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委常委蹲点调研手记:到一线去 到群众中去
编者按:根据省委、市委部署,3月12日至3月20日,市领导全面开展基层蹲点调研活动,深入一线、走村入户,问计于民、问需于民、问策于民。连日来,温州日报陆续推出《蹲点手记》,刊发市领导蹲点调研的所感所思所悟,引起社会各界广泛关注。今天,摘登市委常委的蹲点调研手记,敬请垂注!
让美丽乡村富起来
3月12日,我和办公室的同志轻装简从来到苍南桥墩镇蹲点调研。三月的乡村,春风和熙、桃李芬芳,到处是一片生机盎然的景象。
我们一行骑着自行车沿着横阳支江而下,沿路走村串户,查看重点建设项目进展,走访企业,这种调研的方式多年久违了,感觉颇好!但也有些愧疚,觉得自己坐机关多了,离群众远了。
作为横阳支江的河长,我欣喜地看到,苍南在解决河道防洪问题的同时,较好地考虑生态保护问题,并对截污纳管进行大力整治和建设,水质保护得到落实, “温州第一美丽水道”景色迷人,目标可期。
傍晚时分,我们来到了山清水秀的世外桃源——八亩后村,村干部介绍:这些年环境更美了,百姓收入增加了。借助茶园和村里公园建设这两年村里发展起旅游业,去年有二十多万人次来到村里,昔日安静的小山村变成了人们争相而来的旅游旺地。但我通过走访了解到,来的人多了,没有促进茶叶的销售,全村只有3家农家乐餐馆。我就如何通过旅游开发增加村集体和农民收入和村里镇上的干部作了探讨,我说二十多万人来这里游玩是难得的资源,关键要让他们消费。镇上村里的干部七嘴八舌出了许多点子。我想要是我们能多下基层,和他们多讨论拓思路,也许对乡村的发展是非常有益的。
市委常委、纪委书记、监委主任宋志恒
文化是润物无声的民生
3月13日至15日,我带着对乡村振兴的思索到瓯海区肇山村、横垟村、唐宅村蹲点调研。
在泽雅横垟村的文化礼堂,我在墙上看到几张文化活动的照片,每张照片上都是满满一礼堂的村民,我深深感受到农村群众对文化的强烈需求。在泽雅的唐宅村,我和村干部、村民进行了简单的座谈交流。村民告诉我,现在生活条件好了,村民们最期盼的还是多一些文化活动,虽然建了文化礼堂之后比过去要好多了,但还是希望能够更多一些。其实,这几年我们一直在加大送文化的力度,但是现在看来,仅仅送文化还不够,更重要的是要种文化。
在泽雅庙后村琦君纪念馆,看到琦君的一段文字感触很深,她说“像树木花草一样,谁没有一个根呢?”温州人在外地很多,乡愁就像风筝,越是远离故土的人,飞得越高,也拽得越紧。乡村振兴在发展产业的同时也要让人们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离开之前,村委会主任告诉我,他们要建一个琦君文化为主题的文化礼堂,我认为太有必要了,一定要好好建。
蹲点期间,我一直想寻找一个答案,农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具体有什么需求?蹲点之后,我感觉到,文化就是润物无声的民生,文化是美好生活题中应有之义,乡村振兴战略文化不能缺席。
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胡剑谨
绿水青山的“加减乘除”
“这里有很多绿色生态‘宝贝’”——在水上慢城项目施工现场,镇党委书记颇为自豪地介绍高楼的山水和“一城两镇”规划及12个子项目。作为瑞安西部山区镇,高楼独特的自然生态禀赋,加上良好的交通条件,践行“两山”理论大有可为。
在实地察看走访中,也发现在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划等号之间,存在“三不高”:建设品质还不高,缺乏“高大上”项目来提档升级,离“绿富美”还有差距。农业效益还不高,像洪地村茶叶基地负责人告诉我们,由于品牌打不响,茶叶价格上不去,其他农产品也一样。资源流转程度还不高,土地流转率55%,比全市低8.22个百分点,与浙北差距更大。
如何解决“三不高”问题?我想,要做好“加减乘除”文章。在建设品质上做加法,通过完善规划设计、基础配套等,给绿水青山增添“附加值”。在环境污染上做减法,加快库区移民,深化环境整治,提升生态环境比较优势。在农业效益上做乘法,推进“农业+”融合发展,打响生态品牌,实现倍增效应。在粗放发展方式上做除法,走规模流转、集约发展之路,并邀请有实力有情怀的企业来整体开发,高水平推进乡村振兴。
我相信,起航绿水青山间的高楼乡村振兴,一定会走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阳光道。
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陈浩
民营企业的“舍与不舍”
适逢浙江诚意药业上市一周年,我走进了洞头这家被称为温州医药第一股的民营企业。本以为偌大的企业有相应的“派头”,但令人意外的是,一进企业迎面看到一幢低矮平房,室内拥挤简陋,布局装修让人仿佛回到上世纪八九十年代。
