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敬南:枯木逢春施妙手
温州网讯 回顾温州木材集团公司近20年的发展历程,“枯木逢春”或许是最真实的写照。
在温州这片民营经济的热土,当成千上万的非公企业在改革中迅速崛起时,大部分国企则面临困境和挑战,有的走上了“买断关系,关门走人”的道路。而同样作为国企的木材集团,却从亏损800多万元,到实现销售收入19.7亿元,特别是在最近6年时间,实现企业销售收入增长近20倍,利税增长10倍。创造这个奇迹的当家人,正是集团公司总经理陈敬南。
第一次采访陈敬南,是在今年4月的一个早上。那时,木材集团刚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状。说实话,当车子驶入厂区在一幢简陋又陈旧的办公楼前停下时,我颇感意外。这就是全国进口木材龙头企业?房顶上“木材”两个招牌已经锈迹斑斑,办公楼里甚至都还没有装上电梯。
“陈总来这里20多年了,一心抓生产,搞发展,不在乎自己的办公条件如何”,办公室工作人员笑笑说:“所以这么多年了,我们的办公楼一次也没有翻新过。”
20多年一晃而过,办公楼还是老样子,但业绩早已不断翻新。
木材集团是个老国企,前身是1952年成立的浙江省森林工业局温州贮木场,主要的工作就是按计划调拨省内的木材。在市场经济的冲击下,计划指标被取消,木材经营商遍地开花,企业的发展也陷入困境。就是在这个时候,1985年12月,正带队在外考察的龙湾区计经委副主任陈敬南接到了一份任命书——担任温州木材厂第一副厂长。
那年,陈敬南35岁。第一次全体员工大会上,一身笔挺西装的他,显得有些格格不入,也因此成为全厂热议的焦点。但当时,大家并不曾想到,就是他让连年亏损的企业“起死回生”了。
刚刚上任的陈敬南,真可谓是举步维艰。在非公经济的重重包围中,木材厂不仅没有自己的产品,而且历史负担沉重,要扭亏转盈似乎是天方夜谭。很多人怀疑,一个名不经传的机关干部,真有能耐挑起这样一个摊子?但陈敬南有信心。“我们有资金、有技术、有设备、有场地,有人员,这些都是个体户没有的优势。”扬长避短,他和厂领导班子把目光投向了进口木材。
这是一招“险棋”。进口木材虽然利润高,但风险也很高,一条船进的货不好,损失就达数百万元,甚至上千万元,国内很多省木材公司都是因此倒闭破产。但幸运的是,陈敬南从这里赚到了“第一桶金”。回忆起第一次大规模进口木材的情景,陈敬南至今记忆犹新。
4万吨的木材从美国运抵玉
环,对1988年的温州来说,还是破天荒第一次。为了迎接这座和江心屿一般大小的“木头山”,时任副市长的王培德召集海关等12个部门协调相关事宜。“温州的港口小,外轮只能停靠在玉环、大麦屿,我们必须在规定时间把木头从外轮上卸下来,再运回温州。”陈敬南说,整整12天,130多人每天起早贪黑开展海上作业。先是将木头高空吊入大海,工人们再在海面上将一根一根扎成海球,惊险紧张的工作场面堪比一部美国大片。
就是这样一场声势浩大的“战役”,使木材厂第一次显示了国企老大哥的特有的优势。但竞争的压力不仅仅来自于非公经济,还有比邻而居的温州木材公司,和省内外的大大小小木材公司。如何整合资源,寻求更好的发展?陈敬南又迈出了至关重要的一步:兼并。
“当时木材厂和木材公司竞争非常激烈,如果能够联合,可以避免许多不必要的‘内耗’。”陈敬南的想法得到了市领导的支持。经过坚持不懈的努力和各方的支持,1991年,木材厂和木材公司终于组建成木材集团,陈敬南出任总经理。也就是从那时开始,木材集团真正实现了自我突破。
时隔5个月,再次约陈敬南采访,他刚从云南考察回来。“这两天都可以,除了明天下午我有个会议。”电话中,陈敬南爽快地回答。和掐着时间安排行程的企业家不同,陈敬南似乎是一个空闲的老总。
“出差刚回来,没有很多事要处理吗?”我有些好奇。
