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网络媒体走转改】原来塘下30岁和60岁的池姓人这么过大年初一!

【网络媒体走转改】原来塘下30岁和60岁的池姓人这么过大年初一!

2018-02-16 18:55:00

  和往年不一样,今年,60岁的塘下前北村人池万松的过年方式有点特别——在大年初一这天,和百余名塘下池姓“同根”相聚,一起祭祖、参加仪式。

  原来,20世纪80年代起,塘下前池就有个风俗,每逢大年初一,塘下30岁和60岁的池姓人都会齐聚前池,叩拜祖先,举行而立之年和花甲之年的仪式。“30岁在我们这儿又叫‘小60岁’,三十而立,提醒族人需自省、努力,六十花甲,提醒族人要敬老、爱老。”前池老人告诉记者。

  据了解,前池原为一个村落,后分为前桥、前丰、前进、新前、前北5个行政村。在这5个村里,居住着塘下绝大多数的池姓人,目前有8000余人。从前,前池东临大海,“靠海吃海”的前池人便以出海捕捞谋生,并发明“泥塘”、“插签”、“雷网”等捕捞技术,成为特色的“捉涂人”。尽管随着时代的变迁,许多前池人放下渔具,务农从商,但一直以来的勤劳质朴精神越传越旺,每逢过年举办这样的仪式也是为了传承家风家训,弘扬传统美德。

  除夕晚上,池万松一家人准备了丰盛的“过年饭”,有鱼、虾等十样菜肴,寓意“十全十美”,等着第二天一早“开动”。大年初一,在稀稀落落的“开门炮”声中,池万松早早地醒来,换上新西装,戴上喜庆的红围巾,和家人吃了“过年饭”后,就精神抖擞地出门了。“想起今天的仪式,昨晚有点兴奋地睡不着,30岁和60岁的仪式一辈子就两次,30年前而立之年的仪式还历历在目,一转眼,60岁的花甲仪式就在今天了!”池万松有些激动。

  一大早的任务是接同岁族人。怎么接?这里头可有规矩。30岁池姓人和60岁池姓人分头接,其中男女又分开两拨接。今年,60岁的男池姓人共有49名,早上6时许,49位中由出生最小月份的池姓人起头,一一上门去接生日月份更大的,7时30分,在热闹的唢呐声中,49个“兄弟”终于全部接到位。他们戴着统一的红围巾,抬着水果、长寿面、炊糕等,走在街头,别说,还真拉风!这不,不少村民都探出窗户张望,或索性跟在他们身后围观,好不热闹!

  8时许,60岁的一帮人开始叩拜祖先,30岁的一帮人也一一叩拜,表示对列祖列宗的虔诚尊敬,并向一旁90多岁的“族长”、“房长公”握手问好。随后,祭拜祖先的坟墓后,5个村的池姓人分别按照各自村的习俗,回到村里,完成相应仪式。

  池万松和前北村的11个60岁池姓“兄弟”将12样祭品分别装在12个红桶中,按照生日月份大小,十分讲究地排好队伍,朝前北村文化礼堂走,将长寿面、炊糕等分给前北村老人协会的老人们,并在前北村健身公园附近拍集体照留念。“30年前,我们这‘一打’兄弟就曾一起参加‘而立之年’的仪式,30年后,我们又能再聚首,时间荏苒,我们的同根情结从未改变。”池万松感慨地说。

  

  中午,百余名池姓人相聚塘下酒店,觥筹交错,互说家乡、创业、子女……举杯换盏间,是族人相聚的美好时光,是感受血脉亲情的浓浓暖意……

  饭后,戏班开始祝寿演戏,村里的老人都纷纷前来看戏,大伙儿便又扛着水果、长寿面等一一分发给看戏的老人,祝福他们长寿安康。

  “树有根,水有源,老祖宗的传统不能忘。”池万松说,如今,村子里外出创业的年轻人越来越多,宗族同胞能够真正团聚在一起的机会也越来越少,寻根是每一个游子心中的归宿,每年大年初一的“同根”仪式是身份的回归和文化的传承,这样的过年方式不仅有“年味”,还充满“人情味”。(温州网瑞安支站  张洵煜)

本文转自:温州新闻网 66wz.com

新闻中心 编辑:颜弘炜责任编辑:叶双莲监制:张佳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