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温州柳市︱温州“八大王” 改革开放的探路者

浙江新闻客户端 2018-07-23 15:39:00
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温州北部的柳市镇,出现了一批经商户,他们在各个领域冒尖,被人称之为“大王”。可以说,“八大王”是市场经济发展中大胆的探路者。

  李方平

  在温州乃至整个浙江改革开放四十年历程中,“八大王事件”不得不提。

  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温州北部的柳市镇,出现了一批经商户,他们在各个领域冒尖,被人称之为“大王”。可以说,“八大王”是市场经济发展中大胆的探路者。在改革开放初期,“八大王”的命运被深深地打上了时代烙印。

  此后,另一批精明的柳市人借助社会的大气候乘势而起,他们创办的企业后来居上。这其中就有正泰、德力西、天正、人民等一大批民营企业。

  近日,“两千年商脉,四十载改革——2018浙商文化寻根之旅”走进温州。

  “八大王”发起人石锦宽

  创办了乐清最早的电器厂

  今年78岁的石锦宽,并不是“八大王”之一,但没有他,就没有当年的“八大王”。这位老人曾为推动柳市乃至整个乐清的经济发展作出了不小的贡献。

  如今的石锦宽,住在柳市镇中心的一条小巷里。上下两层的民房,总面积不足60平方米。

  他的腿脚已经不大利索,平日里很少下楼,大部分时间就呆在一间10平方米的小房间里。房间里摆放最多的,是他读过的书籍和报刊。

  老人的字依旧写得很工整。很多年前,他开始记录过去的那段岁月,厚厚的笔记本里,不时能翻出当年对“八大王事件”的报道,还有他自己的照片。

  老人回忆的故事很多,每一段岁月,都有让他难以忘记的时刻。尽管声音很轻,但我们知道这些事留在他心里很深。

  当时的柳市是个非常小的镇,下辖只有一个居委会,他是居委会负责人。1969年,国家动员知识青年下乡支边,他推荐了一批有志青年去响应号召。但三年后,他们纷纷回乡时,依然面临“没工作、没户口”的生存困境。

  迫于生计,石锦宽动起了脑子。他看中在温州刚出现的家庭作坊模式,以居委会的名义申报成立了一家街道企业,取名反修工艺社,专门研制、生产矿灯和配件,自己担任社长。这是乐清这个“中国低压电器之都”最早的电器厂。

  石锦宽

  反修工艺社当时虽然挂名“集体”企业,但实际上却是典型的股份合作企业。办企业要有资金,但居委会没有钱,石锦宽就动员身边的人和他一起筹钱投资入股,一起参加工艺社劳动,有利润按投资多少分红。创业初期,石锦宽既当厂长又当会计,还当供销员,经常跑出去谈合同。

  之后,工艺社更名为柳市通用电器厂,经营以低压电器为主要产品的各种业务。起初只有10来个门市部(车间),后来发展到32个门市部(车间),如电器车间、旧货车间、翻砂车间等。电器厂的发展出人意料地快,产值节节攀升,在当地引起极大轰动。

  为了树立榜样,发展生产,从1980年起,石锦宽在厂里开始评比先进,共评出10个营业额最好的门市部(车间),并对其经营者予以表彰,以响亮的“大王”为称号。于是,柳市便出了后来轰动一时的“五金大王”胡金林、“矿灯大王”程步青、“螺丝大王”刘大源、“合同大王”李方平、“旧货大王”王迈仟、“目录大王”叶建华、“线圈大王”郑祥青、“电器大王”郑元忠……事实上,当时的“八大王”,一共有11人。

  石锦宽始终兢兢业业,之后他接连到过好几家企业担任厂长,直到60多岁退休。

  多年过去,石锦宽的故事在柳市一直被人记着。同样在柳市创办工厂的张成信专门以石锦宽的故事为原型,写了一部长篇小说:《春风梦》。最近,他又将这部小说改编成了电视剧剧本《潮起温州》。

  “合同大王”李方平

  心怀执念50岁再创业

  作为当年的“八大王”之一,“合同大王”李方平,是为数不多依然坚持的创业者。

  “八大王事件”之后,李方平来到了上海,将柳市生产的五金电器卖到了这个国际大都市。“那时大约有15个员工,我在上海买了一辆卡车,基本上一天可以做1万元的生意,一年交易额几百万元。”李方平说。

  1989年的冬天,李方平成为乐清第一批出国人员之一。他先带着家人到了泰国,然后到加拿大“定居”,与大多数出国的温州人一样,经营餐馆和超市。

  上世纪90年代后,中国的改革开放步入“快车道”,经济进入快速发展期。侨居国外6年的他,萌生了回国发展的念头。

  1996年,李方平从加拿大回到祖国投资发展,先后在浙江杭州和山东泰安做房地产生意,建造了庆春路上的嘉德广场和泰安嘉德现代城。

  2005年,一次偶然的机会,李方平接触了人工耳蜗研发工作。他随后投入300多万美元,先后成立美国和杭州的诺尔康公司。“当时我已经50岁出头,也算赚了些钱,想做点更有意义的事。”李方平说。

李方平

  如今,李方平把公司设在了杭州城西,毗邻阿里巴巴总部。年逾六旬的他谈起这项为听障人士谋利的事,眼神里依然闪着光芒,依然激情满怀。

  就这样,李方平凭借着对高科技产业的坚持与执着,建成了全球第四家、国内第一家实现全年龄覆盖且全面产业化销售的人工耳蜗企业,填补了我国在该领域的空白,打破了国外企业高价垄断,让全球8000多名听障人士重获“新声”。

  “让听不见的人可以听见,让看不见的人可以看见,让站不起来的人能够站起来。”李方平的三个梦想常被人津津乐道。公司的多项研发成果获得国家专利,他在公司显眼的位置上,专门腾出一个房间,陈列着每一项专利和荣誉奖牌。

  这位做低压电器和房地产起家的浙商,在人工耳蜗领域算不上专业,但是他对于这份工作的执念,却是公司中最强的。他动情地说:“看到越来越多的患者因为我们的产品获得了新生,我就知道自己这么多年的坚持是有意义的。我最大的心愿是让中国2780万耳残人回归有声世界,快乐地生活!

  敢为人先,造福大家,我们在李方平身上看到了“八大王”精神的延续。

温州新闻网全媒体矩阵

本文转自:温州网 66wz.com

N 编辑:白倩倩责任编辑:董晶亮 举报网络谣言和淫秽信息
拜尔口腔医院
  • 1
  • 2
  • 3
  •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