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矾矿入选第一批国家工业遗产拟认定名单 入“国家级”大名单需具备5大条件
温州网12月22日讯(记者 温婉) 近日,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公示第一批国家工业遗产拟认定名单,11个入选项目,温州矾矿名列其中。
温州矾矿成立于1956年,位于“中国矿山井巷业之乡”苍南。当地采炼明矾始于宋末元初,其开创的“开采-煅烧-风化-溶解-结晶”整套工艺流程保留完整并沿用至今,是明矾采炼技术“活的教科书”,其衍生的采矿、爆破、掘进、冶炼等技术,为中国矿业发展作出了贡献。
作为近现代工业遗产与乡土建筑的集合体,该处遗留的矿洞、建筑、设备、民居等反映了不同历史时期的风貌,形成了“因矿成镇、镇矿融合”的独特布局。
科普:什么样的工业遗产才能进入“国家级”大名单?
据了解,申请国家工业遗产的项目要具备5大条件:
①在中国历史或行业历史上有标志性地位,见证了本行业在世界或中国的发端、对中国历史或世界历史有重要影响、参与中国社会变革或与重要历史事件及人物密切相关,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
②标志了工业市场技术的重大改革,反映某一地区、某个历史时期特殊的工艺流程或对后来的科技发展产生重要影响,具有较高的科技价值;
③形成了特色突出的工业文化,对当时社会经济和人文发展有较强的影响力,反映了同时期社会风貌,在社会公众中拥有强烈的认同和归属感,具有较高社会价值;
④代表特定时期或地域的工业审美风格,其规划、设计、工程展现特定历史时期的工业风貌,对工业后续发展产生重要影响,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⑤形成了良好的保护和利用工作基础,有较强的示范作用。
新闻+
寻炼矾历史,还看浙南风韵
明矾,在生活里到处都会用得到,然而,你却未必知道明矾之都就在苍南。苍南矾山,占据着全国百分之八十和全球百分之六十的明矾储量。拥有600多年采炼明矾历史的矾山,名列世界明矾石矿山之首,被称作“世界矾都”。
温州矾矿成立于1956年,历史上当地采炼明矾始于宋末元初,明洪武年间始有文献记载,至清光绪年间成为世界规模最大矾矿。
矾山矾矿遗址位于苍南矾山镇福德湾村的鸡笼山北坡,由5座煅烧炉、1座烧水高炉和生产作坊等组成,占地约5000平方米,见证了矾业生产与商贸发展过程,是难得的矿业生产遗址。
与旧址相连的福德湾老街民居,是矿业经营者与矿工居住区,炼矾祖师陈窑主的牌位与塑像立于老街石宫内。
福德湾
矾山镇南侧的福德湾,正是随着矾业的发展形成的村落。这座因矾而生、因矾而兴的村落,成了温州最南端县城里历史遗留下的风韵美景,从而走入了很多人的视野。六百多年的明矾采炼历史,不仅留下了较为完整的矾矿遗址,也遗留下大量可供参观的矿洞、街巷及村落民居。
福德湾村始建于明洪武八年(1375年),整个村落沿鸡笼山而建,坐南朝北。绕着村子走一圈花不了太多时间,但却可以让人对当地矿工如何神奇地将石头化为晶莹剔透的明矾有一个大致认识。这个小小的村庄,却足够强大的支撑起了引人为傲的光辉历史。
村里,散落着炼矾遗址,有最早的采矿洞口雪花窟,有担负着明矾运输和村民生活出行的挑矾古道。炼矾炉由基座、炉室、投料室及烟囱四部分组成。炉身由青石堆砌而成,炉基则用花岗石砌筑,上小下大,呈圆锥形状。炼矾炉遗址的存在是福德湾古村独特的标志,也是历史的见证。
挑矾古道漫悠悠,这个因矾而建的苍南古村落,以其布局、建筑、矾矿入选“中国首批传统村落”“第六批中国历史文化名村”等名录。
福德湾主题邮局
福德湾主题有一家主题邮局,是将矾矿与邮局相结合的产物。里面有以“世界矾都”——矾山为主题的邮票、炼矾工艺为主题的明信片和老邮筒等300余种邮政传统元素,给古村添上不少文化名色彩。
矾山矿石馆
在矾山矿石馆,陈列着种类繁多、形状各异的矿石。这里记载了矿业劳动者的生产和生活历程,见证从古代、近代直至现代中国矿业发展的进程。
本文转自:温州网 66wz.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