗繁育、种植、生产、销售、科研、服务为一体的市级骨干龙头企业,由此带动当地村民走上以茶为生的发展道路。
五、六年前,村民受玉塔茶场种植技术的影响,为了提升茶叶质量,忍痛砍掉零零散散的小茶树,重新大规模种植茶叶。现在,村里挨家挨户都是种茶户,少则种植4、5亩,多则达30多亩,全村种植面积达800亩。
每逢茶叶采摘季,就有不少客商慕名上山,向村民收购茶青。去年,茶青收购价每斤80元左右,按此估算,每亩每年收入有1万多元。
“过去,不少村民外出打工,或在家种植粮食,收入不多,生活十分拮据。”村主任李宗楷说,如今,挨家挨户种植茶叶,不少村民忙完自家的茶园,还去玉塔茶场帮忙采摘、烘焙,增加一些额外收入。
打造畲族风情生态休闲游线路
近年来,随着泰顺县交通道路建设快速发展,玉塔村逐渐与周边拉近时空距离,与雅阳镇、泰顺氡泉以及廊桥景区等均在半小时交通圈内。玉塔村欲利用现有的周边旅游资源和本村的峡谷优势,结合畲族民族文化发展一条畲族风情生态休闲游线路。
“在其他村,畲被汉化,而在玉塔村,则是汉被畲化。”村支书雷大良说,在玉塔村,不管男女老少、畲族汉族,日常生活都是用畲语进行交流,让畲语传承下来。除此之外,村民还自发对畲族文化、习俗、服饰、美食等进行探讨、切磋。
其中,最受村民喜爱的还是村办的畲歌,在泰顺县乃至温州市,这都是极其罕见的村民自办畲歌会。玉塔村组织一支年轻化畲歌队伍,自编自导,进行畲歌对唱比赛,每逢开赛时,便吸引不少周边群众前来观看。畲歌会不仅提升了玉塔村在外的知名度,也吸引了不少驴友慕名而来。
近年来,为了更好地发展具有畲族风情的乡村旅游,玉塔村不断完善村内基础设施,改造具有畲族风情的民房外立面。在此基础上,该村积极向上级申请拓宽康庄大道,为发展休闲观光旅游奠定基础。
本文转自:温州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