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令国人自豪的十大外交瞬间
即将过去的2016年并不平静,国际格局在新起点上加快调整变化,“既乱又变”的形势给世界带来很大的不确定和不稳定性——世界经济低迷不振,英国脱欧始料不及,中东乱局交替升温,逆全球化暗流涌动……这一年,充满挑战,同时也蕴含不少新的机遇。
2016年,中国外交就在这样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下攻坚克难,取得丰硕成果。这一年,有哪些重要的外交时刻不容错过?记者撷取了10个让人难忘的场景,通过这些瞬间,感受中国走向世界舞台中央的从容与自信。
亚投行正式开业:成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新平台
2016年1月16日,国家主席习近平为亚投行标志物“点石成金”揭幕。新华社记者李学仁摄
1月16日,北京钓鱼台国宾馆芳华苑。当亚投行57个创始成员国代表团团长共同按下启动键时,大屏幕出现57国国旗拼出的“AIIB”字母。国家主席习近平为亚投行标志物“点石成金”揭幕,现场响起雷鸣般的掌声。
从中方倡议筹建到正式开业,前后仅用了两年多时间——这家定位为“专业、高效、廉洁”的21世纪新型多边开发银行,不仅能够有效增加亚洲地区基础设施投资,推动区域互联互通和经济一体化,也为进一步完善全球经济治理增添新的力量。
习近平首访中东:实现外交布局全覆盖
2016年1月21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开罗阿拉伯国家联盟总部发表题为《共同开创中阿关系的美好未来》的重要演讲。新华社记者庞兴雷摄
“我们在中东不找代理人,而是劝和促谈;不搞势力范围,而是推动大家一起加入‘一带一路’朋友圈;不谋求填补‘真空’,而是编织互利共赢的合作伙伴网络。”1月21日,习近平主席在位于埃及开罗的阿拉伯国家联盟总部发表演讲,代表13亿多中国人民向世界作出郑重承诺,引起热烈反响和强烈共鸣。
沙特、埃及、伊朗,新年伊始首访选择中东三国,习近平主席为和平而往,为发展而至,为和解而呼,不仅为中国与3国双边关系发展注入新动力,也为中东和平稳定发展带来正能量,拉开了2016年中国外交的精彩序幕。从中东到中东欧,从南亚到拉美……一年间,习近平主席5次出访,足迹遍布五大洲十余个国家,引领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布局不断完善。
中欧班列统一品牌启用:共建“一带一路”取得新进展
2016年6月20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同波兰总统杜达在华沙共同出席统一品牌中欧班列首达欧洲(波兰)仪式。左图为带有统一标识的中欧班列鸣笛缓缓驶入站台;右图为两国元首向班列挥手致意。新华社记者谢环驰、兰红光摄
6月20日,习近平主席同波兰总统杜达在华沙共同出席统一品牌中欧班列首达欧洲(波兰)仪式。习近平和杜达登上观礼台。带有统一标识的中欧班列鸣笛缓缓驶入站台。两国元首向班列挥手致意,并握手互相祝贺。
渝新欧、汉新欧、郑新欧、蓉新欧、义新欧……自6月8日起,它们统一称为“中欧班列”。从无到有、由点及面,“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三年多来,已有10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表达了积极支持和参与的态度,中国已同40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签署共建“一带一路”合作协议,同20多个国家开展国际产能合作,一批有影响力的标志性项目陆续落地。
有效应对所谓南海仲裁案:正义的胜利
7月12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会见来华出席第十八次中国欧盟领导人会晤的欧洲理事会主席图斯克和欧盟委员会主席容克。新华社记者刘卫兵摄
“南海诸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中国在南海的领土主权和海洋权益在任何情况下不受所谓菲律宾南海仲裁案裁决的影响。中国不接受任何基于该仲裁裁决的主张和行动。”7月12日,即所谓南海仲裁案裁决出炉当日,习近平主席利用会见欧盟领导人的机会,阐明中方在南海问题上的严正立场。
面对南海仲裁案这一披着法律外衣的政治挑衅,中方坚决回击,维护中国主权权益,维护国家民族尊严,维护南海和平稳定。公道自在人心,中方正当立场得到近120个国家和240多个不同国家政党的理解和支持,给南海及亚太地区带来和平、稳定、合作的宝贵环境。
中美批准气候变化《巴黎协定》:展示应对全球问题雄心
2016年9月3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同美国总统奥巴马、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在杭州共同出席气候变化《巴黎协定》批准文书交存仪式。新华社记者李涛摄
9月3日下午,杭州西湖国宾馆如意厅,习近平主席和美国总统奥巴马先后向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交存中国和美国气候变化《巴黎协定》批准文书。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中美在气候变化领域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对话和合作。两国共同交存参加《巴黎协定》法律文书,不仅为推动全球气候治理、助力《巴黎协定》生效释放了有力信号,也展示了两个大国共同应对全球性问题的雄心和决心。
