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晓燕:科学是一次逐梦的冒险

温州网 2018-09-05 08:57:00
从2004年进入大学学习,到一路保研读博,再到后来留校成为该校老师,叶晓燕和“力学”这门学科打了14年的交道。

  温州网9月5日讯(记者 邓欢欢)从2004年进入大学学习,到一路保研读博,再到后来留校成为该校老师,叶晓燕和“力学”这门学科打了14年的交道。最初她想成为攀上科学高峰的那个人,结果她不仅自己有所成就,还带着更多的人一起向上——她当了众多“未来科学家”的老师。

  “我喜欢研究。”十几年来,叶晓燕带着这份执着的喜欢,在科学的高峰上一路前行,并留下了自己的印记。

  甘肃生长风沙在她心里吹进了梦想的种子

  上世纪80年代,叶晓燕的父亲支援大西北留在了甘肃,于是,叶晓燕在这片土地出生、成长。沙尘天气在这里频发,年少时经历过黑风暴的她曾多次询问父母“风沙到底是怎么形成的。”没想到一语中的,日后的她,真的和风沙环境打上了交道。

  不同于许多小孩从小就有当科学家的梦想,叶晓燕说自己小时候的梦想有些幼稚,最开始的时候,她羡慕学校门口的保安,觉得他们每天坐在校门口乐呵呵的。再后来,她希望做一个普通的工厂职工,每天有事做,月末有工资收入。随着阅历渐丰,她才在慢慢成长确定了自己想走的路。

  虽然没有当科学家的梦,但从小叶晓燕就对“学习”这件事特别有兴趣。在她眼里,学习是最简单的一件事,只要孜孜不倦,刻苦进取,一定会有所回报,也正是这股热爱学习的劲,从小到大,叶晓燕的学习之路比较顺利,成绩也一直拔尖。高考填志愿时,出于好奇和兴趣,叶晓燕选择了力学相关专业。这门略显冷门和枯燥的专业,叶晓燕却乐在其中,她像一颗海绵,在理论与应用力学的海洋里徜徉,一学就是9年,一路读到了博士。刚开始选择这个专业可能是出于喜欢,让叶晓燕坚持9年的,除了心底的喜欢,还有她的一份梦想。

  甘肃省河西走廊东北部的民勤县,东、西、北三面被腾格里和巴丹吉林大沙漠包围。近50年来,随着人口的快速增长和工业、农业的不断发展,民勤县脆弱的生态环境,特别是水环境遭到了严重的破坏,已经成为我国干旱区荒漠化最严重的地区之一,也是我国沙尘暴四大源区之一,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高度重视,温家宝总理曾作出批示“不能让民勤成为第二个罗布泊,要让我们这一代人看到民勤的变化”。叶晓燕说,“颗粒介质材料及力学是前沿学科,以她目前在研究的风沙环境为例,沙粒就是一种颗粒介质,把它研究透彻,就有机会为西北“固沙”寻找最佳解决方案。”这是科研工作者们一直努力在寻找的,叶晓燕也是如此。

  2013年硕博连读毕业后,叶晓燕没有停下求知的脚步,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甘肃省青年基金、中央高校科研项目以及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科研项目,继续从事颗粒介质力学领域的理论和应用研究,并首次提出颗粒旋转对冲击颗粒介质动力特征的影响,建立颗粒介质对不同冲击角度下冲击颗粒的普适阻力模型。因为心中有梦,她在冲击颗粒介质动力学建模、冲击坑尺度关系、颗粒流本构等研究方面都取得了一定成果。

  师从郑晓静在她身上学到坚持和静心

  从科学小白到专业女博士,再到取得如今的成绩,叶晓燕说,她很感谢一个人。而这个人,就是她的导师——郑晓静(现任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党委书记)。

  2008年,叶晓燕保研成为兰州大学研究生,郑晓静就是她的导师。可能出于同是温州人的缘故,她对这位老师有着莫名的亲切感。“她不仅是我的导师。更像是我的长辈,像我的朋友。”说起导师,叶晓燕至今难忘老师对她“领进门”的恩情。“我刚做课题的时候,有很多不顺,完全找不到头绪,郑老师就找到了我,为我分析问题。”回忆起和导师的故事,叶晓燕很感慨,“在看完我的课题后,郑老师建议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去思考问题,也让我茅塞顿开。”在导师的引导下,叶晓燕静下心来,重新梳理了思路,完成了课题。

  而郑晓静带给她的,不仅是学习上的帮助,更是人格上的影响。几年时间里,导师为人处世之道也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她。

  “我常常看到她半夜两三点还在潜心研究。她的这种干劲和坚持不懈的精神,深深打动了我。”在这位了不起的导师身上,叶晓燕学到了很多课堂外的真理,她学会了潜精研思,沉下心来认真探索;学会了坚持不懈,无畏挫折和失败;学会了精益求精,万事一定要做到尽善尽美。

