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从海上来】探路农村改革 温州多项改革举措领跑全国
温州网讯 (记者 温婉)东海之滨,踏浪而行。“敢为天下先”,是温州这座城市的鲜明气质。在中国改革的历史长卷中,温州以先行者的姿态,率先拉开农村改革帷幕的先声。
从被誉为“中国农村改革的源头”的燎原社,到瑞安探路“三位一体”,再到创新农村土地流转......近年来,温州先后承担起了全国农村改革试验区等一大批国家级、省部级改革试点,取得了一系列先行先试改革成果,为全国农村改革提供了许多鲜活经验。
如今的瓯越大地,农村改革的宏伟蓝图已然铺陈开来——
中国农村改革的源头
包产到户比小岗村早了22年
谈到温州农村改革发展,绕不开燎原社。燎原社被誉为中国农村改革的源头,比安徽凤阳县小岗村的“包产到户”试验早了整整22年。
1956年,中国农村正处在合作化运动高潮。这一年5月,当时的永嘉县委辖区的三溪区塘下乡燎原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现为瓯海区郭溪街道任桥、凰桥、曹埭村)组织包产到户实验工作,将全社5482亩水田和130亩园地的田间作业、工种工分和计划发包的产量,全部落实到788个有劳动底分的劳动者身上,做到土地丘丘有主,产量人人有责,从根本上调动了群众的积极性。
这是第一次在中国提出“包产到户”!
亲历“燎原社”改革的任世定老伯说,自己记得很清晰,实行包产到户后,大家的积极性很高。一家人天一亮就出去干活,中午12点还不讲回家,等到太阳下山了才回家。
燎原社的这个经验很快形成“燎原”之势,到1957年,温州地区实行包产到户的合作社有1000多个,1957年4月,实行“包产到户”后的第一个丰收季节来了,燎原社85%的农户都增加了收入,单季春粮增产40%。
但这一具有“首创精神”的农村改革实践,在当时并没有得到认可,而被批判为“资本主义性质”,燎原社“包产到户”的生命仅维持短短10个月。此后的1978年,安徽凤阳县小岗生产队18户农民也推行大包干制度,燎原社作为先驱,早了整整22年。
随后,在1981年8月20日,中共中央书记处研究室第282期简报刊登《1956年永嘉县试行包产到户的冤案应该彻底平反》一文,并加按语肯定永嘉“当年首创这种责任制”。1987年9月16日,国务院批准温州市为全国首批13个农村改革试验区之一。
“作为中国农村改革的源头,燎原社的包产到户实践对于中国农村集体经济模式的探索和形成,作出了开创性的贡献。它向后人展示了温州人敢为天下先,勇于创新的气魄。”温州大学商学院教授郑彩莲这样评价道。
率先探路“三位一体”
温州经验领跑全国
9月8日,习近平“三位一体”合作经济思想和瑞安实践研讨会在温州瑞安举行。来自中央党校、农业农村部、中国社会科学院等单位的专家学者齐聚温州,实地观摩“三位一体”的瑞安实践样本,探讨总结温州经验和模式
12年前,这一场事关“三农”发展变革、建立农村新型合作体系的试验,在温州率先拉开帷幕,影响深远,如今正在影响中国。
“三位一体”合作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点题、亲自破题的“命题作文”。瑞安作为“三位一体”农村合作经济体系建设的发祥地, 2006年3月份成立了全国第一家“综合农协”(瑞安“农村合作协会”),率先开展了生产、供销、信用“三位一体”综合合作试点。
这12年,为了答好习总书记的“命题作文”,一系列全新的探索在温州大地展开。温州把推进“三位一体”建设作为新农村建设和现代农业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以农民为中心,践行并创新“农有、农治、农享”理念,积极推进多项首创性改革举措,打造出“三位一体”发展的样本。
