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不能让乡愁湮没在推土机下
温州网12月28日讯(记者 叶锡环)“乡愁是什么?”余光中说,“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席慕容说,“乡愁是一棵没有年轮的树,永不老去”;习近平说,“留得住青山绿树,记得住乡愁”。
乡愁,最好的载体就是故乡,那个伴随自己成长的古村落。然而,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与乡村社会的急剧变迁,每年有很多“城中村”在加速消失,让众多人的乡愁再也找不到寄托。
城中村是城市的故乡,它是通向历史连接未来的“轨道”。在城中村改造中,平房被高楼取代,城镇一夜之间变成陌生的模样。与此同时,文化景观、乡土建筑等传统元素正不断失去根基。“记得住乡愁”,是警醒城市管理者,文化精髓一旦失去不可复得,城中村改造不能让乡愁湮没在城镇化建设的推土机下。
每个城中村都有着一段历史和回忆。它是真正的农村子弟和城市温饱阶层最开始进入城市的落脚地,它真实记录了传统建筑风貌、优秀建筑艺术、传统民俗民风和原始空间形态。城中村改造之后,对于普通村民来说,什么都没有了,怎么留得住乡愁?因此,在城中村改造中必须注意保留原始风貌,挖掘保护传统文化历史,守望城市的传统文化源头,延续城市历史文脉。
目前,市区街道的城中村还有376个,将近10万户户籍居民仍居住其中。我市计划通过5年时间把重点区域的80个城中村改造好。不少有识之士指出,城中村改造不能全部大拆大建,对一些有价值的传统文化村落,要通过保护整治,保留和延续原先的历史风貌;同时,将瓯越文化元素体现到城中村建设中去,将城中村有价值的构筑物以及一些建筑的构建,运用到城中村改造公共部分的景观中,通过大拆大整让居民分享到文化守望、现代舒适的成果。
“乡愁”,说到底是一个人对于归属感的渴望。有“乡愁”在,历史就能传承,后来之人就不会是无根之木、断线风筝。有“乡愁”在,那些漂泊的灵魂,回家时也不至于迷失方向。
让“乡愁”变得美好、富于诗意,在城中村改造中义不容辞。
本文转自:温州新闻网 66wz.com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
-
直通千岛湖黄山九华山…… 温州又一条高铁大通道要来了
社会12-13
-
TIR国际公路运输浙江省首发!张振丰调研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工作
要闻12-13
-
温州做法全省推广 “老兵暖心屋”项目完美收官
社会12-13
-
骑行入库摔成粉碎性骨折 小区物业到底需不需担责?
社会12-13
-
因手机出故障被5元停车费难倒的吴先生,幸好有人解围
社会12-13
-
关注电动汽车充电安全 消防部门做了模拟实验
社会12-13
-
温州五洲艺术团亮相教育部2024“感知中国”年度特别活动
科教文体12-13
-
总投资约7.87亿元!温州这一交通工程初步设计获批
社会12-13
-
温州港年拖轮助泊量再超万艘次 集装箱吞吐量超去年总量
社会12-13
-
“娘家温度”,点亮职工“诗和远方”
社会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