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媒体走转改】捣糕、松糕、箬糕……逢年过节不捣糕,总觉得少点什么
市区大南门,郑世文年糕摊的师傅正在捣年糕
温州网讯 捣糕、松糕、箬糕……年糕摊上各种传统糕点,是春节的“标配“。有这么一拨人,每当春节临近,他们会带着捣臼出门,为更多的人送上浓浓的传统年味。
农历年前,瑞安人郑世文带着他的年糕班来到市区,在大南门农贸市场西侧摆出一个年糕摊。近日,在年糕热腾腾香喷喷的蒸汽中,郑世文和记者聊起了回家的话题。
带着捣臼捣年糕,在大南门摆摊15年
摊前,一个捣臼和一根捣杵,两位年糕师傅把刚蒸好的年糕团子放在捣臼里,两人一捣一揉,配合得十分默契,吸引了不少路人驻足观看。捣年糕的师傅说,这个青石捣臼有200多公斤重,每年从瑞安运到温州市区。
除了年糕师傅和青石捣臼,摊上还摆着陶山的红糖、湖岭的珍珠米,郑世文自家种的芝麻、桂花和自家晒的酱油肉。
“我第一年带年糕班来这里摆摊的时候儿子还抱在怀里。”郑世文边说边指了指在一旁帮忙的儿子,说:“现在他都念大学了。”
15年前,非典刚刚过去的那个春节,郑世文第一次从老家瑞安陶山请来几位捣年糕师傅组成年糕班,拖家带口地来到市区南门摆起了捣年糕摊。那一年郑世文刚过而立,妻子郑建芬才二十出头。此后,每年他们都会带着年糕班来到大南门。
之所以带年糕班到温州市区,是因为那年夫妻俩看到传统捣年糕在市区火了起来,也因为两人对儿时过年捣年糕和年糕软糯甜香的美好记忆。
“16岁那年我刚到温州市区做小买卖,卖过麦芽糖、水果,那年春节在市区鼓楼街旁看到捣年糕的情景,冒着热气的年糕在脑子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因为小时候老家过年也是这么捣的。”郑世文说。
箬糕一蒸需8个小时,师傅夜里轮流休息
农历十二月初三,郑世文和郑建芬开始准备在市区南门虞师里菜场东侧设摊。此前,他们要租场地、搭帐篷、运原料。除了摆年糕和原料的摊子之外,原本就不太宽敞的摊位中间隔出一个几平方米的小房间,里面铺了床,有厚厚的被褥和棉被。郑建芬说,这就是年糕班的宿舍。
“我们一般是农历十二月初过来,摆到正月收摊。”郑建芬介绍,在摆摊的一个月里,夫妻俩和年糕班的师傅们除了洗澡、上厕所之外,几乎不离开摊位。
“松糕炊几分钟就熟了,箬糕需要8个小时蒸才能蒸好,所以箬糕都是夜里做的。”来自湖岭金川的郑师傅说,班里的师傅们晚上轮流睡觉、做糕,直到第二天天亮。
上月底冷空气过境,温州出现雨雪天气,市区夜间气温直逼零度。在那样的寒夜里,这个年糕摊的蒸汽却一直没有断过。
不过,这一个月当中,有一天年糕班是必须回家的,那就是除夕。郑世文和郑建芬的家在瑞安城区,除夕那天他们会早早收摊,去菜场买好鸡鸭鱼肉,回家过年。“过年嘛,总得在家过。除夕赶回湖岭,初一早上再赶过来做糕,每年都这样。”
生意远不及以前 顾客多为中老年人
虽然郑世文的年糕班还保留着传统的制作工艺,但近几年的生意远不及过去。他说,生意最好的时候一天能卖掉500公斤年糕,营业额近万元,这两年生意差的时候一天100公斤都卖不动。
采访时,年糕摊前生意还不错,但顾客多为中老年人。家住大南门的王老伯在郑世文的摊前,给身旁的孙子买了两只甜糕(白年糕)捏成的白兔,小朋友乐开了花。王老伯说,小时候大家生活都很贫苦,过年能吃上一块捣糕(红糖年糕)是最幸福的事情。
“旧社会没饭吃,一年也吃不上几顿白米饭,平时都是吃番薯干。但是过年的时候,家里人一定会用一点米做年糕。大人在捣糕的时候,我们就站在捣臼旁边,时不时偷偷掰一块塞嘴里。”王老伯这样说。
如今,人们生活富足了,年糕却慢慢在人们的餐桌上消失了。
家住市区的郑阿姨年前都会到摊上买二十个“元宝”,但并不是用来吃,而是发给正月里过来拜年的亲朋好友,“过年时发给过来拜年的儿孙图个吉利,也增加一点年味。”
采访时,一名年轻人来到摊前,让郑世文给他做十块“捣糕板”。郑世文拿出热腾腾的捣糕,放到刻有状元花纹的木制印版里,压出了一块块板状的“捣糕板”。这名年轻人说,是长辈托他买的,但不是买回去吃的,过年老家祠堂里用。
“现在拿起手机,什么吃的都能叫店家送,爱吃捣糕,或者说会吃捣糕的人只有年纪大的人,如果年轻人也喜欢吃,我的生意肯定就不止如此。”郑世文说。
为了吸引更多客人,这些年年糕班除了捣年糕之外,还卖起了松糕、箬糕、牛肉干等。年糕的形状也做得越来越丰富,有金元宝、鱼、虾、鸳鸯、十二生肖等。
对话
记者:明年过年还会到市区捣年糕吗?
郑世文:这块场地摆摊子是要审批的,明年能不能摆还不知道。如果可以摆的话,应该还会过来。另外,这还要看利润,我一个班七八个人,吃住都在市区,场地还要缴纳一定的卫生费。现在吃捣糕的人少了,如果没有利润,这个班也很难继续组下去。
记者:这个年糕摊你还准备摆多久?
郑世文:如果有钱赚我会一直捣下去,这种传统手艺如今只有我这代人愿意做了。像我两个儿子,一个在念大学,一个已经出去工作了,他们今后应该会从事其他行业。我能捣多久就捣多久吧。
记者:不打算把这项传统手艺传给两个儿子吗?
郑世文:会教他们的,就算他们不靠这个养家糊口,逢年过节在家不捣个年糕,过年总觉得少了点什么。年糕年糕,年年高嘛。
记者:今年新春有什么愿望?
郑世文:希望市民都来尝尝我们年糕班的传统捣年糕,也希望温州人不要忘记过年捣年糕这项传统。
来源:温州都市报
记者:戴玮/文 郑鹏/摄
本文转自:温州网 66wz.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