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啥我国游泳队经常被质疑使用兴奋剂?

春雨悦读 2016-08-15 11:14:39
兴奋剂到底是什么?让我抛开所有误区和偏见,开诚布公的聊聊兴奋剂。
查看评论

  每逢赶上奥运会或重大体育赛事的时候,总会爆出兴奋剂问题,或者疑似使用兴奋剂,乃至于成绩稍微好的也会被同行以兴奋剂来吐槽,这届奥运会俄罗斯代表团的兴奋剂问题更是把违禁药物推到了风口浪尖,那么兴奋剂到底是什么?让我抛开所有误区和偏见,开诚布公的聊聊兴奋剂。

  为什么要叫兴奋剂?

  从字面看兴奋剂的话,感觉就是那种用了让人宛若打鸡血的东西就是兴奋剂,实际上兴奋剂分为好多种,让你亢奋只是其种类之一,但是由于早期(60、70年代)兴奋剂用途基本上都是以亢奋为主,所以国内才统称其为兴奋剂。

  实际上兴奋剂只是违禁药物的统称,所谓违禁药物就是不允许使用在运动员身上的药物,其最终目的是为了提高运动员的比赛成绩,我们知道体育项目分类众多,根据运动项目属性不同,相对应使用的违禁药物也不同,所以兴奋剂也分好多种。

  你可能经常用兴奋剂,只是你不知道

  如果有人告诉你,你可能经常服用兴奋剂只是你自己不知道,你肯定会大吃一惊,实际上我们吃的一些感冒药就有兴奋剂的成分,比如含有麻黄类的感冒药,一些用于治疗哮喘的药物也含有兴奋剂的成分。

  最常见的服用兴奋剂行为就是喝茶、喝咖啡,因为咖啡因本身也是一种兴奋剂,所以如果你每天都喝茶、喝咖啡,你也可以夸张的理解为你每天都用兴奋剂,如果你喝茶的量高于检测违禁药物的标准…那么你也通过不了奥运会的药检,然后你就莫名其妙的成了兴奋剂丑闻的主角。

  下面让我们聊聊兴奋剂的种类和作用

  为什么要聊这个呢?因为了解这些以后,你会更为清楚的看懂兴奋剂丑闻,我们知道运动员使用兴奋剂最终目的就是为了提高成绩,但是有些丑闻爆出后,被检测出的药物实际上对运动员的运动项目并没有帮助,这就不排除其他黑幕,或者“教练员”本身不懂违禁品,最终耽误了运动员。

  最常见的——让你兴奋

  不要小看兴奋,在运动状态下兴奋会增加耐力会影响力量,所以在很多运动项目中都会有刺激神经兴奋的违禁品出现,这里面比较常见的就是麻黄素以及苯丙胺类的药物。

  这类药物一般在赛前使用,就像之前说的咖啡因一样(实际上咖啡因也是兴奋剂,只是在药检中对咖啡因的量是有要求的,所以说咖啡因是合法的兴奋剂,只是需要注意摄入量),这类兴奋剂作用结果和咖啡因类似,运动员在使用这类药物后,最直接的感觉就是不容易累,精神更加亢奋并且更容易进入最佳状态。

  这类神经兴奋类的违禁药品几乎适用于所有需要力量、耐力、爆发力的项目中,它几乎是1970年之前主流的兴奋剂,它除了刺激神经之外,还会导致心跳加速、血压升高、新陈代谢也会加快,一定程度上会引发猝死。

  奥运历史上首位因兴奋剂致死的运动员就是因为服用了苯丙胺和酒精的混合制剂(其实我不是很理解它为何要混合酒精...因为酒精似乎和苯丙胺的药理互相矛盾)。

  增强肌肉——合成类固醇

  我们常说的激素就是类固醇,其种类有很多种,比如治疗皮肤炎症的可的松就是类固醇,但是我们所说的违禁药物类固醇通常指的合成类固醇以及其其衍生物,它们的主要作用是肥大肌肉,说的通俗点就是增强肌肉。

  合成类固醇在医学上通常用于治疗肌肉萎缩症或者激素缺乏等病症,运动员使用的剂量一般超过治疗剂量很多倍,一些以力量和爆发力为主的运动项目中,合成类固醇往往是重灾区,因为影响力量的因素中骨骼肌的横截面积占有一定比重,所以骨骼肌的增粗就意味着力量的提高。

  和之前说的神经兴奋类违禁药物不同的是,合成类固醇并不需要在比赛前必须使用,绝大多数是在比赛前或者平时训练中使用,所以检查出来的难度相对来说更大,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奥运会就没有办法,关于反兴奋剂的问题我会在文章后面的段落单独讲述。

  增加耐力——血液类兴奋剂

  血液型兴奋剂的作用通常只有一个,那就是增加身体的血红细胞,这样做可以让血液携带更多的氧气,通常在耐力为主的运动项目中出现。

  有些“兴奋剂”可能不用药物就可以,比如血液型兴奋剂就是如此,选手只需采用血液回输的方式就可以获得更多的血红细胞,说白了就是输血。

  当然,这类增加血红蛋白的药物也有,简称EPO,自行车赛中的阿姆斯特朗正是服用了这类兴奋剂,最终被终生禁赛,成为环法史上最大的丑闻。

  增加血红细胞并非只有非法手段,运动员通过高原训练和睡高压舱也可以获得血红细胞增加的结果,只是服用EPO以及血液回输是非法的,刚才说的高原训练和高压舱是被允许的。

  快速恢复——生长激素

  实际上生长激素我们并不陌生,儿童在发育阶段如果生长激素缺少就会引发发育问题,有些家长带孩子体检的时候,医院也会吓唬你说需要生长激素,美容界也常见生长激素,使用后会让你皮肤变好,脂肪减少,如果你锻炼的话肌肉量还会有所增加。

  也正是由于这样的原因,生长激素在运动员中也被滥用,包括一些格斗项目中,运动员通过注射生长激素也会让伤病快速恢复,之前说的环法七冠王阿姆斯特朗也使用过这类违禁品。

  利尿剂

  利尿剂是临床治疗心衰中常见的药物,也是违禁药品中唯一对运动状态没有任何帮助的药物,那么为什么运动员会使用它呢?

