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媒体走转改】丈夫签署捐献协议妻儿成志愿者 温州器官捐献人数逐年增加

温州网 2018-02-04 09:01:00
就温州而言,从2012年到今年,总共有六七十人捐献器官,平均每年新增10至15例。
陈东岚与儿子签署捐献协议。瑞安市红十字会供图。

  温州网讯 “我们离开后,身上能救人的器官,都可以拿走,如果帮不到人,也可以为医学研究做贡献。”

  昨天,瑞安的陈东岚对记者说,她和家人,目睹过年轻病人因等不到器官移植,生命逐渐逝去的悲剧,也接受过陌生人不图回报的善意,为给那些挣扎在绝境中的患者送去希望,她和家人决定先行动起来,给更多有志于捐献遗体但还下不了决心的人鼓一鼓气。

  1月31日,陈东岚与儿子来到瑞安市红十字会,分别成为了人体器官(遗体)捐献志愿者和造血干细胞登记捐献志愿者。

  3个月前,陈东岚的丈夫胡先生已先他们一步,签署了人体器官(遗体)捐献协议。

  目睹年轻病友逝去

  思考起捐献的意义

  陈东岚今年47岁,她是瑞安市的人大代表,也是瑞安市莘塍二小的副校长,当了半辈子的老师。

  去年9月份,她的丈夫胡先生因病在杭州住院治疗。

  病房里一名年轻病友的遭遇,令他们感触颇深。

  这个病房里的病人,都因血液系统方面的疾病饱受摧残。及时得到供血,是他们维持生命的方法。

  可由于缺少血小板,病患家属们经常要自己想办法找血,很多时候病患的绝望不是因为缺少治疗费,而是因为血荒和缺少合适的器官。那名病友只有30多岁,因为缺少血小板,病情日益恶化,又由于迟迟等不到眼角膜移植,逐渐看不到这个世界,最终在痛苦中离世。

  心疼之余,教师出身的陈东岚很想做些什么,减少周遭的冷漠,“中国人有这么多,还会有病患缺血,器官移植者也很少,说明这方面还要做更多的宣传工作。”

  丈夫签署捐献协议

  妻儿也成为志愿者

  去年10月份的一个傍晚,晚饭过后,陈东岚坐在丈夫身边,聊起遗体捐献的事情。

  20多年的相濡以沫,胡先生很快听出妻子话里的意思,他也早有这方面的想法。这一家人当即在家庭微信群里讨论起来,远在外省求学的儿子小胡,也支持父母的善举。

  令夫妻俩骄傲的是,小胡很爽快地答应了捐献造血干细胞,他们欣慰地看到,养育22年的儿子真的长大了,陈东岚说,善良是留给儿子最好的精神财富。

  1个月后,还在杭州治疗的胡先生联系了省红十字会,签署了人体器官(遗体)捐献协议。

  今年1月31日,陈东岚带着放寒假回家的小胡,一起来到瑞安市红十字会,分别成为人体器官(遗体)捐献志愿者和造血干细胞登记捐献志愿者。

  “需要救助的人有那么多,可志愿者这么少。通过这个行动,我希望能改变身边人的伦理和传统观念。登记捐献,是给自己、也是给别人一个延续生命的机会。”陈东岚说,这段时间,她一有机会就鼓动身边的亲友,一起做这件有意义的事。

  “瑞安这家人像一场暖风,温润了这个寒冬。”瑞安市红十字会的工作人员孙晓波说,看到这家人的善举,同事们都被深深地感动。

  数百患者等待移植

  我市捐献数在增加

  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移植科主任蔡勇说,根据中国卫计委的统计,我国每年约有30万人等待器官移植挽救生命,但每年仅有约1万人可以获得器官捐助,就温州而言,从2012年到今年,总共有六七十人捐献器官,平均每年新增10至15例。

  蔡勇透露,仅在他们医院登记排队等待器官移植的,就还有四五百名患者,由于缺乏器官,医院去年总共做了30多例器官移植手术,就他们了解到的,有30多名温州患者到外地接受器官移植手术。这样看来,缺口依然很大,陈女士一家人的做法具有很大的教育意义。

  他表示,温州与省内金华、衢州、宁波等做得好的地方相比,遗体捐献这方面的工作要慢一些,对“器官回收”的意义了解不深,不少市民还有些避讳。但温州整体趋势是好的,捐献器官的人数这些年越来越多,温州的社会氛围、老百姓的接受程度,都越来越有利于推广器官捐献。

  他说,器官捐献对于医学和社会都有深远的意义,一直沿着这条路走下去是大势所趋,也是不容置疑的。在生命的尽头,还能用自己的余热去温暖需要帮助的人,让他们获得再生的力量,这是件十分有意义的事,是让生命延续、遗爱人间的伟大举措,是使亲人感动、社会铭记的有价值、有意义的行为。

  来源:温州晚报

  记者:叶雄伟

温州新闻网全媒体矩阵

本文转自:温州网 66wz.com

N 编辑:诸葛之伊责任编辑:董晶亮 举报网络谣言和淫秽信息
拜尔口腔医院
  • 1
  • 2
  • 3
  •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