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嘉县】暖人心,创“温”城
今年八月,先有温州全城参与寻找因身患绝症,不愿拖累子女而离家出走的戴姓老人,后有温州松台街道桂柑社区推出移动“亲情车位”,专门为回家看望父母的子女提供两小时的免费车位,诸如种种平淡无奇的小举动,在不经意间给这座清冷的海滨城市注入了一股暖流。
温州人,向来就被贴上了“敢为天下先”“精明敢干”诸如此类的标签,而近年来除却这些,逐渐也出现了“暖心”、“温暖”这样新潮靓丽的新型标签。的确,随着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加强,一改以往在经商这条大道上“一往无前”的行为,更多的人在这条主大道上开辟了“支路”,而这些支路最后都不约而同汇集到了“暖心”的终点。
须知,这种暖心,是一个人的暖心。对于一个身患绝症,已至暮年的老人,彼此素不相识已经不重要了,每个人都献出自己的一份绵薄之力,每个人都希翼着自己的参与能给这家人带来希望,这是一种社会的担当。这种大爱之举像一轮暖阳,既温暖了戴姓老人,也温暖了每个公民个人。正如爱因斯坦所言:人只有献身社会,才能找到那实际上是短暂而有风险的生命的意义。每一个人都在奉献中充实了自我。
当然,这种暖心也绝不只限于一个人的暖心。寻找老人,不是一个人的寻找,而是全城出动。一个人的力量终究是微薄的,正如无数的细流才汇成了江海一般,无数人的小举动才能汇成大爱。这种行为的背后,彰显的是一群人的共同体意识,是一个城市的文明。改革开放,让温州披上了光鲜亮丽的外衣,但是,要创建一个城市的文明,仅有“外衣”是不够的,内在的精神亮丽更是不可缺少的。而塑造一个城市的内核,仅限于一个人或是一群人是远远不够的,只有全城出动,每一个人都“发功”,让暖心成为习惯,才能打造一个“内外兼优”的小城。显而易见,在暖心这条路上,温州人已经越走越远了。
暖心不仅出现在每个人的身上,一个社区也是一个个体,也拥有温暖他人的伟大力量。温州松台街道桂柑社区推出的移动“亲情车位”,在平凡中也彰显了大爱。它让爱心的暖流涌入了每一个回家探望老人的子女心中。要读懂一座城市,不仅要看它楼有多高,更要看它的人文情怀。“亲情车位”比不上高楼大厦的宏伟,但却是更切合需求,直击人心的。时代在发展,社区在进步。但是无论如何,社区的进步都黯淡不了“暖心”的星光。每个社区都在不经意的创造中激发大爱。
暖心赋予了发展以新的内涵。在过去的三十年里,温州人敢为天下先,创造了经济的奇迹,以卓越的经商才能闻名于天下;在未来的几十年里,温州人同样不甘落后,在保持经济奇迹的同时,努力发散心灵的光芒,让暖心成为一个人的习惯,成为一个社区的习惯,成为整个小城的习惯!
直至——暖心这一标签经久不衰。
点评:
赞也!让“暖心”成为“温州习惯”
网评《暖人心,创‘温’城》,赞美温州人的一项项“暖心”之举,并呼唤“让暖心成为一个人的习惯,成为一个社区的习惯,成为整个小城的习惯”。
这个呼唤“呼”得好,值得点赞。
暖心,理应成为温州市民的习惯。市民个体是暖心的主体,只有每一个市民都习惯于暖心,整个温州才能满满暖心。先贤曾云:“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吉人为善,惟日不足”。作为温州市民,更要领“暖心”风气之先,无论做什么工作,无论什么身份,无论多大年纪,无论在什么地方,每个人都要充满爱心,习惯于做暖心之事,“勿以善小而不为”,让暖心之举成为自己的日常生活。
暖心,也要成为温州每个单位的习惯。每一个社区、每一个部门、每一个企业,以及大大小小单位,都要常做暖心之事,多出暖心之举,善行暖心之为,让群众从一个个细微之事,以及应行的大义之举,感受到来自社会的满满爱心。
暖心,更要成为整个城市的习惯。温州已经以善商之城名闻天下,如今更要以暖心之城名闻天下。要让暖心成为温州的新风情,成为温州的新习俗,“习俗移志,安久移质”,“居楚而楚,居越而越,居夏而夏”,意义极为重大。政府要以积极的政策推进暖心之城建设,让整座城市处处充满暖心之爱,时时都能见到暖心之手。
祈盼,“暖心”能尽快成为温州社会的新习惯、新习俗!(胡方松)
本文转自:温州网 66wz.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