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孙三代接力村支书 带领西炉村走上致富之路

温州网 2017-12-11 07:33:00
30多年来,三代人接力西炉村村党支部书记岗位,带领村民致富,致力于乡村发展。
爷爷周吉楼(左二)、儿子周益朋(右二)、孙女周姗姗(左一),祖孙三代村支部带领西炉村走上致富之路。 黄伯希 摄

  温州网讯 冬日大雪节气已过,暖阳裹着冷风。站在村口,永嘉县鹤盛镇东炉村党支部书记周仙琴目光越过群山,遥望山对面西炉村陆续建起的新楼和热闹的人气,眼里满是羡慕:“同样的起步,我们落后西炉村太多,他们村这些年发展主要是领头人周吉楼一家。”

  300多年前,原鹤盛溪边居民迁到溪岸东西两座山上,于是有了西炉村和东炉村。“西炉西炉山,山岭真难爬,田上无粮采,米缸靠在乐清芙蓉间。”这是上世纪80年代,西炉村的写照。如今的西炉村,却是周边村庄艳羡的经济强村。对西炉蝶变最有发言权的,是周吉楼一家祖孙三代人。30多年来,三代人接力西炉村村党支部书记岗位,带领村民致富,致力于乡村发展。

  爷爷村支书:

  一条山路解决村民温饱

  西炉村有700余年的红柿种植历史,被称为永嘉红柿的发祥地。“上世纪80年代初,村民们肩担红柿或柴火,到乐清芙蓉换粮食,还常常上顿不接下顿,填不饱肚子。”对于当年村里的贫困,81岁的周吉楼记忆犹新。

  1982年,周吉楼担任西炉村村党支部书记,高中学历的他,是当时村里的文化人。

  要想富先修路。可要建一条山脚至村里的盘山公路,需要30多万元,这在当时是个天文数字。在周吉楼多次动员下,全村人最终决定集体修路。除把一部分红柿收归集体所有筹资外,每个劳力还要出30个工时。

  1990年,历时三年的建设,3.6公里的盘山公路通车。“路修到一半,当时的永嘉县委书记来村里调研说,靠山吃山,要发展绿色经济,还鼓励相关部门支持我们发展。”小村陆续实现通路、通电,也引起政府部门的关注。

  公路修成后,西炉村的红柿顺利出山。村民温饱不愁了,钱袋子也逐渐鼓起来。周吉楼带领村里能人们,发展了红柿基地、杨梅基地等,尝试农业综合开发。

  “西炉西炉山,道路平坦坦,满山鲜果采,生活胜仙境。”一时间,西炉经验迎来各地关注和取经。小村的发展,也让周吉楼自己走出了村庄,成为省级劳模、市人大代表等,眼界打开,让西炉村有机会争取到更多助农富农政策。2005年,周吉楼“退休”时,西炉村人均收入达到4000多元。

  父亲村支书:

  从卖柿子改成卖风景

  “我在山西做了十多年木匠,村里人都说,现在村里发展的机会多,不用背井离乡,在家也能致富,我就回家发展了。”随后,周吉楼儿子周益朋接过带领村庄发展的重任。

  但是,2010年前后,“吃红柿易得结石”这一夸张说法在坊间流传。西炉红柿遭遇“滑铁卢”。卖不出去的红柿一度挂在枝头烂掉。看不到盼头的村民们,开始砍掉自家的柿子树。

  主业发展遭遇瓶颈,周益朋心里着急。但他发现楠溪江挂在枝头的红柿,有摄影爱好者来拍照。“我制止了大伙砍柿树,并对村集体的红柿进行承包,要求每年小雪节气才采摘,之前留在枝头作风景。”打造红柿摄影基地和旅游观光园的念头,在周益朋心中萌芽。

  在永嘉县政府的支持下,西炉村定期举办红柿文化节。西炉红柿,实现了从卖产品到卖风景的成功转型。随之而来的人气,带动了其他农产品的销售。

  红柿属于季节性产品,为改变产业结构单一的现状,扩宽农民收入渠道,周益朋带领党员干部多次前往台州黄岩等地实地考察,引入东魁杨梅、枇杷、水蜜桃等新品种,欲借助村里的知名度,打造水果特色村。

  为了让村民看到品种优化的好处,周益朋和党员干部带头锯掉了自家的杨梅,将东魁杨梅枝条嫁接上去。并组织成立永嘉县东皋红柿专业合作社,合作社与社员签订保护价收购合同,为村民利益加了一层“防护罩”。

  自2011年以来,西炉村不断完善基础设施,扩宽环山公路,修筑红柿杨梅基地公路,架设基地内的电力水利设施,建设休闲广场、新建办公楼、农家书屋、道德讲堂、老年食堂等。小村实现了经济和环境的“双丰收”。

  90后村支书:

  探索“乡村旅游+”经济

  如今,西炉村共有红柿700余亩,杨梅1500余亩,年产值达875万元。其中为村集体所有的红柿基地350余亩,杨梅基地380余亩,含一处130亩的红柿采摘旅游观光园,年吸引游客达20000余人次。新引进“亚林36号”甜柿良种100亩,投资85万元。年村集体收入38万元,人均收入达12160元。

  今年2月,换届选举时,90后的周姗姗以全票当选村党支部书记,顺利接过了父辈的接力棒。

  “我大学刚毕业,村民们支持我,一方面是希望年轻人能带头发展,一方面是对我爸爸和爷爷的信任。”周姗姗说,从小在饭桌上,谈论最多的,是村里的大事小事。如今,依然会有村民在饭点到周家找“周书记”, “三位书记”家的饭桌也是办公桌。

  周姗姗说,爷爷总是告诫她,除了一心一意为村里办事,还得不怕吃亏,不怕吃苦,不怕受委屈。从父辈的创业,到今日的守业,如何创新?这位新上任的村支部书记觉得一定得做好长期规划,实践才更踏实。

  周姗姗大学学的是国际贸易专业,她的新思路是要在父辈的基础上,做“乡村旅游+”和电商平台。今年,西炉村对集体山场计划以股份的形式投入,壮大集体经济规模;规划在雁楠公路边村入口处修筑通往红柿观光园的健身步道,打造水果交易市场、民宿、农家乐等,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和乡村旅游。

  在西炉的示范效应下,当地不少村庄暗自较劲。在鹤盛溪对岸的东炉村,今年,也首次通过“拍卖”采摘权,将村集体的红柿保留在枝头,供游客摄影,吸引了大量游客。“明年来玩就能有吃、有住,我们东炉资源禀赋不比西炉差。”发展起步虽晚,不过,周仙琴和村民们很有信心。

  来源:温州日报

  记者金朝丹

  报道组黄伯希赵苑翔

下载

本文转自:温州网 66wz.com

N 编辑:诸葛之伊责任编辑:董晶亮 举报网络谣言和淫秽信息
拜尔口腔医院
  • 1
  • 2
  • 3
  •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