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改案例看成效:非现场监管系统破题民间金融信息化监管
【编者按】 2012年3月28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设立温州市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为全国金融改革提供经验。到今年,温州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已经走过了五个年头。这五年,温州金改从问题导向入手,在经济新常态的大环境下整合资源,激活要素,推动各项金改项目创新发展,逐步成为区域性金融综合改革的探路者和实践者,为温州经济企稳回升、产业转型升级输送动力,有效地推进了经济金融持续互动健康发展。在市金融办联合温州晚报、温州都市报推出“温州金改五周年六十案例看成效”评选活动的同时,推出金改典型案例系列报道。
温州网讯五年来,温州实施的“全国率先”改革项目总计达到了16项,比如:成为全国首批民营银行试点城市;全国首创具有地方特色的民间资本管理公司;首创民间借贷服务中心,搭建民间借贷综合服务平台;首创开发民间金融组织非现场监管系统等,为全国金融改革作出大量创新探索。
因为先行先试,温州已有“温州指数”监测网络、“三位一体”农村互助组织、推动民间融资管理立法、地方金融监管体制等9个方面的举措探索成功,在全国或者全省部分地区获得复制推广。其中,温州市金融办作为项目主体的温州民间融资综合利率指数、温州市民间金融组织非现场监管系统、“三位一体”信用查询等项目均在“全国率先”之列,为全国金融改革作出了一定的创新探索,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效。首期报道就带您走进这三个典型案例,并听听专家学者怎么说。
温州市民间金融组织
非现场监管系统
破题民间金融信息化监管
传统的现场检查形式,监管工作人员需要花费大量人工、时间去整理、汇总和分析信息数据,检查效率比较低且带有一定的偶然性,从而很难达到理想的监管目的。2012年12月,温州市地方金融管理局由面到点探索多样化的监管技术手段,并首创开发民间金融组织非现场监管系统。
据悉,温州市民间金融组织非现场监管系统具有全面性、连续性、系统性、预警性等特点。非现场监管系统以自动收集和分析数据的方式代替传统的手工操作,实现基础类信息实时查询、月度运行报表统计、业务类数据分析、财务类数据分析、在线年度考核等。非现场监管系统试运行以来,相关民间金融组织的周报、旬报、月报等都已陆续通过非现场监管系统进行录入。其中的“风险预警模块”就能及时地对利率超限、单笔额度超限等监控点提出预警。在一期已实现对10类近900家平台企业接入的基础上,近期将启用非现场监管二期系统。
胡振华介绍,2012年,国务院第179次常务会议确定温州金融综合改革十二项任务,其中任务之一就是完善地方金融管理体制,防止出现监管真空,防范系统性风险和区域性风险。民间金融组织非现场监管系统,是浙江省乃至全国第一家,民间金融组织非现场监管系统填补了我省民间金融非现场监管手段的空白,成为我省首个上线运行的民间金融组织非现场监管系统。该系统主要由“数据采集平台”和“金融办监管工作平台”两部分组成,涉及小额贷款公司、民间资本管理公司、典当行、农村资金互助会、融资性担保公司等9类民间金融组织,可对其基本信息、业务信息和财务信息等进行汇总并分析。系统上线以后,辅以现场检查,可及时发现风险点,使我市民间融资监管基本实现由“手工监管”向“信息化监管”、“事后监管”向“提前发现”、“粗放式检查”向“精细化监管”的转变,实现对民间金融风险状况的持续监控和动态分析,极大地提升监管效能。
来源:温州晚报
记者赵琼/文
本文转自:温州网 66wz.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