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空间结构优化等六剂“猛药”破解交通“堵局”

温州网 2017-03-01 07:43:00
交通发展与市民生活息息相关,今后几年,我市如何解决拥堵问题,备受关注。
查看评论

  温州网讯 巩固提升温州在全省的“铁三角”地位,奋力谱写浙江新方位下温州发展的辉煌篇章。这是历史赋予温州的新使命,也是温州未来发展的“定海神针”。

  新方位、新使命,在新的历史征程,温州该拿出什么样的谋略与作为,奋勇担当新使命,这是温州人绕不开的发展之问。今起,推出《“铁三角”·点题》专栏,聚焦新方位下温州的新担当、新作为。第一篇点题“交通治堵”,敬请关注!

  “交通发展与市民生活息息相关,今后几年,我市如何解决拥堵问题,备受关注。”党代表、市公安局交警支队四大队八中队中队长黄刚昨“点题”交通治堵。

  对此,记者从市治理城市交通拥堵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以下简称市治堵办)了解到,我市已开展城市空间结构优化等六大交通工程建设,力争实现“中心城区有改善,城市外围保通畅,出行时间得保证,交通品质获提升”的目标。

  点题

  党代表黄刚:

  如何依靠综合治理破解“堵局”

  从本职工作出发,我比较关注交通拥堵问题。在我中队管辖范围内,交通拥堵问题就比较突出。像大罗山景区每逢节假日就会拥堵不堪,茶山大学城也是逢考必堵;还有三都岭隧道不仅堵而且交通事故频发;而温医大附一院新院日均就诊车辆达两万多辆,停车难成了大问题。这些问题和市民生活息息相关,必须依靠综合治理来解决,所以,我很关注今后几年交通“堵局”如何破解。

  现状

  交通治堵一系列措施已初见成效

  道路网不够完善等问题亟待解决

  记者从市治堵办了解到,从2012年开始,我市在全省率先启动交通治堵工作,连续五年把交通治堵列入“十大民生工程”,把解决停车难、加快旧小区停车位改造列入民生工程。

  经过几年努力,交通治堵工作取得初步成效。一是道路停车设施明显优化。2016年底,市区城市道路总长达1109公里,近五年新增286公里;市区机动车停车泊位总量32.3万个,近5年新增10万多个;二是公交优先发展力度加大。2016年市区公交客运量达3亿多人次,BRT 1号线建成投用,市域轨道S1线建设加快,智能公交系统初步建立;三是道路交通秩序明显改观。治堵重点道路和交通示范区机动车守法率达到90%以上,非机动车和行人守法率达到80%以上。

  但与此同时,公交设施服务比较薄弱、道路网络不够完善、停车供需矛盾突出、交通秩序管理有待提高、城市功能布局不够合理等问题依然存在,亟待解决。

  目标

  中心城区有改善,城市外围保通畅

  出行时间得保证,交通品质获提升

  市治堵办透露,我市已制定《温州市治理城市交通拥堵“十三五”规划》,计划通过2016年至2020年这5年的努力,以“疏解、连通、优化”为核心思路,通过开展六大交通工程建设,实现“中心城区有改善,城市外围保通畅,出行时间得保证,交通品质获提升”的“十三五”目标。

  【六大交通工程】

  ●城市空间结构优化工程:将市区划分为西片、中片、瓯江口片、东片4个功能片区,并根据不同拥堵的程度划分不同的治理区域,以确定差异化的区域治堵措施。

  ●道路交通完善工程:构建“两横两纵”快速路网,建成瓯海大道东延和立交、瓯海大道西延(主干路标准)和瓯江南口大桥,形成城区快速路网,推动组团间交通联系。

  ●公交优先发展工程:加快市域铁路S1、S2线续建段建设并投用,推进城市中心城区轨道交通M线前期工作,逐步建立快线、普线、支线相互补充的三级公共交通网络。

  ●停车精细化供给工程:到2020年,市区新建停车位20万个,建成30个文明交通示范小区。打造统一规范的市区停车泊位信息系统,并建立多渠道的信息发布系统,加快停车诱导系统建设。

  ●慢行品质提升工程:加快建设完善以步行和自行车交通为主的慢行系统,到2020年中心城区公共自行车规模达到3.1~4.9万辆。

  ●交通智能化管理工程:全面开展市区停车序化整治工作,加强主城区主次干道重点路段管理和公交专用道管控。智能交通管理升级,加强交通出行信息服务和查询服务,进一步扩大交通诱导和停车诱导范围,加快推进智能公交站台系统建设。

  来源:温州都市报

  记者:张新彤

下载

本文转自:温州网 66wz.com

N 编辑:姜蕾蕾责任编辑:黄作敏 举报网络谣言和淫秽信息
拜尔口腔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