多项措施持续得到“加码”。温州瑞安等地先后组建10个基层农合联,并委派基层供销社人员扎根基层,推进基层组织实体化运作,为农民提供生产、技术、信用、供销等服务。
为了提高服务,促进平台聚农,瑞安市采取“政府投资、农合联运作、社会化服务”的创新模式,建设马屿农合联为农服务中心。目前,该中心设有农业公共服务、金融服务、电商服务等六大服务平台,为会员合作社及农户提供农资供应、农产品销售、市场信息、信用贷款等全方位服务。
在农村合作“三位一体”体系建设中,温州重点解决农民对接市场问题,以“品牌+”带动农产品供需对接,破解“种易卖难”,打通“供给端”,吸纳24家农业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社加盟,整合近200种农产品,主打“鹿木马蹄笋”“荆谷白银豆”等在温州地区最具知名度、最受市民喜欢、最有需求市场的瑞安优势农产品。目前已在温州市区、瑞安等地开办4家品牌旗舰店,统一打响品牌,拓展销售市场。
这一系列举措,终结出硕果。2017年,“三位一体”综合合作正式写入中央一号文件在全国推广,2017年6月,全国发展“三位一体”合作、深化供销社综合改革现场会在温州瑞安召开。
所有这一切,无不彰显了温州作为“三位一体”发源地的先发效应。
温州农村金融改革:
开渠引水正当时
位于平阳的浙江金桂园林工程有限公司发展势头迅猛,是当地农业龙头企业。说起公司的发展,“贷款难”是此前困扰该公司负责人的一大烦心事。
经过不停的探索,如今这样的烦恼在温州农村有了最佳“解决方案”。平阳县自主创新开始筹建都市农业引导资金融资担保体,将农村金融体制改革推入了“深水区”,努力走出一条破解现代农业发展资金瓶颈问题的新路径。
农村改革离不开金融的支持,可农村往往难以撬动金融大门。激活禁锢在农村的资产、释放改革的巨大红利,这成为了温州农村金融改革的用心着墨之处。
温州作为全国农村改革试验区,突破瓶颈、模式创新及探索改革路径与模式,极大满足了农民和农业发展多样化的信贷需求。不仅提升了农村金融市场活力,改善了农村信贷的服务质量,并在探索破解当前农村地区广泛存在的金融难题上,迈出坚实的一步。
如今在温州,“合作社信用部”的会员只需要缴纳担保金,等需要用钱的时候可以单凭“信用”贷款最高放大6倍。“因为在同个村,大家对农户的经营情况都比较了解,在风险方面就有了很好的把控,”作为平阳创力水稻信用部的负责人邱珍君,他试着创造一个新的信用融资模式,让这个组织实现高效、可持续发展。
这其中,农户间的资金互助探索出了适合农村发展的融资新模式。位于瑞安市马屿镇的汇民农村资金互助社,是银监会批准的温州市唯一试点的农村资金互助社,作为新型农村金融机构总是带有“泥土”的芬芳。
随后,全国首家财险农村保险互助社试点,开办农产品保险、农产品货运保险和农户小额贷款保证保险三大险种,陆续为796.7亩大棚番茄投保冻害保险,每亩保费108元,最高赔付额1200元,打通农产品货运险“承保难”的现实卡点,持续为瑞安农产品“出口”保险护驾。
优质的服务成为农户评判融资新模式的关键。马屿资金互助社融合专业合作与社区合作的优势,为面广量大的农民家庭经营发展现代农业,创业增收和脱贫致富提供资金服务,形成与其它金融机构错位发展、差异化服务格局,优化了当地农村金融市场结构,提升了区域金融服务质量,真正让农民得实惠。
可以说,温州的农村改革创造多个“第一”。通过推进农村改革,传统农民收获了一份份“改革的红利”,获得了实实在在的实惠。
新时期的温州,正以西部生态休闲产业带建设为重点,以新时代美丽乡村建设为载体,全力推动“三农”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全力打造高效生态开放的新农业,培育高素质有组织的新农民,建设高颜值和美的新农村。
本文转自:温州网 66wz.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