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古建筑罕见之作!波浪形的山墙上还有深深浅浅的墨晕
文保工作人员在恢复厉宅山墙的墨晕徐之朋/摄
温州网讯 记者昨天从市文物保护考古所获悉,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厉宅零星维修已经接近尾声。在维修过程中,文保人员发现厉宅的山墙顶部有墨晕,这在温州的古建筑中非常少见。文保部门工作人员经过努力,恢复了山墙的原有模样。
厉宅位于市区瓦市巷36弄3号,建于十九世纪下半叶,占地1795平方米,建筑面积2249平方米。分南北两部分,北部五开间,建于晚清;南部七开间,建于1912年。共有9个院落,四个出入口。侧院布置一小园,园内布置花坛、水池、假山,环境优美。南面庭院二楼,梁架结构穿斗式,三面回廊,拼花美人靠。门台中式,侧面仿西式符号建筑。斗拱、花窗装修精致,山墙形式及窗户装修按照西方建筑风格。厉宅中西合璧,为温州开埠后中西建筑艺术互相融合的典型宅居建筑之一。去年11月末,厉宅开始局部抢修。
山墙,即房屋建筑的左右两边之墙的上端与前后屋顶间的斜坡,形成一个三角形,似古体“山”字,因此得名“山墙”。山墙的墙头形制多种多样,有三角形、马头墙式、观音兜式等样式。由于紧邻福建,温州建筑中,观音兜式山墙较为多见。同时,温州开埠较早,受西方建筑文化的影响,温州产生了融入西方涡卷等元素的观音兜式山墙,而厉宅山墙正是其中的代表。
市文物保护考古所有关负责人透露,温州古建筑的山墙,一般都是“青砖立砌、蛎灰抹面”。但在对厉宅进行修缮前的检查时,发现厉宅的山墙处理非常有特色,用蛎灰抹面后,还有墨晕:沿着波浪形的山墙,先有一条宽约1厘米的深黑色线条,接着是一条宽约2厘米的浅黑色线条,再是宽约1厘米的留白。接下来,又是深黑、浅黑的线条,远远望去,非常漂亮。
为了恢复山墙的原来面貌,工作人员用自制的工具绑上铅笔打底,再用深黑、浅黑两种颜料仔细刷涂,经过多方努力,昨天终于将其全部恢复。
温都记者 刘彩玲
本文转自:温州网 66wz.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