  我们都知道,一些比赛是按照体重量级来分的,所以利尿剂通常在比赛称重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一些运动员为了达到比赛重量采用利尿脱水的方式来通过称重,等到称重完毕后再通过补水的方式回到最佳体重。

  同样,利尿剂对于规避药检也有一定作用,这里主要指尿检,因为利尿剂会降低尿液中兴奋剂,也就是说即便用了违禁药物,通过利尿剂也会降低它的含量,从而骗过药检。

  兴奋剂和反兴奋剂的间谍战

  兴奋剂的种类还有很多,这里我只简述了几种常见的兴奋剂。

  在早期的奥运会比赛中,运动员离开住所后几乎都是遍地的药瓶和针头针管,可以说兴奋剂曾几何时几乎是公开使用。

  自从1960年罗马奥运会上,丹麦运动员努德·詹森在参加100公里自行车计时赛时突然摔倒在地上,然后在尸检中发现了兴奋剂,人们这才关注到兴奋剂的危害,但是由于当时并没有严格意义的监管,只是凭借运动员的个人自觉,所以兴奋剂使用问题并没有因为一个人倒下而停止,直到世界反兴奋剂机构成立,我们才对兴奋剂有了一个权威的监管机构。

  但是兴奋剂与反兴奋剂永远是间谍战,比较尴尬的是兴奋剂永远走在反兴奋剂的前面,很多药物在最初使用的时候,反兴奋剂组织并没有样品,所以也很难检测出来,这里并不存在什么超越科技的问题,只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问题,这就好比偷渡一样,你把这条路堵死了,我可以换一条,而你在没有发现这条路之前,它永远是安全的。

  反兴奋剂组织就没辙了吗?看上去似乎反兴奋剂组织似乎永远慢半拍,那等于说有些兴奋剂永远不会被查出来呀?实际上并非如此。

  首先,反兴奋剂组织针对运动员的检测几乎是苛刻的程度,很多运动员只要确定参加比赛,就要不停的接受“组织的骚扰”,这包括GPS定位,不定期只要想抽检你,你就要提供尿液、血液。

  其次,对兴奋剂检测已经到了毫克乃至于更低的级别,当然,这样的严苛也容易出现误伤,比如之前北京奥运会曝出某国运动员检测出瘦肉精超标,他们称是因为吃了路边的羊肉串…很多人觉得这不是无理取闹么?实际上按照反兴奋剂组织的要求,如果肉类含有瘦肉精的话,真的很有可能通不过药检。

  刚才提到,有些兴奋剂可能是新型或者被生物学家做了手脚查不出来,针对这一点,反兴奋剂机构使用了最后一招--存档,也就是运动员的尿液和血液样品都会长期保存。

  为什么我国游泳队经常被质疑用兴奋剂?

  前几天,一位澳大利亚游泳运动员说泳池内兴奋剂一说引起了大家吐槽,其实不能怪他,主要是因为我国游泳队有着不堪的过往,这要从东德说起。

  曾经,东德把兴奋剂使用上升到了“国家战略”,其计划名为--Komplex 08,这使得东德在1972年--1988年获得了384块金牌…然后故事背景转回中国,我国游泳队在1986年请来了一位东德教练…当时外界怀疑兴奋剂就是这个时候流入我国游泳队的。

  然后,在1994年的罗马游泳锦标赛上,女子项目一共16个,而我国运动员在12个项目中拿了金牌,在15个项目中进入前三,捎带着破了5个世界纪录,当时澳大利亚队是游泳界的翘楚,就像今天中国队在乒乓球界一样,结果在这届游泳锦标赛上痛失12块金牌肯定是及其不爽的,所以中澳泳池仇恨在那时也就结下了。

  后来,在广岛亚运会上,我国游泳队又秒杀了昔日的霸主日本,但是却有7名运动员被查出了服用兴奋剂,当时舆论一篇哗然,也正是由于这样的黑历史,我国游泳队才经常和兴奋剂挂钩。

  兴奋剂有什么副作用?

  违禁药物通常是加强了身体某项机能或者指标,所以其危害是巨大的,比如有些女性运动员通过使用合成类固醇甚至出现了男性特征,这不仅在奥运项目中出现过,在健美项目中也出现过。

  此外,兴奋剂不仅对身体有危害,甚至可能危机生命,违禁药物的使用还会破坏体育的公平性,这就好像打游戏使用外挂一样。

  除了破坏公平性,还会引起错误的示范,因为运动明星通常有很强的榜样性,如果运动员使用违禁品成了常态,这就会让普通大众认为我也可以通过使用违禁品提高运动能力,从而引发药物的滥用。

下载“我们”APP

本文转自:温州网 66wz.com

N 编辑:姜蕾蕾责任编辑:黄作敏 举报网络谣言和淫秽信息
拜尔口腔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