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顺县】凭借两个东风,助力温州经济扬帆启航
每每与他人聊起温州时,对方都会说:“温州人啊,厉害,很会做生意。”而媒体更是将温州人冠上“中国犹太人”的称誉。八十年代,温州人走南闯北,凭着能吃苦、敢冒险的特质,取得众多瞩目的成绩;留在本土的温州人也不甘示弱,搞作坊、办厂子,小日子过得红红火火。1986年开始,温州一跃成为浙江仅次于杭州、宁波的第三大经济总量的地区,“铁三角”一词就来源于此。但自2004年起,温州与杭州、宁波的差距开始拉大,2011年,大范围房价腰斩事件更是让温州成为全国的关注中心,一时间,媒体上涌出大批讨论“温州现象”的文章。温州炒房团、经济增长速度放缓、企业主携款逃跑、劳动密集型企业频频爆发危机等等现象,极大地影响和动摇着温州在浙江“铁三角”中的地位。
是什么原因导致温州在短短数年时间有如此巨大的反差?首先和转型滞后恐怕脱不开关系,上一辈的温州人靠着夜以继日、勤快肯干创造了经济飞速发展的奇迹,但随着人口红利衰退、人工成本上涨,劳动密集型产业的优势消失殆尽,在赛跑中产业转型落后于他人。其次和经济脱实就虚有莫大关系,第一代温州人老了,有财富了,于富足生活中成长起来的新生代们,吃苦精神淡化。加上2000年开始的全国房价快速上涨,房产的暴利模式形成虹吸效应,吸走了大量资本,影响到了实体经济的发展:一是导致很多企业家不愿踏踏实实地经营实业,转而投身资本市场;二是使得众多实体业资金来源渠道收窄,资金成本提高。那么,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如何巩固提升温州在浙江“铁三角“地位,私以为,要借好两个东风。
借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东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解决温州经济困顿的一剂良方。对融资资金要素进行改革,建立政府引导基金,给科技型创新型企业提供资金支持;健全市场化资本补充机制,加强对上市企业监管,鼓励社会资本通过市场化的手段对企业进行资本投资,协助企业转型升级;全面简政放权,做好市场的服务者,减少审批程序和项目,降低企业负担,鼓励创新;强化“最多跑一次”改革,减少企业办事成本,提高政府服务能力和水平,做好市场秩序维护;加大温州地区教育改革力度和教育投资,提高未来劳动力人口素质;开设“现代企业管理班”,通过多种方式的课程学习、实践,优化企业主导者的知识结构,指导引入职业经理人这种新企业管理者,帮助企业摆脱家族企业的一些弊端……通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优化投资环境,鼓励新产业、新技术高端产业入驻温州。
借好调控房地产的东风。“有恒产者有恒心”,中国自古就重视置业,旺盛的需求使得房价节节攀升,也吹大了房市泡沫。过高的房价,不仅不利于实体经济发展,同时也打消了各类人才落户温州的愿望。实践表明,实业才是一个城市房价的支撑基础,房价过低或过高都会对一个地方的经济产生不良影响。雄安新区的建设本质上就是一个土地储备的高级典型实例,可以适当参考土地储备制度,将未来十多年的用地先行进行储备,利用时间差给予地方政府协调处理政策、征地等,可减少冲突,减少征地支出,更可给规划更宽松的时间,更能施展拳脚。将目光放长远,利用现在相对低成本征来的土地,还能在以后的发展中抑制住地王现象,减少土地开发成本,后期再根据实际情况配合限价房、与政府共有产权房、廉租房、租赁房等等政策措施,使得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有利于留住各领域内的相关人才。
我们要汲取经验教训,重鼓信心勇气,凭借两个东风,吹起改革发展的新旗帜,继承老一代温州人的精神,埋头苦干图发展,扬帆启航展宏图,再创发展新优势,站稳“铁三角”。
本文转自:温州网 66wz.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