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水分界线成中转站 “红马甲”:“吃了吗”很温暖
昨天,在平阳县麻布镇,严重的积水阻断了前进的道路,许多爱心人士设摊免费为灾民和救援人员提供食物。
温州网讯 受“鲇鱼”影响,平阳县麻步镇、水头镇等地被淹。
57省道平阳县麻步镇岙底村村口,是洪水线的分界处。往里一片洪泽,行道树也只有“上半身”露出水面,最深处可达3米;而村口外由于地势较高,没有被淹。因此,前往麻步镇、水头镇等地的救援人员在此集结,大量救援物资从此送入,被困人员从此转移“上岸”……
岙底村村口成了平阳洪灾一个主要的“救援码头”。这两天,在这个“码头”上不断上演温情故事。
从温州市区赶来一支六旬“送饭”义工队
在“救援码头”,除救援人员进进出出外,还有不少穿着红马甲的义工“摆摊”。当然,他们不是要做买卖,而是要为前来施救的救援人员和被解救人员提供吃的。
蒋进福,温州市区人,鹿城区慈善总会“三乐亭”义工组织的负责人。昨天上午,他和温州慈善总会健身义工队队长潘少容一起带领10多名义工开着车,载着上千公斤糯米饭、白粥、豆浆、油条等食物,从温州市区来到这里送饭。这10多名义工中,大多是上了年纪的阿姨,平均年龄65岁。
蒋进福说,前天得知平阳受灾比较严重,他马上和潘少容等人开了碰头会。当天就准备糯米等原料,昨天凌晨1时开始准备食材,凌晨5时从市区出发。
“台风受灾后,肯定会有不少人去救援,我们这个年纪进去救援不现实,就想着帮大家解决吃饭的问题。”潘少容这番实诚话,让现场的人竖起大拇指。
除了蒋进福的团队,来现场送饭的还有平阳“红衣义工社”和平阳鳌江东河村村主任毛征良带领的义工团队。毛征良团队也是10来人,个个都穿着红马甲。毛征良说,昨天一早,他们在鳌江七八个早餐店,买了800多个馒头、面包和数桶粥,之后就赶到“救援码头”来送饭。
一句句“先吃点吧”,暖了救援者和被救者的心
昨天中午11时30分左右,各备饭点准备妥当,将食材摆开。各负责人不断嘱咐队员要做好主食的“保暖”,“热的,吃了暖心”。
此时,仍不断有救援队赶来。停下车,卸了冲锋舟等器械,他们就往积水处冲。“来、来、来……先吃点吧。”潘少容拦住一队救援人员。
“不行啊,刚得到消息,里面有人被困,救了再说。”该救援队队长摆手婉拒,说完带着3名队员开着一艘冲锋舟一拐两拐,消失在远处。
“先来一碗吧,辛苦了。”毛征良也拦住一队人,也被婉拒,说要先救人。不过,毛征良马上转身拿了一袋馒头和面包塞过去:“那就拿着吃吧”。
中午12时左右,一队救援队开着冲锋舟,载着2名老年人从远处驶进“救援码头”。
“三乐亭”一大妈马上上前,喊道:“快、快、快……先来吃点。”说完,领着救援队和被救老人去吃饭。
吃到一半,救援队员别在胸前的对讲机响起:“刚才这个点的旁边还有人被困。”该救援信息,对讲机重复了三遍。
“大妈,不好意思啊,放你这里先,我待会儿再来吃。”该救援队员边说边将碗放在大妈手里,就又和其他队员走了。
在蒋进福团队对面,“红衣义工社”的义工也招呼着救援人员和被救者吃饭:“只管吃,这里还有,不够再拿。”
另一边,毛征良见保暖箱内的馒头、面包逐渐见底,他不断打电话:“快去看看,镇上早餐店里还有没有馒头、面包,有的话全买来,多走几家啊……”
在“救援码头”上,人员众多,各备饭点杂声一片,但奏出动人旋律。洪水冰凉,可一句句“先吃点吧”、“不够还有”,却暖了救援者、被救者的心。
救援什么时候结束 送饭就什么时候结束
下午1时,来吃饭的人已变得稀少。之前忙于接待的蒋进福离开摊点,走到洪水线附近,逐一问救援人员:“你吃了吗?没吃那边还有……”
“逮”住几个没吃的,指引他们去吃后,蒋进福仍站在洪水线边上,望着远处。见有冲锋舟从远处开过来,他又马上向前挪几步。
待冲锋舟上的救援队员和受救者下来,他又凑上去问:“小伙子,吃了吗?”这一幕持续了多个来回。
下午,不断有救援队赶来,各方送来的救援物资也多起来,一车车方便面、八宝粥、矿泉水在“救援码头”卸下来。
记者不完全统计,在3个多小时内,在“救援码头”足有10来支救援队参与救援,包括武警、军分区等,还有天鹰救援、蓝天救援等民间组织,而送来的救援物资也足足有20来拨。
在等待时,蒋进福、毛征良和其他义工队员也没闲着,他们帮着把救援物资搬上冲锋舟,然后齐力推向水中,运进各被困点、受灾点,送到还未来得及撤出的受灾村民手中。
毛征良等人说,只要洪水不退,只要还有救援,只要还有人员被困,他们将继续在“救援码头”上摆摊备饭。
本文转自:温州网 66wz.com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跟帖评论服务自律规则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温州网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