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日,很多微信、QQ群等自媒体都在转发“怀宁县金拱镇发生一起校车坠河,致15人死亡交通事故”的视频信息。12月3日,怀宁县公安局对编造、传播网络谣言造成社会恐慌的违法嫌疑人谢某秀依法治安拘留。(《安庆晚报》12月8日)
网络社交平台的开放性和包容性,使人们可以快捷地享受信息交流,也使谣言插上了翅膀,得以快速传播。加上网络谣言又利用了人性偏好刺激而不是理性等弱点,使其传播覆盖面和到达率,又是传统传播环境的“几何级倍数”,令谣言对现实生活的杀伤力也就更大。因此,必须依法予以尽快打击,让网络谣言丧失存活的空间。
这首先要依照法律法规及时问责,加大依法处理的力度,提高威慑力。要在有意造谣的网民中产生震慑作用,提高法律的威慑力和造谣生事者的犯罪成本。好在去年11月1日起实施的《刑法修正案(九)》,对制造和传播网络谣言明确了量刑标准,在相当程度上改变了过去打击谣言“于法无据”的状态,也让打击谣言的制造者有了更有力的法律依据。
其次,形成合力,让谣言止于智者。为了让辟谣信息更快、更多地进入公众的视野,需要政府部门、主流媒体等来自权威部门的声音,及时公布事实真相,对热点问题进行解读。同时,引入新媒体等手段,不断畅通科学权威的传播渠道,让谣言丧失存活的空间。针对技术手段日新月异,违法手法也在变化这一趋势,网站、监管、立法一同发力,与时俱进、以不断完善的法规与制度措施,构建而不是用以阻止正常交流与传播的理性的“防火墙”,来揭露谣言、捍卫基本的社会秩序和法治规则。
当然,在这个人人都有麦克风的时代,也需要每一位网民从我做起。很多时候,在谣言的传播链条中,网民都是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做了“帮凶”。因此,我们要提高警惕,遇见不明真相的信息不要盲信盲从、跟风转发,而要多问问常识、多看看信息源。只有大家都提高防范意识,管理好自己的“麦克风”,嘈杂混乱之声才会失去放大的途径,谣言也才会丧失存活的空间。
本文转自:温州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