“不会啊。每项工作都有相关的负责人,不用我操心。”陈敬南笑着告诉记者,有一次出国20多天,他没有和单位联系一次,回国后一切井然有序,甚觉欣慰,“哪怕我消失一两个月,公司肯定也照常正常运转。”
陈敬南的潇洒,源于他懂得“抓大放小”。从繁琐的小事中解脱出来,他的目光始终紧紧盯住公司的长远规划。每天打开电脑,必修的功课就是浏览经济新闻,阅读政策分析。他希望通过对宏观经济的解读,努力把握每一次改革的契机。
第一次改革的契机,在1999年。
木材集团被市政府确定为温州市首批产权改革资产重组试点单位。陈敬南以“抓改制”为突破口,在不涉及国有资产产权变动的情况下,组建了集团的第一家股份制公司——人造板有限公司。公司独立核算,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在董事会领导下实行经理负责制。
新成立的人造板有限公司,职工个人,包括经营管理者、生产技术骨干和一般职工,以货币入股600万元,占75%。当时实施这一改革颇有难度,法人股减少到了25%行不行?职工想入股,但缺钱怎么办?为此,陈敬南决定股份完全“自愿制”,采取入股自愿、股权平等、风险共担的原则,提倡经营者持大股,骨干多入股,对不入股的职工也不影响其劳动合同,更不会强制下岗,股权认购后可以内部自由转让。在股权认购过程中,考虑到有的职工想入股,但缺乏资金,陈敬南又率先在温州市试行了“入一贷一”的负债股的自愿认购方式。
负债股即由企业担保,职工个人向银行贷款,以入股现金做第一担保,每年所得红利须先付清利息,剩下部分80%用于还本,本息还后,股权归个人所有。这样难点解决了,职工也得到了更多的实惠,认购积极性高。
职工入股,打破了原有吃大锅饭的思想,1000多人的工作热情空前高涨。但在两年没有盈利的情况下,不少员工开始动摇了,有的甚至到总经理办公室要求退股。是坚持,还是放弃?重重压力面前,陈敬南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前者。他坚信,新的机制、好的产品,一定会焕发出新的活力。果然,人造板公司自2002年开始每年的销售收入翻番,原本认购“负债股”的员工,个个都成了分享其成的公司股东。
人造板公司首战告捷,木材集团由此迈入了改革发展的春天。
开发新产品橡塑发泡,上马新项目无纺布……陈敬南在不断的变革中寻求新的经济增长点,也在一次又一次的创新中,为木材集团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2002年,集团销售收入实现2.6亿元,利税1100万元;2003年5.9亿元,利税2000万元;2004年7.9亿元,利税3000万元;2005年10.6亿元,利税4000万元;2006年13.4亿元,利税4500万元;2007年19.7亿元,利税5990万元……
不断翻新的数据,显示的不仅仅是木材集团腾飞的速度,更展现了国企改革“枯木逢春”的成功历程。如今,木材集团辖属17个分公司、两个专业市场,分公司遍及上海、福建、江苏等地,是我市屈指可数的“规模型、科技型、外向型”的国有大中型企业。
本文转自:温州新闻网 66wz.com
为你推荐
-
新政惠民!温州住房公积金贷款同比增长46.95%
社会12-14
-
优化人才评价体系 73人通过“问企识才”机制改革获评职称
社会12-14
-
从建筑码到房屋码实现“一码全链” 这场全国性会议上“温州经验”受关注
社会12-14
-
代表委员看温州交通变化 高速里程从全省倒数第二到全省第三
社会12-14
-
苍南启动省级共富乡村试点建设 一条国道串联5个抱团乡村
社会12-14
-
无土栽培 自动浇灌…… 鹿城这里有个种草莓的“植物工厂”
社会12-14
-
这个乐清民间技艺仅冬日可见!错过等一年
社会12-14
-
乐清这间乡村公益老年食堂老火了 持续温暖11年
社会12-14
-
三九补一冬!温州多家医院开启“三九”养生项目
社会12-14
-
温州今年造血干细胞捐献者人数超20例 为历年最多
社会12-14