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回归20周年 看三代温州人不一样的香港故事
温州网讯 三位不同年代的温州人,三种不一样的“香港印象”。香港回归20年,温港两地交流日益频繁。昨天,林巧霞、汪一新、曾棒讲述自己的温港故事。
林巧霞60后 温州鹿城人浙江爱玛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
20年前坐车一天才到香港 现在温州直飞只要2个小时
“那时候先从温州坐大巴到深圳,再从深圳坐火车到香港。一整天坐下来,人都坐瘫了。”林巧霞说,1985年她孤身一人前往香港投靠姑妈,当年去香港的种种艰辛,让她印象特别深刻。
2013年1月25日,由香港港龙航空有限公司执飞的KA791号航班,降落在温州国际机场,首条温州直飞香港的定期航线正式开通。温州直飞香港定期航线的开通,对于林巧霞来说,是一件大喜事。“现在我回香港办事,基本都是直飞,2个小时不到,就到香港了。”
林巧霞继承了温州人不怕苦、敢创业的精神,扎根香港后做了近30年的贸易。之后把事业重心移回老家,在温州创办了多家企业。她说,二十多年过去,提速的不仅是温州到香港的往来时间,还有温州办事部门的工作效率。
2015年,林巧霞为自己在温的一家企业办理营业执照,出乎她意料的是,证件很快就办好了。“以前我在温州要办齐企业的营业执照,需要跑好几个部门,提交十几份材料,还要等好多天。但现在几天就能办下来了。”林巧霞笑着说,“听说现在温州在推进‘最多跑一次’,相信就更快了。”
汪一新80后,温州鹿城人温州城建集团董事长
香港市场操作透明高效 企业酝酿在港交所上市
温州城建集团目前在港交所做上市前期准备,上周,该集团董事长汪一新刚从香港回来。在香港,他接触了很多律师事务所和券商。他说,“香港市场操作透明、高效。”
温州城建集团有限公司前身系温州中城建设有限公司,历经十余载,从一家只具有三级施工资质的企业,发展为具有国家房屋建筑工程施工总承包特级资质的集团(公司)。今年3月28日,温州城建集团港股上市辅导签约仪式举行,这标志着该集团借力资本市场领航建筑市场的计划正式启动。
“在香港街头,时不时就能看到交易所的招牌,真的是比超市还多,都说香港是全球金融中心,名不虚传。”谈及对香港金融业的印象,汪一新满是赞许。2016年港交所新股上市集资金额总计1953亿港元,居全球市场首位。
20年来,不仅仅是越来越多的温州企业到香港发展投资,也有大量港资涌入温州。来自温州商务局的一组数据显示:2015年至今,我市来自香港的项目数39个,占比29.32%;合同外资56716万美元,占比23.9%;实际外资28411万美元,占比54.45%。
曾棒90后温州洞头人 香港中文大学研究生
深厚的“社工文化”吸引了他 “温州麦在HK”群有近200人
“好几个在香港的温州老乡说,要一起去看解放军驻港部队军营开放活动,可惜我在杭州有事,不能回去了。”这几天,曾棒的微信朋友圈不断出现香港回归二十周年的信息,让刚刚离开香港的他又开始怀念。
曾棒从小就对社工服务感兴趣,本科毕业时选择香港中文大学的社会服务管理专业。“香港的社工文化很发达,体制也很完善,这是我选择来香港读研的原因。”在香港,每562人即有一位社工,远超发达国家水平。经过长年积累,香港的社工管理模式和运作经验已经非常成熟。
“很多人对社工不了解,把他们等同于内地的义工或居委会的大妈,这是一个天大的误解。”曾棒说,在香港,社工是一个必须经过严格的资格认证的职业,就像会计师或律师的资格一样。
2015年8月,曾棒成功考取香港中文大学社会服务管理专业研究生。“正式去香港前,我就在网上查温州人在香港的组织,没想到真的被我找到了。”这个名叫“温州麦在HK”的群,目前一共有199名成员,大部分是在香港读书的温州人,几乎包含温州的11个县(市、区)。
“我刚加这个群的时候,只有十几个人,2年多过去,就有两百号人了。”曾棒表示,群里大部分人的专业集中在金融和医学,群里也会经常组织活动。“有时下课走在校园的小路上,偶尔会听到几句温州话,那感觉真是太亲切了!”
来源:温州都市报
记者谢宾祥
本文转自:温州网 66wz.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