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拿手机选文化 群众的“需”与政府的“送”精准匹配

拿手机选文化 群众的“需”与政府的“送”精准匹配

温州网 2016-12-30 16:02:00
今年初,温州市依托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技术,又启动了文化礼堂服务项目供需对接平台,把部门“有什么”和群众“要什么”进行有效对接

  温州网讯 近日,乐清虹桥南岳社区的文化礼堂里传出紧密的锣鼓声和悠扬的胡琴声,原来是一出出越剧在此轮番上演,而台下观众随着曲调哼唱着。像南岳社区这样的文化礼堂,现如今已是“遍地开花”。今年温州新建文化礼堂181个,目前已累计建成文化礼堂988个,数量居全省第一。

  今年初,温州市依托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技术,又启动了文化礼堂服务项目供需对接平台,把部门“有什么”和群众“要什么”进行有效对接,让文化礼堂服务更加精准化,这一做法得到省委宣传部充分肯定,还在全省农村文化礼堂建设工作现场会上作经验介绍。

  一个平台四屏联动

   630个服务项目送文化下乡

  “有了这个供需对接平台,我们村民想看什么演出,想听什么讲座,只要拿手机点一下就可以对接上了,真的是很方便!”永嘉大若岩镇大元下村文化礼堂总干事陈久敢这样对记者说。瓯海南湖文化礼堂的工作人员老张也总是拿着手机“指指点点”,通过供需对接平台,没过多久,南湖文化礼堂就能按照群众需求邀请到瓯海泉川艺社、瓯海木偶社团分别在礼堂内开展文艺表演和青少年培训,受到当地群众欢迎。

  村民把文化礼堂服务项目供需对接平台比作“百姓超市”,在这个“超市”里面可供“选购的产品”都是由政府部门、社会组织和民间团体免费提供服务项目。这些项目丰富多彩,涵盖时政宣讲、文艺活动、医疗服务,农技科普等多个方面,极大地丰富了村民的休闲生活。平台开设8个类别服务点单项目资源库,还特别推出“新青年下乡”活动、鹿城区“瓯越名师坊”、龙湾区“布谷鸟工程”、泰顺县“周末故事会”、苍南“渔鼓宣讲”等品牌项目,推动县(市、区)之间“文化走亲”。

  目前,温州文化礼堂服务项目供需对接平台分别在温州文化礼堂微信公众号、温州文化礼堂网站、温州日报电子阅报屏、温州电信ITV宽带电视设置了服务入口,实现了“一个平台,手机屏、阅报屏、电脑屏、电视屏等四屏联动”的效果。基层可以通过手机关注温州文化礼堂微信公众号,或是在电脑上登录温州文化礼堂网站,或是在文化礼堂里点击温州日报电子阅报屏找到并进入“文化礼堂服务项目供需对接平台”栏目进行点单。

  截至11月,该平台运行以来,已有520多家政府机构、文艺团体、志愿组织等提供服务项目630余个合计3100余场,已成功点单2400多场,其中完成服务配送2200余场。

   “差评”调整“好评”增设

   设立项目反馈机制整合各方资源

  在以前,温州市县两级都有不同部门开展各种类型的送服务进基层活动,但由于信息的不对称,存在着一些村接受服务过多,一些村无人问津,有些服务群众不喜欢,有些群众喜欢的节目又不能及时送到,服务质量也得不到监督。容易造成文化下乡活动常开展,但效果不尽如人意的情况发生。

  因此,今年以来,我市着重在提升送服务进基层的便捷性、精准性和群众的欢迎度、受惠度上下功夫,依托全市988个文化礼堂,借助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打造了文化礼堂服务项目供需对接平台,进一步推动了文化惠民项目与基层群众需求的精准对接,既统筹了全社会的服务资源,又创新了文化礼堂管理使用机制。

  温州文化礼堂服务项目供需对接平台还以群众满意度、关注度为指向,设立形成文化礼堂服务项目供需反馈机制:通过平台大数据分析,对群众粘性差、评价低的项目,及时告知调整,对群众欢迎、点单火爆的项目,及时沟通增设。真正将群众的“需”与政府的“送”精准匹配,使文化礼堂成为群众文化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共同构建社会文明的精神家园。

  为了让更多的服务登陆平台,平台主办方还积极发动市、县、乡、村多个层级,社会组织、行业协会、企业、志愿者多元主体参与到平台建设和服务项目中来,同时将文化、高校、工会、司法、共青团、妇联、科协等各方面资源集聚整合起来,形成优势互补,共建共享。同时,通过服务完成后的星级评价、口碑排行等多种功能,实现了将整个运作环节全程向群众公开。

  来源:温州晚报

  记者:胡晚露

本文转自:温州新闻网 66wz.com

新闻中心 编辑:鲍苗苗责任编辑:叶双莲监制:张佳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