  “我想成为她那样的人。”郑晓静就像一盏明灯,照亮了叶晓燕前进的路。

  从学霸到讲师将基础课程演绎成了经典

  除了做科研,叶晓燕还有一个重要的身份——兰州大学的一名老师。她主讲基础课程《弹性力学》《塑性力学》。别看是门基础课程,上起来却不那么简单。“就像我们建房子一样,总是要把地基给打扎实了,才能在上面盖好房子。”

  2014年留校后,叶晓燕就开始上课,一晃四年过去,她也总结下了很多心得。“我当学生时,也上过这门课,当时内心最深刻的感受就是:如果能把复杂的东西讲的简单,把枯燥的东西讲得生动,底下的人就容易听得懂。”

  化繁为简,把最难的知识点讲透;善于比喻,将抽象的东西具体化;增加笑点,在知识点中加点乐趣……在做助教时,叶晓燕就在积累类似的经验。 “我第一次真正上讲台的时候,真的很紧张。提前好几个星期就开始备课,每天在家对着镜子也要练上好几遍。”4年后的今天,她对自己上的“第一课”仍然记忆真切:“站在讲台上和坐在座位上是完全不一样的感觉。坐在台下听讲,跟着老师走就行,而一上台,就要带着别人走。第一堂课,真的慌。”

  课堂上的“学霸”走上讲台,如今叶晓燕已成兰州大学的副教授,上起课来也游刃有余,多次获得校内讲课比赛大奖。叶晓燕讲课有自己的风格,充满年轻活动的她,总是能让枯燥的理论课上,爆发出一阵阵笑声。刚开学的时候,很多学生刚刚接触“塑性力学”,根本不清楚“塑性力学”是学什么。叶晓燕就给他们举了个例子,“我不小心打到了你,你的鼻子歪了,是不是就发生了塑性形变,而发生形变的原因是啥?就是因为力的大小。”这个入门笑话让学生们瞬间捧腹,也在无形中对“塑性力学”有了直观的印象。这样生动的例子,在叶晓燕的课堂上经常出现,而她的风趣幽默也为她赢得了更多学生的喜爱。

  和学生共同进步为学生插上想象力的翅膀

  叶晓燕说,就像当初是先选了“力学”再爱上这个奇特的学科,自己也是在当了老师之后,才对这份职业产生了更大的热爱。

  叶晓燕喜欢研究,在她看来,大学是梦想的摇篮。“我在课堂上教他们,他们也在不断启发我。这是我们共同学习和进步的过程。”一些学生专业知识略显不足,但他们往往有很多新的想法和创意,也将源源不断地为她的研究注入新能量。

  她最喜欢的,就是和学生一起做实验。从实验的设计,到材料的准备,到仪器操作,再到现场分析……叶晓燕细心地和学生一起参与每一个环节。她记得导师说过的一句话——科学是美丽的冒险。因此,她大胆鼓励学生创新,给他们的想法提供条件,还主动让他们参与自己主持的课题。

  “刚当老师时,觉得上好课,教好知识就行了。”而几年下来,叶晓燕对于教育也有了新的理解——当老师不仅是教一门课,更重要的是育人,激励和引导学生走上自我发展之路。“现在的孩子跟以前完全不一样了,我们不仅要关注学生成绩,还要关注他们成长。”而在叶晓燕看来,学生的每一份梦想都应该被保护,她常教育学生:“要有自己的一技之长,知道自己要做什么,擅长做什么。认真的梦想,就会得到支持。”

  正如叶晓燕所言,认真的梦想都能得到支持。逐梦之旅不会停下,科学高峰仍会攀爬。这个心中有梦的姑娘,始终在前进。

  叶晓燕

  温州永嘉人,2013年兰州大学硕博连读毕业留校任教,现为兰州大学土木工程与力学学院副教授,曾获“莙政学者”、“大学生科研训练创新计划”优秀奖、兰州大学土木工程与力学学院青年教师讲课比赛一等奖等荣誉。多次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甘肃省青年基金、中央高校科研项目以及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科研项目,主要从事颗粒介质力学领域的理论和应用研究,首次提出颗粒旋转对冲击颗粒介质动力特征的影响,建立颗粒介质对不同冲击角度下冲击颗粒的普适阻力模型。在Phys. Rev. E,Eur. Phys. J. E,Powder Techonology等国际学术期刊上发表多篇文章。多次受邀参加国际和国内学术会议,于今年5月,受美国土木工程力学委员会邀请参加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举行的2018工程力学学会年会(EMI 2018),并做会场特邀报告,提出颗粒介质受冲击的实验平台。其中,设计的冲击颗粒发射装置,已获得实用新型专利,发明专利正在受理中。

温州新闻网全媒体矩阵

本文转自:温州网 66wz.com

N 编辑:温网编辑责任编辑:董晶亮 举报网络谣言和淫秽信息
拜尔口腔医院
  • 1
  • 2
  • 3
  •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