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高科技充当“眼和耳” 四利器助力“大拆大整”

高科技充当“眼和耳” 四利器助力“大拆大整”

温州网–温州都市报 2016-10-27 10:11:00 夏忠信 王莎莹 蔡庚彤
记者走进该中心,看他们是如何玩转“利器”助力“大拆大整”。
图为“立体眼镜”。 记者 姚卡/摄

  温州网讯 用无人机拍下影像存档,用“立体眼镜”鉴定房屋年限,用传感器动态监测危房变化……

  “大拆大整”专项行动目前正在全市范围内开展,市勘察测绘研究院地理信息中心的工作人员,利用科技设备和专业技术,充当前线人员的“眼和耳”。昨天,记者走进该中心,看他们是如何玩转“利器”助力“大拆大整”。

  利器一:

  无人机航拍如同人眼看真实物体

  “这项技术能为今后判定是否属于违建提供事实依据”

  昨天,该中心工作人员向记者展示了双屿农民自建房倒塌前的倾斜摄影三维场景,可以清晰地看到倒塌房子所在的位置及周边环境。画面与人类肉眼看到的景象几乎没有区别,真实、高精度还原建筑物原貌。此外,房屋的长、宽、高等数据也标注得十分详细。

  “这幢房屋倒塌前的样子被360度旋翼无人机全方位地记录下来。”该中心副主任危永利说,无人机与倾斜摄影技术结合后,能同时从一个垂直、四个倾斜角度采集摄像,突破普通无人机只能从一个角度拍摄的局限,实现实景建筑物的三维虚拟重现。这些建筑原貌图像数据统一存入档案,为今后判定是否属于违建、还原历史建筑提供事实依据,可减少争议。

  利器二:

  “立体眼镜”让历史影像“立起来”

  “将平面影像立体化可解决拆迁户对年限判定报告的异议”

  用肉眼看屏幕上的房子,非常模糊,只能依稀看到一个大概的形状,但戴上一副“墨镜”,原来模糊不清的平面图像立即变成了一幅清晰的房屋立体图像。

  “这副眼镜不是‘墨镜’,而是‘立体眼镜’。”该中心主任工程师余正说,带上“立体眼镜”,再加上一些技巧,就能使平面影像“立”起来,变成三维立体影像。当拆迁户对房屋鉴定报告提出疑议时,戴上这副眼镜看段“3D电影”,就能科学判断房屋的建造年代、层数、结构和面积,消除异议。

  利器三:

  物联网传感器动态监测危房

  “一旦沉降、倾斜等数据发生异常,监测平台立即发出‘预警’”

  除了上述两件“利器”,市勘察测绘研究院还拥有第三件“利器”——监测传感器。

  这个监测传感器由“GPS”、“静力水准仪”、“倾角仪”、“测缝仪”等组成,将其固定在危房上后,能够实时监测出房屋位移、沉降、倾斜、裂缝等多项数据,并传输给监测平台。一旦被检测对象在一定时间内沉降或倾斜的数据超过警戒线,监测平台将发出警报,同时会第一时间群发短信通知危房房主和管理人员,要求住户搬离,避免发生意外。

  利器四:

  危房、违建房动态管理系统

  “危旧房和违建房将‘无处遁形’”

  地理信息中心目前已研发危旧房动态管理监测平台和违建房管控系统,前者是政府部门开展危旧房排查和日常监管的一件“利器”,后者能为政府部门三改一拆、不动产登记、城中村改造等提供科学技术支撑。

  打开了鹿城区危旧房动态管理监测平台,点击“危房信息”后,只见电子地图上出现了密密麻麻的方块和圆点(如图)。紫色是C级危房,红色是D级危房。平台显示,鹿城区目前危旧房最集中的地方在朔门、府前街、五马街、蒲鞋市等区域。点击具体的某幢危房,即可显示该房屋的结构、建筑面积、层数、地址、照片、历史影像、巡查记录、鉴定年份和处理意见等信息。

  在违建房管控平台中看到的滨江街道违建热力图,一平方公里内违建数50处左右的将呈现红色;30处左右呈黄色;15处以下是绿色。该图显示,黎明中路、江滨中路、车站大道、惠民路围成的区域目前违建数较多,这个区域也是鹿城区拆违、城中村改造的重点区域。此外,违建房管控平台里还有房屋所有人信息、建筑物信息、违建信息等。

  市勘察测绘研究院表示,今后将辅助温州设计集团,进一步整合房屋鉴定、结构检测、建筑设计、岩土分析、建筑加固等方面的技术力量,为我市“大拆大整”工作提供全方位技术服务。(温州都市报 夏忠信 王莎莹 蔡庚彤)

本文转自:温州新闻网 66wz.com

新闻中心 编辑:诸葛之伊责任编辑:叶双莲监制:张佳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