成功主办G20杭州峰会:彰显中国风格中国气派
2016年9月4日,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十一次峰会在杭州国际博览中心举行。这是二十国集团成员和嘉宾国领导人、有关国际组织负责人集体合影。新华社记者庞兴雷摄
“我深信,这次会议将成为一个崭新起点,让二十国集团从杭州再出发。”9月5日,习近平主席在二十国集团领导人杭州峰会闭幕式总结致辞时说。
创新增长蓝图、全球贸易增长战略、全球投资指导原则、支持非洲和最不发达国家工业化倡议、全球基础设施互联互通联盟倡议……在世界经济复苏乏力、全球性挑战突出的当下,G20杭州峰会取得丰硕成果,其中很多都是首创之举。作为东道主,中国成功主办G20杭州峰会,推动二十国集团从危机应对机制向长效治理机制转型,向世界递交了一份亮丽的答卷,在二十国集团发展史上烙下深刻的中国印记。
人民币“入篮”:融入全球金融体系里程碑
2016年9月30日,在位于美国华盛顿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总部,IMF总裁拉加德(中)、IMF副总裁张涛(左三)、中国驻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执董金中夏(右三)、IMF秘书长林建海(右二)等合影。新华社记者殷博古摄
10月1日,人民币正式加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特别提款权(SDR)货币篮子。人民币权重为10.92%,位列第三。人民币从此跻身国际权威机构认可的国际储备货币和“可自由使用货币”俱乐部。
这是SDR创建以来首次纳入发展中国家货币,是中国融入全球金融体系的重要里程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裁拉加德发表声明说,这反映了人民币在国际货币体系中不断上升的地位,有利于建立一个更强劲的国际货币金融体系。
杜特尔特访华:中菲关系转圜
2016年10月20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同菲律宾总统杜特尔特举行会谈。新华社记者李学仁摄
10月20日,人民大会堂,习近平主席同来访的菲律宾总统杜特尔特举行会谈。双方一致同意,从两国根本和共同利益出发,顺应民众期盼,推动中菲关系实现全面改善并取得更大发展,造福两国人民。
杜特尔特成功访华、中菲两国元首会谈,标志着中菲双方克服了所谓南海仲裁案造成的不利影响,实现了两国关系的全面转圜,中菲两国各领域合作进入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菲律宾前任政府单方面挑起的南海仲裁案这一闹剧以失败告终。
亚太自贸区集体战略研究报告获批准:自贸区建设步入新阶段
2016年11月20日,亚太经合组织第二十四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在秘鲁利马举行。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并发表题为《面向未来开拓进取促进亚太发展繁荣》的重要讲话。新华社记者鞠鹏摄
“我们要以一张蓝图干到底的精神,采取更加有力的行动,早日建成亚太自由贸易区,把开放型亚太经济水平推向新高度。”11月20日,秘鲁利马,习近平主席在亚太经合组织(APEC)第二十四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上说。
在中方引领推动下,APEC利马会议批准亚太自贸区集体战略研究报告,并通过《亚太自贸区利马宣言》,确立了自贸区建设的目标和原则,整合了可能的实现路径,制定了各领域行动计划,设立了进展报告机制。亚太自贸区是区域经济一体化的主要目标,关乎亚太长远发展繁荣,2014年APEC北京会议作出开启亚太自贸区进程的历史性决定,并批准了《北京路线图》。
中国与圣普复交:建交国数目增至174个
2016年12月26日,外交部长王毅在北京与圣多美和普林西比外长博特略举行会谈。会谈后,两国外长签署《中华人民共和国和圣多美和普林西比民主共和国关于恢复外交关系的联合公报》。新华社记者燕雁摄
12月26日,中国与圣多美和普林西比发表联合公报,宣布即日起恢复中断近20年的大使级外交关系。
与圣普复交,不仅使同中国建交的国家数量增加至174个,也是今年中国外交的又一捷报。3月17日,中国和冈比亚恢复了中断近21年的大使级外交关系;12月19日,中国与挪威在时隔6年后实现两国关系正常化。越来越多的国家选择向中国靠拢,缘于中国在坚定捍卫国家核心利益的同时,坚定奉行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外交理念。
记者刘华、潘洁
本文转自:温州网 66wz.com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跟帖评论服务自律规则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温州网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