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风易俗系列评论之一:“瞭夜”是种流行病

乐清日报 2017-05-03 16:01:45
查看评论

  大操大办殡葬,看上去是一件有面子的事,其实是一件互相伤害的事。人们何苦在貌似客气的氛围中互撕?好像彼此尊重,其实已成为乐清人隐晦的痛。

  乐清市委书记林亦俊在近日召开的全市移风易俗工作汇报会上强调,要以更强决心、更实举措,加快消除歪风恶俗,培育良好新风尚,全力提升乐清城乡社会文明程度。(4月28日《乐清日报》)

  简办丧事、文明殡葬,明明是多赢的选择,在乐清城乡却一直未能成为主流。大放鞭烟爆竹,占道搭棚、昼夜高声念唱等扰民行为,无视公共利益;铺张浪费、办丧致贫或者负债办丧,明显降低家庭幸福感。明明知道大操大办扰人不利己,但人们却深陷其中,难以自拔。乐清,是中国的一角经济先发区域,同时也是中国殡葬亚文化盛行的一隅。

  谈到乐清人的殡葬礼俗,人们往往冠之以“传统”一词。这种定性,到底有多少准确性,非常值得商榷。往前推四五十年,乐清人的殡葬习俗中,哪有稍微沾亲带故的人,在葬礼期间24小时打麻将“瞭夜”守灵?哪有连续几天的酒席?这些所谓“传统”,基本是近几年的殡葬流行病而已。

  一般老人去世,殡葬应该是比较私人的事务,但乐清人仿佛将其演绎成了公共事务,全村半村或整个小区整条街道都处于总动员状态。舆论普遍认为丧事扰民,但更多时候,则是大家陷于互扰的境地。邻居亲朋受扰,丧家自身也不堪骚扰,各种丧事杂务千头万绪。人来客往,礼数都要尽到,几天几夜也不能好好休息。特别是规模浩大的“瞭夜”场景,与其说是亲朋好友陪伴主家熬夜,不如说是主家在舍命奉陪亲朋玩乐。“瞭夜”的内涵已经完全脱离了“守灵”的主题。

  “瞭夜”,看上去是一种对逝者的缅怀,是一种执念,其实,它只是娱乐甚至赌博的借口与载体。十几年前刚开始流行“瞭夜”时,是一些年轻人抱着娱乐的心态,借“瞭夜”之名摆脱家人的管束而已。因为,人们很难看到不会玩麻将的人通宵“瞭夜”。这种“瞭夜”流行了多年之后,已成丧事人家的灾难,让他们在失去亲人之后,又面临一场名正言顺的“敲诈”。来者难拒,招待好这些打牌的宾客,是丧家的面子所在。主家的苦痛只能是牙齿打断和血吞,从这个层面上看,与其说是丧家扰民,不如说是宾朋扰主。

  在长者逝去的葬礼上,氛围稍微活跃一点也许合乎人们的文化审美。令人寒心的是,在一些年轻逝者的丧礼上,也是热闹非凡:麻将照搓、说笑不断。从着装到表情,不少宾朋连个基本的庄重感都没有,更遑论肃穆感。没有鞠躬、没有祭拜,也没有对丧属的关怀与问候,像凑热闹那样赶场葬礼,场场都不落下。累了别人,也累了自己。

  近年越来越铺张的葬礼,呈现光怪陆离的感觉。很多人真心抵触这种陋习,但却难以放下面子,宾主双方都陷入互相折腾的怪圈。从经济上分析,是一些乐清人有几个钱了,大手大脚舍得花了;从文化上分析,是一些乐清人离现代文明还远着呢!发财并不等于富足,没有文化自信,富人终究只是暴发户;亲情友情并非只是用来“撑撑场面”“扎扎台型”,而是从头到尾的友善。如果有心改变乐清的殡葬陋习,先从人的观念现代化进行滋养。主家或宾客,只是特定时段的相对定位,实际上人人都是当事者。只有每个成年个体都有了现代的文明理念,对财富、文化、习俗等,都有了深切的理解,才会摒弃陈腐落后的殡葬陋俗。

  如果说,有老年人囿于礼数,要求后辈大办酒席、拉长葬期,那么,“瞭夜”、大放烟花爆竹则是以中青年为主体的丧葬陋习。在轰轰烈烈的殡葬陋习中,年老者有年老者的责任,年轻者有年轻者的责任。如果没有更文明、更强大的理由去打破“面子观”,扰民、闹猛的殡葬陋习还会继续存在。只有对症下药,指出人们的认知盲点,城乡形成合力,方能从心理上消除人们大操大办的念头。情感被打动,自觉简办殡葬才会成为乐清的新风气。

  大操大办殡葬,看上去是一件有面子的事,其实是一件互相伤害的事。人们啊,何苦在貌似客气的氛围中互撕?好像彼此尊重,其实已成为乐清人隐晦的痛。

下载

本文转自:温州网 66wz.com

N 编辑:李思思责任编辑:黄作敏 举报网络谣言和淫秽信息
拜尔口腔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