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池上楼话春字

温州网–温州日报 2017-05-10 09:07:22
从《说文解字》的角度说开,认为春字的演变过程最能感受“春”所迸发的勃勃生机。
查看评论

  “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为中国山水诗鼻祖、南朝诗人谢灵运在温州时写下的《登池上楼》一诗中的名句。诗句意象清新,浑然天成,深得后人激赏。为此,温州老城区中山公园积谷山西麓凿有一泓水池,临池并建一楼,以作纪念。后人遂称该楼为“池上楼”。

  谢灵运(385年—433年),原名公义,字灵运,以字行于世,小名客儿,世称谢客。谢灵运出身陈郡谢氏,为东晋名将谢玄之孙、秘书郎谢瑍之子。东晋时世袭为康乐公,世称谢康乐。谢灵运曾历任永嘉(今温州)太守。他开创的山水诗,把自然界的美景引进诗中,使山水成为独立的审美对象,从而使温州成了中国山水诗的发祥地。

  其实,所咏“池上楼”原址在老城区东公廨清末温州中学旧址(今温州实验中学内),后毁。清道光初,邑人张瑞溥辞官回归故里,在积谷山西麓购地,增筑“春草轩”“怀谢楼”“鹤舫”等,取名“如园”。园内有假山、奇石、回廊,并有“青草轩”“怀谢楼”“十二梅花书屋”和“飞霞山馆”。秀丽的风光,招来了许多文人雅士争相吟唱。清代书法家、嘉庆进士吴山尊有联称颂池上楼:“春草池塘仍旧迹,东山风月绘名园。”温州风景名胜也。

  眼下正值暮春时节,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亲临其境颇能体味谢灵运《登池上楼》中“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的诗意。

  那天,几位友人凭栏远眺,一池春色。谈笑风生间,从谢灵运的名句谈到“春”的精神内涵,颇有意思的。我从《说文解字》的角度说开,认为春字的演变过程最能感受“春”所迸发的勃勃生机。

  “春”是个会意兼形声字。《说文解字》曰:“春,推也。从艸,从日,艸春时生也,屯声。”《说文解字》是东汉著名经学家、文字学家许慎一生最经心之作,也是中国第一部系统分析汉字字形和考究字源的字书。在许慎眼中,春为有日之日,融融之时,地下的百草发芽,脱颖而出,生机一片。说得没错。可是许君说的是以小篆字形为依据。

  春字在甲骨文中已很常见,而且有多种字形。许君因为未曾见过甲骨文(甲骨文是在他逝世2000多年后的1899年秋才挖掘发现的),以小篆“春”(图1)的字形来说文解字,显然会未能尽言。实际上,甲骨文春(图2)字比小篆要复杂得多,上方是“林”,表示是一片草木;左下角有“日”,为温暖的太阳,大地回暖;当中是“屯”,为艰难的意思。“屯”不仅是声符,还有义兼的作用。

  屯,《说文解字》曰:“难也。象艸木之初生,屯然而難。从屮貫一,屈曲之也。一,地也。《易》曰:‘屯,刚柔始交而难生。’”就是说,屯,为地下的草木之初生,好不容易破土而出。屮,就是草字,为草木初生时的状态。当中的“丨”(gǔn,音似衮),上下贯通,引而上行,如草木克土,旁边则有枝有茎的意思。但屮读chè(音似澈),与草读cǎo有别。不过,温州方言中,草字仍读chè,可能保留着古音。“一,地也。”段玉裁《说文解字注》曰:“《说文》多说一为地,或说为天,象形也。”因此,屯像艸木之初生,屈曲而生,确为艰难。这是屯的本义。“屯”作为春字的部件,亦为声符。有学者认为,屯字后来引伸为屯兵驻札的意思,因为百草萌芽,向下扎根。也有学者认为,屯字,如同古人纺纱屯线的把子,便有了聚集的意思。不过,这都是引伸义。

  再回到说春字。甲骨文到许慎年代看到的小篆,中国文字还经历了一个金文阶段。金文是指铸造在殷周青铜器上的铭文。由于周朝把铜也叫金,所以铜器上的铭文就叫做金文,又称钟鼎文。金文的春字,与甲骨文时代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字形从原来的左右结构调整成上下结构。如(图3)上为艸,表示绿草;中为屯,意思为生根发芽;下为日,则为日暖。因此,许慎看到的小篆字形,与甲骨文不一样。小篆“春”承续了金文字形,除保留了“日”之外,其他部分也都看不出来了。

  尽管其字形有别,而春为大地回暖,草木初萌,自然界新的轮回伊始的本义一直没有变。可见,先民对春的认知是很高明的。

  暮春登临池上楼,遥想当年谢灵运久病初起,池塘上的春草突然触动了他,使之感受到春天万物勃发的生机。这是春的魅力,也是春的给力,他信手拈来得到了清新之句,对我们思索春字内涵颇为有益。我想,即便像谢灵运这样政治失意,心怀苦闷的诗人,也能被外面一派浓郁的春意所感染。这是春迸发的感染力。人们向往的春,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金辉

下载

本文转自:温州网 66wz.com

N 编辑:叶双莲责任编辑:黄作敏 举报网络谣言和淫秽信息
拜尔口腔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