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探路者|王均瑶:胆大包“天”第一人
编者按:40年前,温州以敢为天下先的姿态 在中国改 革开放进程中先行先试,闯出一条具有区域特色的创新之路。40年后的今天,温州坚定扛起新时代探路者的使命担当,奋力续写改革创新史。四十载风雨兼程,几 代人筚路蓝缕,我们在回望中,把目光投向这四十年间奋力在改革路上的温州探路者。时光荏苒,也许,先行的探路者们已被淡忘,但他们总是以改革语境下最为坚 韧的姿态,让人肃然起敬,也让我们在向他们致敬中,读懂这波澜壮阔的40年创业创新史。今起,温州新闻网推出《致敬探路者 续写辉煌史》系列报道,今天推出第二篇,敬请垂注。
温州网6月7日讯(记者 张湉 陈亚彰)不久前,温州迎来历史性一刻——温州国际机场T2航站楼正式投用,给市民送上全新出行体验。
欢欣鼓舞的同时,不禁会想起这样一个人——27年前,国家完全垄断民航业的年代,出身草根的他凭借毅力与胆识,硬是在中国民航格局森严铁桶一般的大门上撬开一条缝,成为中国第一位承包飞机的人。
随后,他以敏锐嗅觉和大胆魄力抓住每一次发展机遇,以自己之名缔造出一家超级民企,以探路者形象成就了一段改革创新路上的奋斗佳话。
他便是温州商界传奇人物——王均瑶。
一探:
敢为人先
开创中国民航史私人包机先河
上世纪80年代,正值改革开放之下全民参与商品经济脱贫致富的浪潮兴起。出生于温州市苍南县大渔镇的王均瑶16岁便辍学跟着师傅跑业务卖“不干胶”。
1988年,王氏三兄弟开始远走他乡做生意。在创业过程中,他们几乎是打探到什么有利润就做什么,例如在广州批发牙膏、牙刷,回到温州包装后出售给宾馆。通过经营酒店业、印刷业等,兄弟三人在奔波中完成了资本的原始积累。
但真正改变兄弟三人的命运的,是回乡途中,大巴上的一句无心之话。
1991年春节前夕,25岁的王均瑶与同在长沙经商的几个老乡一起包了辆大巴往温州赶。途中,累坏了的王均瑶抱怨了一句“汽车真慢”。反被同行的老乡打趣道:“飞机快,你去包飞机啊。”
没想,王均瑶把这句玩笑话听进去了。“能包车、包船,为什么就不能包飞机?”
实际上,当时别说包机,就是坐飞机也不是谁都可以,连买机票都需要县团级以上的证明。但王均瑶没有轻易放弃,他独自一人筹划了很长一段时间,而后又进行了长达八九个月的走访、市场调查和跟有关部门沟通。在敲到一百多个图章后,王均瑶承包的温州——长沙的航线真的开通了。
1991年7月28日,随着一架“安24”型民航客机从长沙起飞平稳降落于温州永强机场,中国民航的历史被一个打工仔所改写——王均瑶开了中国民航史私人包机的先河,打破了尚处在“计划经济”时代的中国民航业务的垄断坚冰。
包机的第一年就给王均瑶带来了20万元的赢利。他继而一鼓作气包下全国400多个航班,成立了全国第一家民营包机公司——温州天龙包机有限公司。短短数年,均瑶的包机公司从包租40座的小型客机到包租200座的波音客机,业务从北京直到香港,航线50多个城市,每周400多个航班。
也许是因为上天给了温州一个贫穷的起点,所以在温州人的血液里时常流动着不保守不安分的基因。包机回家最初只是一个很朴素的想法,有包机想法的肯定也不止王均瑶一个人,但在那个民营经济还不太被认可的年代,只有他不惧险阻,敢于开拓,一步步把资源“无中生有”、为我所用,将“异想天开”付诸行动,成为现实。当时美国《纽约时报》这样评价:“王均瑶超人的胆识、魄力和中国其他具有开拓和创业精神的企业家,可以引发中国民营经济的腾飞。”
二探:
灵活思变
用车轮拉动乳业发展
原苍南县委书记上官女曾这样评价王均瑶:“与其他温州企业家不同的是,他不会只顾埋头苦干,他有很灵活的想法。”
这句话在王均瑶涉足乳业打响品牌一事上便能窥得一二。
当时,正处王均瑶民航事业干得风生水起之时,但他始终保持着敏锐嗅觉,洞察新的商机,尝试新的“突破”。
一天,他在报纸的消息上看到:中国是当时世界上唯一一个白酒的年消费量超过牛奶的国家,人均喝奶不足7公斤。他预感到,富起来的中国会有越来越多的人知道牛奶的好处。
因为包机业务,那段时间王均瑶手中正好有充裕的低风险流动资金可以长期利用,1993年,他正式投身乳业经营。
次年,均瑶集团乳业股份有限公司成立,“均瑶牛奶”与温州市民开始见面。均瑶从控制优质奶的生产基地做起,开展了一系列拉动民族乳制品需求的运动,并通过高科技把保质期延长到半年。同时,在全国建立乳业生产基地,销售网络遍及全国,使得“均瑶”牌牛奶成为许多普通百姓一日三餐的成员。
品牌宣传推广上,王均瑶并没一味走电视、报纸投放广告的老路子,而是抓住了另一个契机。
1998年10月,温州市政府向社会拍卖300辆出租车的经营权和终身产权,要求限量投放以桑塔纳为主车型的出租车。王均瑶出人意料地斥资数亿元,在拍卖会上以平均每辆68.8万元的价格,买下出租车永久经营权。
以如此大的成本投入进去,在金融人士的眼中是不划算的,但王均瑶有他自己的想法。他把车漆成统一的颜色,让司机穿着统一的服装,载着“均瑶”满街跑——他将出租车变成了均瑶的活广告。
