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人眼中的温商:融合共生是温商的精神特质

温州网 2018-09-11 08:34:00
前不久,温报集团“致敬新时代·奋斗温商路——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全球行”联合采访组来到安徽合肥,分别走访了一位“徽文化”研究者和徽商,听听他们眼中的温商是什么样?和温商之间到底是如何融合共生的呢?

  温州日报报业集团联合采访组记者 金建树 董晶亮 杜一川 潘涌燚 李新泽

  温州网讯 安徽以历史悠久的“徽文化”为人们所熟知,其中徽商足迹遍布天下,在中国商界称雄三百年,有着“无徽不成商”的美誉。

  温商和徽商之间有着许多共通的成功经验,也累积了很多独到的成功法则,期间各自历经成败兴衰。前不久,温报集团“致敬新时代·奋斗温商路——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全球行”联合采访组来到安徽合肥,分别走访了一位“徽文化”研究者和徽商,听听他们眼中的温商是什么样?和温商之间到底是如何融合共生的呢?

  徽文化研究者宣繁秋

  温商融合精神让敬佩

  作为国内徽文化收藏家中的佼佼者,安徽省源泉徽文化民俗博物馆馆长宣繁秋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自费搜集徽州物件,现藏有关于安徽历史文化、重大事件、政治名人、楹联匾额、徽州三雕、民风民俗等相关文物近6万余件。

  走进他的安徽省源泉徽文化民俗博物馆,逐一欣赏藏品,或巧夺天工,或古朴自然,无不静静诉说着古徽州的历史传奇。

  宣繁秋认为,在一轮又一轮的城市建设狂潮中,城市要有自己的个性和形象,老百姓才会有自豪感,而博物馆是一座城市的气质,是城市的奢侈品。

  为此,他建议温州要尽快建立温商博物馆,将老一代温商所传承下来的精神保存下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如果能把这段历史完整保留下来,对于温商、温二代来说是一笔巨大的精神财富,也是他们今后立足商海的文化自信。”他这样说。

  提起在徽商发源地活跃着的这群温州商人,他从文化研究者的角度表达了自己的敬佩之意。他说,“在中国改革开放的四十年里,温州人敢想敢干,充满了创新和包容、学习的精神,为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巨大作用。”

  他进一步表示,“温商对于当地文化的融合能力,让我格外印象深刻。他们们对当地的历史文化充满了欣赏和认同,几乎不存在隔阂,赢得了当地商帮的认同和尊重,可以说在融合中共生。”

  他笑称,“今后可以将温商的接待点放在‘徽文化’博物馆里,让更多的在外温商走进徽商博物馆,体现温商的融合、包容、欣赏、共进,这也是一种巨大的创新。”

  宣繁秋提到,徽商之所以能辉煌300年,关键一点是在于其重视教育而产生的文化自信,徽商在商业活动中大多自觉用儒学思想来规范自己的经营活动,讲究义利之道,这一点非常值得新一代的温商去学习、借鉴。

  “徽商”朱圣杰:

  期待重回温州打造新产业平台

  要说在当代徽商中最了解温州的,就要数合肥市工商联副主席、人和集团董事长朱圣杰。在温打工、创业多年的他现在还身兼温州市安徽商会会长,至今每每前往温州时,都习惯性地讲“回温”。

  1992年,18岁的朱圣杰和所有向往外面世界的农村孩子一样,离开家乡——安徽省望江县沈冲乡,来到温州开始了打工生涯。

  睡过桥洞,挨过屋檐,饥肠辘辘盯过街头热气腾腾的馒头包子,倒在人堆上就呼呼睡去……吃饱,是朱圣杰那时在温州打工的唯一信念!

  1993年,朱圣杰与“第一桶金”不期而遇。“在温州一家打火机厂,我们一天要工作16个小时,有一次打火机卖不掉了,老板就把被退货的打火机发给我们抵工资。”没想到,甘做“接盘侠”的朱圣杰最后竟然挣了两万块钱。

  在平均月工资只有四五百元的上世纪90年代初,两万元毫无疑问是一笔巨款,朱圣杰由此开始了他跌宕起伏的经商历程。“正是温州浓厚的经商氛围,激发我走上了经商这条道路。”

  如今的人和集团已经发展成为下辖安徽人和节能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安徽人和净化产业发展有限公司等7家子公司,投资领域涉及产城一体化园区建设、空气净化工程、精密制造、金融、市场研究、商业运营等,拥有完善的研发中心与制造基地的集团公司。

  朱圣杰对温州未来的发展仍十分看好,“尽管这几年温州的发展遇到了不少困难,但温州始终在谋求变化,还有遍布世界各地的温州商会。各种因素叠加,我认为温州的未来是非常有希望的。

  他不无感慨地说,“我将人生中最青葱、美好岁月留在了温州。创业中最想合作的人是温商,包括我现在的人和集团,两位副董事长都是温州人,一位是鹿城人,一位是乐清人,他们是我的左膀右臂,没有他们就没有我的今天。我们正在谋划在合适时机回到温州,发挥我们的招商优势,打造一个大产业平台。”

温州新闻网全媒体矩阵

本文转自:温州网 66wz.com

N 编辑: 潘涌燚责任编辑:董晶亮 举报网络谣言和淫秽信息
拜尔口腔医院
  • 1
  • 2
  • 3
  •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