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12号 高闵曦参赛作品

12号 高闵曦参赛作品

2018-09-20 08:31:00

  作品:

  转眼间在海外居住的日子已经超过了中国。幸运的是基本每两年能回去一次。惭愧我没有什么文采,就用流水帐的形式讲述一下这些年在我一个海外游子眼里温州的变迁和我的心里历程吧。

  1993年高中毕业初到香港求学,有许多个第一次,第一次坐地铁,第一次用银行卡,从小爱吃--一直记得第一次吃眼花缭乱的中西自助餐。到处都那么整洁,公交车上有空调,超市里的商品应有尽有。这些在1993年的温州都还不曾存在。特别想起的是香港温州同乡会亲切地照顾只身在外求学的我,过新年的时候接我参加同乡聚会。赵家园叔叔一家带我逛街,他的女儿赵堔与我同龄,送了我一个黑色小背包和一件蓝白条纹睡衣,那件睡衣直到今天我都还经常穿。那时候香港还未回归,在街上听见行人说普通话都感觉十分亲切,更不用提温州话了。1995年离开香港到美国后,就再也没有见过他们,但是他们在我那段孤独无助,思念家乡的日子里带给我的温暖,是永远都忘不了的。

  1995暑假回到温州,跟同学们探望九山河畔的温州一中,那那个时候还是温一中。秋天到美国在一个靠山的小镇上继续求学,与香港比较,这里地广人稀,开车到山里,看到零星的农场的栅栏,忽然就想起了小时候挂历上的国外乡间别墅,原来真的是存在的。也许是从小在温州山坳里长大,对大自然的喜爱早就烙在心里。美国的山虽然少了温州江南乡村的文化,多少还是慰藉了我思乡的愁绪。从那时候起喜欢上爬山露营,憧憬着哪天也能在温州露营。

  接下来的日子,经历了就业,结婚,生子。结婚回了温州,姐姐的孩子出生回了温州,自己的孩子出生抱着回温州托妈妈照看。渐渐地站在温州街头便迷路了。

  2002年结婚发现公路已经通到奶奶的小山坳里了,那年数码照相机也开始普及,得以给奶奶在她居住了一辈子的故土上留下几张珍贵的照片。天一阁好像也是那个时候开业的,感觉温州饮食的方便和质量已经媲美香港。喜欢露营的表哥们对户外的知识已经远远超过了我这个菜鸟。

  2006年带着1岁的老大回温州,各个小镇已经开始建设公园了。楠溪江的堤坝也不再是垃圾堆砌点,取代垃圾的是整洁的水泥墙。

  2008年带着刚出生的老二回温州,开始看见小山坳里摆放了政府提供的垃圾桶,虽然并不定期收垃圾,村民还是依赖焚烧废品。一直希望孩子们能生根温州,有机会就带他们到温州山里。现在老大最喜欢吃麦饼,馄饨,大包子。2013年他在山里过了几天没有网络没有电视的日子,拉板车,逗小猫,捉青蛙,追公鸡,玩得不亦乐乎。景区建设也有了非常大的提高。可惜的是五马街买大包子小馄饨的店被挤到了肯德基后面,费了老大劲才找到。如果五马街的商铺能够反应温州历史和文化,就更好了。老九山湖温州一中古色古香的教学楼也拆了,只留下籀园孤立在现代建筑群中。

  最近一次2018暑假回去,真正看到美丽城市和农村的建设。公共场所包括小山村干净整洁,鲜花繁盛,农贸市场还保存着旧时的热闹,管理和环境却改头换面焕然一新。小县政府的建筑一律高大上。高铁坐得乎乎,早上在上海中午就可以回温州吃午饭。感觉温州已经全面赶上并且超过发达国家。农村里保护古建筑的政策贯彻各地。从山村和景区的管理来看,民众的环境保护和安全意识不可同日而语。不过也有一些小地方感觉过了,比如楠溪江太平岩围江造水库破坏了水质。太平岩的小庙扩建也失去了原来的历史韵味。

  最后希望尽快看到温州消除与发达国家的最后一点差距,那就是放缓经济增长的脚步,在提高生活条件的同时保持温州的文化特色。经济发展到一定的程度,精神文化的提高将比物质水平的提高更重要。在做老区重建的各个决定的时候速度慢些,效率低些,才能更好得听取各方面的意见。期待某天能真正回到温州,为家乡的建设发展发挥一点余热。

  2018年暑假回去还有一个重要发现是以前唯一出入自然村的道路现在已经是古道了。也许这是我以后为家乡可以做的其中一件事情,帮助家乡保留维护温州的文化和民风吧。

本文转自:温州新闻网 66wz.com

新闻中心 编辑:白倩倩责任编辑:叶双莲监制:张佳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