没多少天,温州城的人们都知道了均瑶集团的“金牌服务”,极大地提升了均瑶的品牌形象,也促进了温州出租车行业的发展和繁荣。
“我们要搞搞气氛。”据说这曾是王均瑶生前的口头禅。2000年,在“搞完气氛”后,均瑶以每辆90多万元转让了部分牌照,套现并净赚2000多万元。
看起来,上天似乎对王均瑶有所偏爱,让他总能在对的时间遇上对的生意。实际上,这离不开他本人的“有勇有谋”——敢冲敢闯敢想敢试的创新精神,多年在外闯荡市场所练就的超前意识,随着官场气候和市场风云而跳跃的思维能力。
时代在变,市场在变,一代温商正是因为深谙穷思变、变则通的道理,凭借灵活善变的素质,从没路的地方走出了新路,走出了昔日的“弹丸之地”和“山野蛮荒”,逐步形成独具特色的“温州模式”,成为中国先富起来的一群人。
三探:
深耕产业
回报社会为政府解忧
1999年,当温州全城人都知道王均瑶或在超市里通过均瑶牛奶认识王均瑶的时候,他却在上海浦东征地200亩,把总部搬到了那里。
王均瑶当时这样解释:“像很多老板一样,这辈子吃吃喝喝都有了,一年再赚个一两千万元,出出国,不是挺好的吗?可是我一到上海,就像一粒沙子掉到了一堆石头里,太微不足道了。上海太像美国的纽约,它的人才资源和信息资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很快,他又有了大动静。2002年8月,均瑶集团以1.2亿入股武航,占有东方航空武汉有限责任公司18%的股份,成为中国第一家投资国家民航业的民营企业。在此之前,王均瑶虽在民航业中从事包机业务11个年头,但一直在民航外围转,只有这一次,才算真正进入航空核心。
紧接着,均瑶集团用5.5亿元投资宜昌三峡机场,其中收购价格3.5亿元。王均瑶曾对媒体这样表态:这对整个中国民营企业都是巨大的鼓舞,表明中国民间资本进入国家垄断行业的坚冰已经打破,预示着民营企业将有更多的机会进入中国更广阔的投资领域。
除勇闯航空禁地外,他还有不少大动作:投入5.5亿元收购了位于上海肇嘉浜路的32层高、总面积8万平方米的“金汇大厦”,命名为“上海均瑶国际广场”,成为上海首座以民营企业命名的甲级商务楼;在湖北宜昌征用西陵剧场黄金地段,开工建设含高级酒店和大型购物广场的宜昌均瑶国际广场;不久后又收购了无锡商业集团。
在短短10余年,王均瑶便抓住了“衣食住行”中的三样:有飞机和出租车的行,有牛奶的吃,有房地产的住。但在大力扩张事业版图的同时,这名企业家并没忘记他的社会责任感,积极投身慈善事业,成为福布斯或胡润富豪榜慈善榜上的常客。
2000年起,王均瑶响应中国“光彩事业”的号召,参加“三峡光彩事业行”,开启了对三峡库区的支援建设之路。均瑶集团在三峡地区投资建乳品厂,推广万户移民养牛计划,长期稳定解决了众多移民的就业难题。
2003年,他还积极响应国家支援西部的号召,捐款1000万元设立“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均瑶基金”,成为这项计划实施以来获得的最大一笔社会捐款。
王均瑶的大手笔行善,让人意识到,温州人不再单纯是个精明的“生意人”的角色,温商的思维开始从生意转向文化,将关注转向公共领域的事物,成为后来“商行天下,善行天下”最生动的榜样力量。虽然创业不易,但在做大做强时,温商仍能怀有一颗感恩之心去回报社会,为政府解忧。而往往,政府最头疼的地方,就是最有商机的地方。
不幸的是,王均瑶于2004年11月因病英年早逝。接过发展接力棒的均瑶新任掌门、王均瑶胞弟王均金,继续替兄长完成遗志。在其正确领导下,2017年,均瑶集团营收超过280亿元,已经发展成以航空运输、现代消费、金融服务、教育服务、科技创新为五大业务板块的现代服务业企业集团。
“当初之所以能抓住航空业机遇,靠的正是温州人打拼天下的创业欲望。”王均金坦言,均瑶集团将继续秉持着敢为天下先的温商精神,去做“百年老店”的探索者。
本文转自:温州新闻网 66wz.com
为你推荐
-
直通千岛湖黄山九华山…… 温州又一条高铁大通道要来了
社会12-13
-
TIR国际公路运输浙江省首发!张振丰调研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工作
要闻12-13
-
温州做法全省推广 “老兵暖心屋”项目完美收官
社会12-13
-
骑行入库摔成粉碎性骨折 小区物业到底需不需担责?
社会12-13
-
因手机出故障被5元停车费难倒的吴先生,幸好有人解围
社会12-13
-
关注电动汽车充电安全 消防部门做了模拟实验
社会12-13
-
温州五洲艺术团亮相教育部2024“感知中国”年度特别活动
科教文体12-13
-
总投资约7.87亿元!温州这一交通工程初步设计获批
社会12-13
-
温州港年拖轮助泊量再超万艘次 集装箱吞吐量超去年总量
社会12-13
-
“娘家温度”,点亮职工“诗和远方”
社会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