是什么让这家其貌不扬的“老厂”始终青春勃发?简短的座谈,让我感悟良多。其中之一就是企业一直秉持其难得的“舍”与“不舍”之道。
“舍”,是对员工培养、环保设备、质量攻关、技改研发舍得大投入。近三年技改投入达6980万元,占企业利润的36%。中科院上海药物研究所丁健院士感慨说,诚意的厂房是他所见过最旧的,而设备是全世界领先的。“不舍”,是在办公条件、门面装点投入上的舍不得。在企业负责人看来,公司就是一个大家庭,须勤俭持家、艰苦奋斗,除了办公设施几十年不更新外,还规定了夏天30℃以下办公室不开空调,食堂中午12点以后关空调和电灯,一张A4纸必须用完两面……
取舍之间彰显智慧。诚意药业的“舍”与“不舍”,折射的就是温州民营企业家的创业精神、创新智慧。专注实业、坚守初心,才能做好“百年”企业,这是改革开放40年锤炼温商的试金石,也是新时代温州民营经济保持“两个健康”发展的压舱石。
市委常委、统战部部长施艾珠
为温州新一轮的改革发展保驾护航
这次调研,我特地选择了企业多、外来人口多、社会治安相对复杂的双屿片蹲点。
在巨一集团,潘建中董事长告诉我,公司坚持大技改大投入,积极参与相关国家标准的制定,成为外贸鞋业中的龙头企业。在语妍鞋业,“80后”董事长王晶身上充满着新生代企业家的创业激情,他有感于温州营商环境的大幅改观,将企业从广州回迁,并依托温州产业链健全的优势,在经营、设计、管理上努力与国际接轨,正在快速发展、做大做强。座谈会上,中国鞋都的企业家们踊跃发言,字里行间无不透露着对中国鞋都迈向世界鞋都发展的美好愿景。同时,就大家反映的交通、消防、群租房等问题,我都予以积极回应,下步将协调属地专题研究予以重点解决。
调研中,我深切地感受到了温州人的创业创新精神和温州经济凤凰涅槃、率先突围的蓬勃生机。作为公安机关,我们将深化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创新发展“枫桥经验”,抓好服务企业发展措施落实,为温州发展营造风清气正的社会风气和持续向好的治安环境。同时,优化营商环境是一项系统工程,政府要进一步加强城市建设,增强文化内涵,加快推动新旧动能转换,不断推进民营经济向高质量发展攀升。
市委常委、公安局局长罗杰
走好乡村振兴路,需要一批新时代基层带头人
阳春三月,我来到文成县开展蹲点调研。三天时间,有针对地走访了百丈漈、二源、西坑等乡镇。此次蹲点,我有意放缓节奏、放慢脚步,边走访边思考,边座谈边归纳,收获不少。
走访的百丈漈镇下石庄村,是一个古建筑资源丰富的浙南古村落,而就在一年前,这里还是一个历经沧桑、略显衰败的破旧小村。村支书赵小红说:“以前大家都觉得守在这里没有什么希望,青壮年都走光了。这几年,镇里帮助我们加快古村落文化与建筑的保护和开发,县里也把这里作为乡村振兴示范带的重要节点去建设。”漫步在村庄,绿树成荫,春意盎然,古色古香的民宿别有韵味。据赵小红介绍,民宿大多是投资商慕名来开发的,现在一到周末一房难求。她还自豪地说,越来越多外出村民想回村创业和就业。
“乡镇把好舵,我们犁田就有了劲头,群众也就自然而然跟着一起往前推。”一位村干部质朴的语言引起我的共鸣。是啊,乡村振兴,人是根本,最关键要有一群扎根基层、有能力、敢担当的带头人。只要我们乡村两级干部真正把“村”当“家”来看待、来经营,以好项目、好生态招引各方创业人士,这不仅能撬动乡村经济,也能撬动人心。人心振奋了,乡村也真正振兴了。
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马永良
寻路:西部跨越崛起靠什么
踏进前爿村,百年龙榕枝繁叶茂、幽静龙须路曲折蜿蜒,还有静淌的龙溪水,宛如山水画一般。村支部书记程自安在“美丽乡村”建设的荣誉栏前,脸上喜悦满满。他说,我们前爿整村就像是个花园,是省级文化、绿化、宜居的示范村,成绩的取得离不开我们非常有战斗力的班子,老百姓对我们的工作非常支持,人心齐泰山移。村书记的一番话仿佛让我隐约看到了那条要探寻的路。看来抓工作首要的是要强化基层组织建设,配强“带头人”,只要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发展中的任何困难都能够克服,这是其一。
位于南雁荡山景区入口的吴山村,正在全力推进吴山风情小镇的建设,负责人介绍整个项目投资要6个亿。投资产出平衡吗,能形成好的收益吗,我心里在打问号。由此看来,推动地区经济发展,需要大力发展产业项目,项目落地前务必要做好规划的文章,既要空间的规划,避免千篇一律;又要功能的规划,定位科学合理,不能拍脑袋想当然;在此基础上才能“量身定做”产业规划。这是其二。还有一点就是要把环境水平的提升作为目标,谋划建设的项目,可不能只考虑增收的多少,更重要的是生态保护,地域文化的传承、延续,要留得住“乡愁”,质朴的民风不能改,良好的民俗不能丢。
市委常委、副市长陈强
来源:温州日报
本文转自:温州网 66wz.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