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安强制注销2301家“僵尸企业” 优化营商环境
温州网讯 作为全省吊销未注销企业处置工作唯一试点,瑞安着眼实现资源要素市场化配置,为正常生产经营企业带来更多政策、资本、人才等惠企享受,全力打造公平正义、规范有序的营商环境。据了解,截至今年2月底,该市共对2301家长期吊销未注销企业发出注销企业告知书,占该市在册企业总量的7.4%。
当地一项调查显示,截至去年6月底,该市登记在册的各类企业共有31045户,其中吊销未注销企业达到3571户,占比超过10%。这些企业长期占用各类市场资源,不仅会错误反映市场信息、影响政府科学决策,也阻碍了要素自由流动和社会信用体系的建立完善,制约了市场竞争的公平有序,对营造良性循环的企业生态环境产生负面影响。相关业内人士透露,按照法律规定,这些企业应启动清算程序,注销登记后彻底退出市场,但在实践中,由于企业解散时人心涣散、管理混乱,普遍缺乏办理注销登记的主观能动性,才产生了这么多“僵而不死”企业。
去年,瑞安召开吊销未注销企业法律处置系列专题研讨会,邀请国内知名法学专家,省市县三级人大、法院、法制办及国家、省、市、县四级工商(市监)部门有关负责人,从学界、立法、执法、审判等不同角度,寻求解决对策。通过梳理,最终形成《瑞安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吊销未注销企业监管办法(试行)》等规范文件,并获当地法制办备案通过。这步“先手棋”,确保了后续改革举措于法有据。
经实地调查摸排,瑞安确定拟强制注销登记的对象范围,并明确和细化了分工。如市监部门负责吊销未注销企业强制注销的具体牵头操作,国税、地税、国土(不动产登记中心)、社保、法院等部门负责协查核对有关税务、不动产、劳资、诉讼纠纷等情况,法制办协助注销过程的法律指导。同时,建立信息交换机制,形成试点改革合力。此外,瑞安还对试点改革设置了行政救济途径,强调企业被强制注销登记后,其清算义务并不因此灭失,以此保护债权人和利害关系人的合法权益。
当地市场监管部门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今年该市将进一步深化改革试点工作,继续清退一批吊销未注销企业,并协助其他新增试点地区探索强制退出的方式。此外,还将探索宣告注销和除名两种新方式,并完善企业撤销登记程序,对于提供虚假住所等失联企业、冒用他人身份证虚假注册等违法失信企业,将尝试予以强制出清,最大程度清除市场主体数据水分,净化市场环境。
本文转自:温州网 66wz.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