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能说出父母年龄、生日或鞋码的90后仅12.5%

温州网瑞安支站 黄君君 2016-10-09 14:41:00
查看评论

  温州网瑞安支站讯 九九重阳佳节,你是否陪伴在父母身边?在这个传统节日里,年轻人如何表达自己的孝心?对于父母的养老,是否做好了计划?日前,记者通过微信做了一个有关敬老、爱老、养老的问卷调查。

  在35位参与调查的市民中,97.14%的人认为,父母最需要的是子女常回家看看,但现实是只有28.57%的人每天会跟父母联系。

  能说出父母年龄、生日或鞋码的“90后”仅12.5%

  在参与调查的市民中,“90后”8人,“80后”9人,“70后”13人,“60后”4人,其他1人。以年龄段分类统计,记者发现,随着年龄增长,市民对父母的了解也会有所增多。“90后”受访者中,能全部说出父母年龄、生日或鞋码的仅12.5%;“80后”受访者中,这一比例上升,占到44.44%,有1人表示“很遗憾,一个都不知道”;而“70后”中,这一比例为40%,虽然有所下降,但能说出一部分的人占60%;在“60后”受访者中,这一比例上升到50%。

  “80后”苏女士和记者聊起这个话题时,有点“汗颜”。“你要问我孩子的生日、年龄、衣裤鞋码,我能脱口而出。但对于父母,除了生日、年龄报得出,我妈的鞋码应该和我差不多吧,有时候她会捡我淘汰下来的鞋子穿。”苏女士想了一下,给她母亲打了个电话。“她穿的鞋比我小一码。”她有点感叹。

  10月9日是重阳节,但知晓这个日子的受访者不到三成,只有28.57%的市民注意到这个日子,并具体说出是“10月9日,农历九月初九”;68.57%的市民表示只知道是农历九月初九,但不清楚公历日期。

  很想“常回家看看”但只有34.29%受访者能做到

  “父母最需要的是儿女常回家看看”是大家的共识,在35位受访者中,97.14%的人选择了这一选项,还有2.86%的人认为“需要带父母出去旅游、学习”,没有人觉得“钱及丰富的物质”是父母最需要的东西。

  对于多久回家看望父母一次,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每天或两三天回家看望父母的人最多,占34.29%,每周一次的占28.57%,半月一次的占14.9%,逢节假日探望父母的占5.7%。另外,17.14%的受访者坦诚自己很少回家看望父母,次数屈指可数。

  市民木先生在广西读完大学后,便留在那里工作。面对“与父母分开住,你多长时间回家探望一次”的问题,他很自责。“远离家乡,在外打拼,回趟家,路上得花两天时间,即使有年休,想想太麻烦就不回家了。逢年过节,车票难买,就是偶尔给父母打个电话。”木先生说。

  “我们能陪伴父母的日子太少了,如果有时间,还是要多回家看看父母。”市民林女士与丈夫在市区购房居住,两人都是独生子女,经常结伴回家探望父母。“我们既想有私人空间,又不想让父母觉得我们‘抛弃’了他们。通常是今天去他爸妈家,明天到我爸妈家,多跟父母聊聊天、吃吃饭,他们的晚年生活也会更丰富。”

  重阳节要陪父母吃饭,近半受访者愿与父母同住

  如何过重阳节?在参与问卷调查的35位市民中,57.14%的人表示会陪父母吃饭聊天,17.14%的人会打电话或准备礼物,没有人选择“带父母去短途旅游”。

  养老,是每个人都要面对的问题。那么,大家是否想好如何安排父母的老年生活呢?42.86%的人表示愿与父母同住,照顾他们的生活;11.43%的人选择与父母分开住,但每月给老人生活费(或请保姆);另有37.14%的人同样选择与父母分开住,但他们会在逢年过节给父母生活费;选择为父母找一家靠谱的养老机构的人最少,只有8.57%。

  针对目前养老产业,市民有何建议或意见?部分参与调查的人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记者发现,大家关注的焦点在于养老机构和医疗服务方面。

  看法一: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发展,高龄老人和空巢老人越来越多,政府部门应加大养老产业的投入,加强养老机构建设,或者降低开办养老机构的门槛,比如建设一些微型养老机构、家庭式养老机构等,真正让老年人老有所养。

  看法二:人老了,大病小病免不了,当前医疗费用高,看病难,去医院各种不方便,建议加大社区医务人员、医疗设施的投入。

  关于养老,渐感压力的“70后”、“80后”颇多感触。听听两位市民的体会——

  “80后”陈盛辉: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

  奶奶去世前几年,我还是一个民警,忙值班,忙加班,忙出警,忙破案,真可谓没日没夜。虽然很忙,但我一个月会抽出两三天时间回家看看奶奶,陪她看一会电视,听她唠叨家长里短。

  3年前的元旦前后,我在单位值班,家里打来电话说奶奶摔倒了,当时说状态还可以。我忙好手头的工作,当晚21时多才匆匆赶到市人民医院。奶奶拉着我的手说自己没事,叫我安心工作去。

  可是,第二天奶奶病情突然恶化,两天后她就走了。年少时对“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不曾有多深的理解,随着年龄增长,这几年陆续有亲人长辈辞世,才渐渐体会到生离死别的无奈和痛苦。我也慢慢有所感悟,要珍惜当下,照顾好身边的人,特别是身边的老人。

  在我眼里,陪伴是最好的孝敬,再多的物质也买不来亲情的沟通,比如每天打一两个电话,如果住在一座城市,每周回去帮忙做一顿饭,每年留出更多的时间陪父母和长辈去他们想去的地方等。不要等到将来再后悔“为什么以前不多陪陪他们”。

  “70后”贾建东:理解“孝顺”二字

  孝顺,其实这两个字可分开理解。孝,百善孝为先,只要有心,每天都是重阳节。近了会厌倦,远了会陌生,这话同样适用于父母和子女身上,父母的期望就是子女“平平安安”和“常回家看看”。说来惭愧,我们因种种原因,一年去看望父母的次数屈指可数,每次过去也都是“啃老”(带些土特产回来)。但我妻子做得比较到位,每逢传统节日,都会提醒我去菜场买几只老鸭送给我父母和奶奶。

  顺,父母的一些合理要求,尽量去满足,否则就会有“子欲养而亲不待”的遗憾。现在一般人在经济方面没有太大的压力,在父母养老这一块主要是精神层面。我希望双方父母身体健康,偶尔还能出去旅游一下。

  市民政局老龄工作和社会事务科科长郑方芳:

  时时刻刻应孝老敬老

  2013年7月1日起实施的《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简称《老年法》)中规定,“每年农历九月初九为老年节”,2013年的重阳节(10月13日)是中国第一个法定的老年节。

  我们在倡导孝老敬老的社会氛围时,应该思考我们是否对老人做到了真正的关爱,能否让他们的晚年生活更加幸福。敬老,并不是重阳节这一两天的事情,应该在时时刻刻。大多数人都知道父母最期待子女“常回家看看”,但遗憾的是,很多子女并不能做到这一点。孝敬,我们不仅是要给老人以物质和精神上关怀和爱,也当怀着一颗真诚尊敬的心。如今,尊老敬老的良好风尚正在全社区形成。政府部门也在大力发展敬老、养老事业,自2011年以来,我市养老事业各方投入已接近4亿元,形成了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我们希望让所有的老人都能够老有所养、老有所乐。

下载

本文转自:温州网 66wz.com

N 编辑:诸葛之伊责任编辑:黄作敏 举报网络谣言和淫秽信息
拜尔口腔医院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跟帖评论服务自律规则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温州网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